一名《狄公案》、《狄梁公全传》。长篇小说。清佚名撰。六卷六十四回。书叙唐武则天时期,山西太原人狄仁杰,颇有才学,被荐为汴州参军,旋官昌平令尹。忽闻报谋害人命案,派随将洪亮先去细访,狄公亦作卖药者微行一破毕氏老妇之子毕顺为其妻杀害事。第二案为李王氏女黎姑嫁后暴死案。第三案为白马寺恶僧怀义秽乱春宫,狄公上报武后,武后徇私,狄公仗义执言,终将奸僧治罪。并阉割武后暗养于宫中的薛敖曹。第四案武承业诬告远谪房州的太子庐陵王谋反,武三思妄图嗣位,重金收买李飞雄令其冒卢陵王号反叛,狄公派洪亮等巧计降服李飞雄,并力劝武后,使武后与庐陵王母子前嫌尽释。庐陵王回京时狄公已死。张柬之用计谋铲除佞臣贼子,庐陵王复位登基。故事离奇,有一定历史根据。有光绪十六年(1890)上海书局石印本(题《绣像武则天四大奇案》),光绪二十八年上海耕石书局石印本(四册),民国二年(1913)文元书局石印本。 查看详情>>
章回小说。原署“晋人李春芳编次”。明本《海刚峰居官公案》署“晋人义斋李春芳编次”,故此书伪托其名。六十回。内容不同于明本公案小说,是以海瑞为主线贯串始终,具有完整连续情节的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海瑞一生的遭际,刻画了一个忠于职守、无私无畏、敢于锄强诛暴、关心百姓疾苦、清廉耿介的清官形象。他为举子时寄寓张老儿豆腐店中,很同情张老儿的遭遇,帮他对付严嵩家奴严二的高利贷盘剥和敲诈。在任淳安知县时,他当众指斥国公张志伯借巡查各省钱粮之名,到处索贿受贿的行为。在刑部主事任上,他上疏参奏国贼严嵩,责打他四十大板,惩治了这个专权肆横的奸臣。在任历城知县时,他访得大土豪严嵩干儿子刘东雄,劣迹昭著,予以正法。最后写到海瑞的死,海瑞对夫人说:“吾自出仕以来,历任封疆,却未曾受民间一丝一线;今有红袍一件,贮于箱中,倘我死后,当以此袍为殓,亦表我生平之耿介也。”小说“大红袍”即由此得名。书中叙述的故事大多是民间传说故事和作者的虚构,许多人物历史上虽实有其人,而事迹与史实却大相径庭。小说突出了海瑞与严嵩的斗争,但文学成就不高,缺乏历史真实性和思想深度,语言也较粗疏驳杂。有嘉庆十八年(1813)二经楼刊本、道光二年(1822)书业堂刊本、道光二十年聚星堂刊本、经国堂刊本、同治六年(1867)聚盛堂刊本和上海达文书局排印本等。近有1984年北京宝文堂书店排印本。 查看详情>>
简称《小红袍》。长篇小说。清佚名撰。十卷四十二回。书叙明代忠臣海瑞晚年与权臣张居正父子的斗争故事,揭示明代社会黑暗现实。 但亦杂有荒诞情节。 《海公小红袍传》是《海公大红袍传》的续篇,是继《海忠介公居官公案》一书之后,连贯地表现海瑞后半生72岁至100岁(事实上海瑞只活了74岁)事迹的讲史公案小说作品。主要描写海瑞晚年的政治活动。有清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 查看详情>>
《彭公案》是继《施公案》、《三侠五义》之后的又一部侠义公案小说。书中主人公彭朋,实为康熙年间的彭鹏,字奋斯,号无山,一号古愚。福建莆田人。由知县官至巡抚,著有《古愚心言》。《彭公案》与其它公案小说一样,就是为清官编写传记,从出身起,写到“位极人臣”,最后受皇帝封赏,官至兵部尚书。《彭公案》的第一回回目就是“彭公授任三河县”。彭朋在官任上,以“为国尽忠,与民除害”为己任。他每到一地,必要留心捕捉盗贼,“好者劝其改邪归正,不好之贼就地正法”。他除掉豪强左奎、武文华;镇压了“不服皇帝管”的响马周应龙;查办了大同总兵傅国恩等的叛乱。……这些都是他重用侠客,如李七侯、张耀忠、欧阳德等,正是在他们的保护和协助下,取得的政绩,而得以在皇帝那里邀功请赏,钦赐一方“忠臣爱民”的匾额和“如朕亲临”的金牌。小说歌颂彭朋是一个“上报君恩,下安民业”的清官贤臣;对众侠客的奴性也倍加赞赏,如侠客高恒年已八十,为保彭朋,而只身探寒泉穴,捞取金牌,终致丧生。关于真人彭鹏的故事,民间多有流传,虽然大多出于附会,但也“未必尽属子虚”。(蒋瑞藻:《朝花生笔记》语)书中还穿插叙述了黄三太在京打虎救驾而被钦赐黄马褂的故事;还有杨香武三盗九龙杯的故事;高恒父子寒泉捞印的故事等等。落入“贤臣微行,豪杰盗宝”的俗套。小说文笔不佳,又多落前人窠臼。 查看详情>>
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一名《绣鞋全传》、《警贵新书》、《叶户部全传》,又名《赠履奇情传》。四卷二十回。署“乌有先生订”,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前。小说写莞邑进士户部主事叶荫芝(也隐之的谐音,非真实姓名),在母亲丧期归乡守孝,期满后仍逗留家乡,身贵心贪,凶暴残忍,谋夺资财,横行乡里,最终受到法律制裁的故事。叶荫芝有妻有妾,又设计骗娶张凤姐,他与黄成通的叔父黄显国合谋,以逼黄成通还其已分居叔父债务为名,任意抢夺财物,并进行人身污辱,害死人命。此外,挖坟掘墓,威逼当时人以银赎还亲人骸骨,包庇恶霸,对抗官府种种恶迹甚多。作品暴露叶主事的恶行以警世人,作品结局不仅过多引录公文,而且又加一段阴司审断,以说明因果报应。从整个作品来看,对读者了解清代后期社会和公案小说的面貌有所助益。 查看详情>>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忠孝节义二度梅全传》,又名《二度梅全集》、《二度梅奇说》、《二度梅奇说全传》、《二度梅》。六卷四十回。题“惜阴堂主人编辑,绣虎堂主人订阅”,又有题“槐荫堂主人编辑,啸虎堂主人评阅”者,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不详。成书于清乾隆初年。唐肃宗时,历城知县梅魁,因为官清廉,政迹甚佳,升任吏部给事。其时,朝中宰相卢杞与礼部黄嵩狼狈为奸,网罗同党,残害忠良,梅魁早有所闻,常欲劾奏。入朝之时,便将夫人与公子梅璧打发回老家常州,只身赴任;入朝以后,虽卢杞百般牢笼,却耻于为伍。卢杞知道梅魁不能为己所用,于是千方百计想法谋害,诬陷他私通鞑靼,欲行叛逆。肃宗大为震怒,拘捕了梅魁,并将他杀死在西郊。为了斩草除根,卢杞又假传圣旨,令锦衣卫发下文书至常州,捉拿梅魁家属。梅家得信,梅魁母子分头逃难:梅夫人投奔在山东的胞弟;梅璧则投奔在仪征为官的岳丈。 查看详情>>
本书每四回一卷,以仁厚、忠义、孝悌、节烈四个主旨,叙述四则故事。《警寤钟》,清代著名小说(清.嗤嗤道人著,乾隆延南堂本)。骨肉怎可欺心,秃头弟受累,仁义终有报君言听信谗言,老将军蒙冤,忠义世传名……字字敲心,句句震耳,发人深省,引以为戒。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