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

小言论 [ 邹韬奋 ]

邹韬奋著,共3集。第一集由生活周刊社于1931年10月出版,共收小言论132篇;第二集由生活书店于1933年1月出版,收小言论139篇;第三集由生活书店于1933年2月出版,收小言论56篇。“小言论”是邹韬奋主编《生活》后开辟的一个栏目,每期一篇,刊于卷首,后合编成三个集子。韬奋非常重视小言论的写作,以为“虽仅仅数百字,却是我每周最费心血的一篇,每次要尽我的心力就一般读者所认为最该说几句话的事情,发表我的意见”。“小言论”的文风明白畅快、平易近人、谈笑风生、短小精悍,是短评写作的佳品。如《道听途说》、《政府广播革命种子》、《冯玉祥与缎鞋》、《民穷财尽中的阔人做寿》、《思想犯罪》、《择吉安置遗教》、《呻吟的哀音》等,都是脍炙人口之作。 查看详情>>

偶然草 [ 石评梅 ]

现代散文集。石评梅著。北平华严书店1929年4月初版。内分上、下两部,收1926—1928年间所作散文20篇。其中有《墓畔哀歌》之类深情悼念爱人的文章,作者经历诸多不幸之后,涉世较深,视野渐广,心怀也渐渐开阔起来,终于写下:“我只好振作起来向前摸索,看着荆棘山石刺破了自己的皮肤,血淋淋下滴时虽然痛苦,不过也有一种新经验能令我兴奋”(《花神殿的一夜》)。遗憾的是,她来不及写出振作之后的新作,就不幸病逝,与她所爱的高君宇长眠于陶然亭湖畔的“春风青冢”里了。 查看详情>>

苏曼殊散文选 [ 苏曼殊 ]

汇集了苏曼殊散文、诗歌所有代表之作。他的散文,多为政论性的杂文。 查看详情>>

续子不语 [ 袁枚 ]

清·袁枚撰。笔记小说集。十卷。此书为《子不语》续集,有清初刻本,民国初年上海进步书局有石印本。内收二百八十八条神鬼怪异故事,其中含有大量鬼话。 查看详情>>

子不语 [ 袁枚 ]

清代志怪小说集,又名《新齐谐》,袁枚撰,是他在晚年诗文创作之余, “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原书二十四卷,续十卷。初名《子不语》,后见元人说部中有此书名,遂改为《新齐谐》。枚有《小仓山房文集》已著录。是书为作者广采惊世骇俗之事而成,以“子不语怪力乱神”而得名。后见元人说部有雷同者,遂更名为《新奇谐》,但《子不语》一名流传较广,今多仍用此名。成书于乾隆年间,凡三十八万余字。是书旨在模仿《聊斋志异》,然内容甚为芜杂。 多记述鬼怪之恐怖,与《聊斋志异》“托鬼言志”迥不相同。主要版本有:乾隆五十三年随园刻本,嘉庆二十年美德堂刻本,随园三十八种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莲溪书屋刊本,一九一四年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等。 查看详情>>

勿斋先生文集 [ 杨至质 ]

勿斋先生文集,南宋杨至质撰。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此书收录答谢书状六十八篇,皆为骈体,文辞颇清丽。作者杨至质为南宋合皂山道士,宋理宗敕赐高士,主管道教事。故与其书信往来者皆为朝官贵人、文士秀才,上至丞相皇帝。书信内容或恭贺官吏升迁,或贺处士受征召,或酬谢朝官之荐举,从中可见道士与官府相互交往情形。部分文书亦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如〈谢郡守王监薄〉一文称:「巾钵如云,政张颐而待哺;犁锄得雨,须乞籴翟以赡耕。仓苗未了于半输,县税早行于预借。」可见南宋农民遭受官府盘剥之重。 查看详情>>

沈从文生活美学 [ 沈从文 ]

沈从文先生不是一位美学家,但作为一位作家,他的作品能给人以美学层次的感受。“作家”二字包含的意义太多。他的作品的影响力,随着时代文学厚重感的退化,越发在当代文学中凸显地位。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语言美而深刻,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来形容,便是“一步一景”。《沈从文生活美学》即为选取沈老极具代表性的19篇佳作汇集成的书。 查看详情>>

广阳杂记选 [ 刘献廷 ]

本书(一册八二面四九、二○○字)以选自刘献廷「广阳杂记」九十馀则为主,而另选王士禛「池北偶谈」十则、「香祖笔记」六则、钮琇「觚賸」十六则及题花村看行侍者「谈往」一则为附。要之,係就上述清初各种笔记中选集有关明季及清初台湾若干遗事。「广阳杂记」作者刘献廷,字继庄,一字君贤,用号广阳子;顺天大兴人。生于清顺治五年,以布衣游名公间。博览,负大志;万斯同尤心折之,引参明史馆事。所著「广阳杂记」中关于南明与郑氏若干遗事,每多得自口碑。今选录者,如「郑克塽奏缴册印」、「赐姓与杨于两」、「林兴珠阿克萨之捷」、「洪复」、「小国姓」、「鲁世子垦田」、「黄梧平海五策」、「黄性震」等各则,史料价值极高。「池北偶谈」与「香祖笔记」作者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清顺治十二年,成进士。由扬州推官,累官至刑部尚书。所选上述两笔记中关台事者,均属清代早期文献。「觚賸」作者钮琇,字玉樵;江苏吴县人,贡生。康熙时,知高明县。所著「觚賸」记明末清初杂事,多可补正史之阙。选录十馀则,尽为南明及台湾掌故。「谈往」(旧题「花村看行侍者偶录」)作者花村看行侍者,不知何许人;据「四库全书」存目:『盖明之遗民遁迹为僧者也』。所记凡二十七则,选录「飞黄始末」一则係述郑芝龙事。 查看详情>>

陈文纪 [ 梅鼎祚 ]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南朝至陈而终,文亦至陈而极敝。其时能自成家者,诗仅阴铿、张正见,文则徐陵、沈炯以外,唯江总所传稍多。此编兼其陈,隋诸作,割并于陈,以足卷帙,未免有违史家;但梅鼎祚既取南北朝文通为编次,以成系列,倘缺其一代,则源流始末有所未详,是以不得已之变例。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北齐文纪 [ 梅鼎祚 ]

三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 《文纪》,此为其一。北齐著作,刑劭、魏收居首,其余零篇短札,取备卷帙而已。书中所采自正史以来,不过 《文苑英华》、《艺文类聚》诸书。缘在流传本少,搜集为难,非其网罗未备。其首列高欢、高澄,亦同《西晋文纪》而滥登三祖。他如侯景报高澄书,史明言王伟撰;文宣即位告天文,史明言魏收撰;天宝元年大赦诏,《艺文类聚》明言邢劭撰,而不归操笔之人,竟冒署其所代,有违史家惯例。而 《颜氏家训》各自为书,史志相沿著录,即使全文裁入已有伤体例,何况仅录其叙致篇首四、五行。是为疏漏甚多。据崇祯戊寅周镳序梅鼎祚所辑《文纪》称,自东晋以下,皆梅鼎祚殁后所刻;其中多草创之稿,其后人又未尽是正而刊之,遂至于此。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