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风月梦 [ 邗上蒙人 ]

《风月梦》, 清邗上蒙人著,三十二回。主要版本有,光绪九年(1883年)上海申报馆排印本, 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自序;光绪十年上海江左书林校刻本;光绪十二年聚盛堂刊本,有插图五幅。坊间常见的《中国近代小说大系》中所收本书,就是以聚盛堂本为底本。这是一部狭邪小说。假托过来仁(过来人)作,极言烟花女子之过,以为她们坏人心术,骗人钱财,惹事生非,呼吁“你自己也要看着家中也有妻子、姊妹、媳妇、女儿,若是贴人银钱,赔人睡觉,跟着别人去了,你心中怎肯干休!”寓意甚卑陋。 查看详情>>

驻春园小史 [ 佚名 ]

又名《绿云缘》、《第十才子书》、《第十才子双美缘》、《一笑缘》。章回小说。题“吴航野客编次”。六卷二十四回。叙明嘉靖间,嘉兴女子曾云娥,因家中失火,与母寄身于舅父叶总制家,与故兵部尚书子黄玉史传诗通情,私订终身。未几,叶总制遭陷害,云娥母女又投奔金陵吴翰林家。黄玉史重情,暗随至金陵,卖身吴府隔壁周尚书家为书童,借机与云娥私会。二人私情被吴翰林女绿筠识破,绿筠遂道出己自幼与黄玉史订有婚约,黄家败落,母亲毁约,绿筠坚持不肯。于是二女相约同嫁玉史。因云娥母欲将云娥另嫁,云娥乃与玉史私奔,中途玉史被捉回流放,吴绿筠赠金为玉史捐监生。玉史高中两榜进士,钦点探花,娶云娥、绿筠为妻。小说塑造了敢于追求自主婚姻的少女曾云娥的形象,但仍落一夫多妻俗套。最早刊本为乾隆间三余堂刊本,有乾隆四十七年(1782)水箬散人序,另有乾隆五十三年刊本、嘉庆十六年(1811)刊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中华图书馆石印本。 查看详情>>

龙凤配再生缘 [ 佚名 ]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又名《再生缘》。十二卷七十四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藏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1988年湖南文艺出版社排印本,1997年岳麓书社排印本。叙述孟丽君女扮男装高中状元与夫婿皇甫少华团圆的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查看详情>>

风月鉴 [ 吴贻先 ]

清嘉庆钞本《风月鉴》叙书影清嘉庆钞本《风月鉴》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十六回。不题撰人。据序知为吴贻先(一作“吴贻棠”)所作。吴贻先,字荫南,号爱存,弋阳(今河南光山县)人。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刊本,藏国家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清嘉庆钞本,藏浙江省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嘉庆钞本,1993年华夏出版社《明清言情小说大观》排印清嘉庆钞本。 查看详情>>

连城璧 [ 李渔 ]

全称《觉世名言连城璧》。为清代文学大家李渔所撰,是清代屡遭禁毁的小说之一。康熙刻本。书分《全集》十二回、 《外编》六卷,共收十八篇拟话本小说。书首有睡乡祭酒序,每回书题下署“觉世稗官编次、睡乡祭酒批评”。正文每半页八行,行二十字。书藏日本佐伯市图书馆。国内大连市图书馆藏一日本抄本,其中外编缺两卷。现有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排印本。全集演一个故事,外编另演一故事。整体上有主要描写市井人情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重在劝善惩恶,有较强的市民情感人倾向。语言、情节和人物都有声有色,在描写男女爱情上尤为细微宛转,颇具传奇神采。 查看详情>>

白圭志 [ 崔象川 ]

清代白话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六回,又称《第八才子书》,石印本改名《第一才女传》。题“博陵崔象川辑”, “何晴川评”,首有晴川居士序。 崔象川,生平不详,除本书外,尚写有《玉蟾缘》。晴川居士序称:“戊午之夏,博陵崔子携书一部,名曰《白圭志》,请余为序。”此书今有最早版本为嘉庆十年刊的绣文堂本,戊午当为嘉庆三年(1798),作者为乾、嘉时人。其他版本尚有补余堂、三让堂、经国堂、聚锦堂、右文轩、文德堂、盛德堂、经纶堂等刊本,才女杨菊英与才子张庭瑞私订终身,遭到父亲的极力反对。在万般无奈之中,她想到的是投井自尽。“身为女子,志胜男儿”,才子佳人中,气概与气节,也是作者津津乐道的精神特质之一。据晴川居士序中说:“余详观其下,则有衡之德,张宏之奸,杨公之神,中常之义,种种事端,详于其中,大有正人之心法也。才子佳人得七情之中道,善恶报应见百行之规模,此皆通俗引正之书也。”善善恶恶,因果报应,在劝喻世人向善的道理之外还讲述了一个有头有尾的爱情故事,读者大可各取所需。 查看详情>>

梦中缘 [ 李修行 ]

中篇小说。清李修行撰。十五回。修行字子乾,山东阳信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此书所叙内容为明正德间山东吴瑞生南游娶五美故事。 并穿插宸濠作乱, 严嵩祸国诸节。 文字尚可,惟附会之处太多。取名“梦中缘”之义,是因吴父于国中梦得一帖,上云:“仙子生南国,梅花女是亲,三明共两暗,俱属五行人。”因而遣瑞生南游觅亲,结果所得五女姓名中各有金、木、水、火、土字样。其中二女为妓,三女为闺阁。有光绪十一年(1885)崇德堂刊本。 查看详情>>

梦红楼梦 [ 尹湛纳希 ]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又名《三妙传》、《第五红楼梦》。残存二回。作者传为尹湛纳希。尹湛纳希(1837—1892),成吉思汗第二十八代孙,汉名宝瑛,字润亭,蒙古著名文学家。成书于清中后期。现仅存清蒙文残抄本,藏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1998年台湾金枫出版有限公司“世界性文学名著大系·小说篇·蒙文卷”排印明辉汉文译本。本书为红楼梦的衍生作品,在这两回的内容中,作者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发生性关係的经过,弥补在红楼梦中二人不得结合的遗憾。 查看详情>>

一层楼 [ 尹湛纳希 ]

近代长篇小说。尹湛纳希(蒙古族)著,约成书于19世纪末叶。它是中国蒙古族文学摆脱民间文学和对历史故事的依附,以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由作家创作而成的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作品。《一层楼》叙述了璞玉和炉梅、琴默、圣如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三位小姐都长期寄居贲府,从小与璞玉青梅竹马,有了深厚的感情。贲母看中了琴默,贲侯看中了盛如,璞玉之母金夫人看中了卢梅,都私下为璞玉定了婚约。璞王却爱慕着卢梅。后来贲侯给璞玉高攀了苏节度使的小姐苏己。苏已婚后不久病死,卢梅等三人也都四散飘零;他们的爱情便以悲剧告终。 查看详情>>

泣红亭 [ 尹湛纳希 ]

近代长篇小说。尹湛纳希(蒙古族)著。约成书于19世纪末叶。作品系《一层楼》的续篇。《一层楼》以璞玉结婚不到两年,妻子病故,而炉梅、琴默、圣如流落他乡的悲剧结束。本书以璞玉梦中寻访炉梅、琴默、圣如3位小姐开篇。这时,炉梅汗字他人,未婚夫为年近半百的商人;琴默的未婚夫是个丑陋不堪、驼背口吃的傻子;圣如则未婚先寡,孤苦伶仃。炉梅、琴默不满家庭包办的婚姻,炉梅于成婚前女扮男装出逃,琴默则投江被救。最后几经磨难,2人与璞玉在杭州重逢。这时圣如也由金夫人作主与璞玉订婚。小说以璞玉同时娶3位小姐为妻的喜剧结束。作者在《泣红亭》结尾处有诗云:“茫茫三年事,午梦荒唐语。若考其中实,兔生犄角龟生羽。”它恰似谜底,道出了作家的本意:4位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故事,不过是红楼一梦,并非封建社会的现实写照。尹湛纳希通过这部爱情的传奇故事,对封建势力予以入木三分的嘲讽和有力的鞭挞。然而作家受其世界观的制约,其作品仍不乏封建主义的糟粕。作品的才子佳人大团圆的结局也落入了俗套。但小说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全篇穿插着的优美词赋歌谣,又构成了作品独具的艺术风格。《泣红亭》除出版有蒙古文版,尚有曹都、陈定宇翻译的汉文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