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

丁甘仁医案 [ 丁甘仁 ]

又名《孟河丁氏医案》。医案著作。8卷。近代名医丁泽周(甘仁)著。系著者逝世后,由其孙丁济万汇编刊刻。全书选案400余例,分42目,包括伤寒、温病、内科杂病、外科、妇产等疾病。该书编汇者将丁氏治疗案例分门别类,按系统依次编排,条理清晰,内容较全面。卷1为外感热病,分伤寒、风温、暑温、湿温、痉症案五类罗列;卷2~6为内科杂病,包括霍乱、痢、喉痧、中风、肺痈、黄疸等案例;卷7为妇产科,包括调经、崩漏、带下、胎前、产后等案;卷8为外科案,包括脑疽、骨槽风、牙岩、血瘤、气瘿等,又附膏方医案等内容。所载各案,必详书脉象、舌苔、症状、病理,辨阴阳表里,究经络脏腑,审证求因,以因求治,因治制方遣药,论述严谨精当,理法方药丝丝入扣。本书特色有四:治疗外感热病,融汇伤寒与温病辨证治法,不以经方时方为界;治疗疑难重症能切实掌握辨证要点,丁氏临证遇杂证,往往先定六经,然后施治;对外科病证注意整体,处方用药内外参合,尤精于喉痧症治,案中细别痧喉种类,察其在气在营,分初、中、末三期,施表、清、下诸法,阐发甚详;丁氏崇尚和缓,药用轻灵,无猛峻之剂。曹颖甫谓其“虽剂量过轻,于重症间有不应,甚或连进五、六剂才得小效,然此即先生之道与术,所以免人疑畏者也”。现存1927年石印本,上海华丰印刷铸字所、崇礼堂排印本等多种版本,后者并附有《喉痧症治概要》,对喉痧病因、病理、治疗记述详明。建国后有上海科技出版社排印本。 查看详情>>

程门雪遗稿 [ 程门雪 ]

程门雪著,中医妇科专著。 查看详情>>

易经证释 [ 佚名 ]

《易经证释》一书,由天津救世新教会于民国27年(1938)年发行铅字版本。据说是一位目不识丁的人扶鸾,由旁人记录而成。这位扶鸾者上祈孔子等人留下关于《周易》的讲解,在书中随处可见‘先圣’‘亚圣’等字眼。其中有不少印刷错误,没有白话文。易经证释这本书后来在台湾出版过,价格是1200一套共八本。据说是孔子当初讲周易时的教材,虽然大陆对此书评价不是很高,但是台湾有学者认为是目前唯一讲易卦辞最透彻的一本书。遗憾的是由于后人不达圣人心思已将圣人点校成了憋舌子,时值传统文化复兴之际,不想言说想点校此书以还原圣人原本流利的口齿。《易经证释》的评价比较高,是学习易经人,一本很不错的参考书。
查看详情>>

伤寒发微 [ 曹颖甫 ]

伤寒著作。曹家达注。刊于1931年。本书能密切结合作者个人临症运用《伤寒论》方的经验,融会仲景原文以阐述病理、分析经义,颇多可取,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但也难免失之一隅。后人将此书与《金匮发微》合刊,于1956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名为《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查看详情>>

金匮发微 [ 曹颖甫 ]

《金匮要略》注本。曹家达(颖甫)注。作者之注文力求结合个人临床心得,予以提要钩玄,分析精义,并针对《金匮》原文存在错讹或脱漏予以校订,并纠正了前人一些错误或释义不当的注解。此书初刊于1936年,1956年上海千顷堂书局将曹氏之《伤寒发微》与《金匮发微》予以合刊出版,书名《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 查看详情>>

奇门遁甲元灵经 [ 佚名 ]

遁甲之说,论者谓始于黄帝,删于吕望、张良。汉以前往往散见于他书,至于《隋书?;艺文志》始有专书一十三卷,唐益倍之。《后汉?;张衡传》郑元既注九宫之说,而《南齐?;高帝本纪》云:“九宫者,一逢、二内、三冲、四辅、五禽、六心、七柱、八任、九英,皆有太过不及之占。”唐会要元宗三载十月,术士苏嘉庆上言,请于京城,置九宫坛:五数而为中,戴九履一,右七左三,二四为上,六八为下,符于遁甲。武宗会昌二年正月,左仆射王起等奏,按黄帝《九宫经》及萧吉《五行大义》所谓“一宫天蓬卦坎行水方白”者,与今奇门之言星无异。 查看详情>>

命理探源 [ 袁树珊 ]

《命理探源》是由袁树珊所著的八字命理的研究之作。作者袁树珊,是今江苏镇江人,他生活于晚清的光绪。到民国这一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和观念,特别是西方科学开始在中国大陆传播,许多传统的观念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挑战和怀疑,这其中也包括八字算命。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袁树珊开始了对命理的探源。袁树珊寻根溯源,考订几乎当时所有的命书,再在实践中检验八字方法的合理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本书的一个鲜明特色。作者认为,学习算命批八字一定要抱有济世救民的思想,要有“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精神境界。他说:“卜(算命)可决疑,医可疗疾,同为民生日用所必需。”因此,他要求,算命决不能以贪财为目的,更不能以算命骗人。 查看详情>>

经方实验录 [ 曹颖甫 ]

医案著作。曹颖甫著,门人姜佐景整理。全书收载92案,卷1列述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白虎汤证、麻杏石甘汤证、葛根芩连汤证及三承气汤证;卷2列述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小青龙汤证、射干麻黄汤证、皂荚丸证、桂枝龙牡汤证、炙甘草汤证、建中汤证、抵当汤证等;卷3列述肠痈、肺痈、悬饮、奔豚、历节、发背、脑疽、阳明病等。书中有16案系附列门人治验,皆为应用经方案例。曹氏临证用经方取效者,十常八九。门人姜佐景掇拾其方案,佐以解说,并经曹氏审阅,逐案批注评语。是书每案于脉症方药记述简明,辅佐评说不厌求详,着重反映曹氏平生趋重经方治病的风格。现存姜氏医庐1937年刊本及千顷堂重印本。197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查看详情>>

一贯天机直讲 [ 魏尧 ]

《一贯天机直讲》一书,署名“蜀西魏尧则之口述、浙会陈威公孟笔记”,记载了自1924年12月22日(即甲子年冬至日),到翌年四月初八(1925年4月30日),共讲课49次的讲课内容。因是根据讲课记录整理而成,所以本篇通俗易懂,是历代丹经道书所仅有的上乘佳作。本次整理,以民国三十年(1941年)蓬莱高恩洪刊印本《一贯天机直讲》为工作底本。此本是高恩洪“偶于书肆中获得”, 其披阅之余,叹为观止,对该书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其云:该书“对于三教菁华,诸经奥义,详加注释,发泄无余,实为亘古道书所仅见,所有修真一切秘旨口诀,暨玄宗释典先后天种种秘词奥旨,均为详注明晰,开卷了然,可为无师修真者之金针宝筏。若能循是虔修,不独可延年益寿,虽仙籍可登。”故而重新付梓刊板,以广流传。 查看详情>>

道教史 [ 许地山 ]

许地山编。1934年6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新版,收入“终极关怀系列”第十一。作者是台湾台南人,1934年于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完成此书。书的副标题为“道的源起与发展”,分为七部分。一《道的意义》;二、 《道家思想的建立者——老子》,分析老子的道论及人生论,老子的思想与《道德经》;三、 《老子以后的道家》,写关尹子、杨子、列子;四、 《道家最初的派别》、讲彭蒙、田骈、慎到的静虚派,庄子一流的全性派,庄子及其门人的思想,假托太公的阴谋派等;五、《秦汉的道家》,叙述《吕氏春秋》及养生说,《淮南子》及阴阳五行说;六、 《神仙的信仰与追求》;七、 《巫觋道与杂术》,内容包括尸与巫的关系,巫的职掌,秦汉的巫祠,杂术等。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