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诗话。6卷。连横著。初版本不详。1960年1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编印。卷首有苏镜潭《序》、作者《自序》、陈其采题诗。卷后附刊连横《台湾诗荟杂文钞》。该书著于民国初年。评介范围仅限于明末至民初台湾籍诗人及与台湾关系密切的大陆诗人。全书6卷按时间顺序编次。卷1为明末清初卷,评介郑成功、沈斯庵等人。卷2为康熙、雍正、乾隆卷,评介蓝鹿洲等人。卷3为嘉庆、道光卷,评介姚莹等人。卷4为咸丰、同治卷,评介徐星溪等人。卷5为光绪卷,评介丘逢甲、许南英等人。卷6为清末民初卷,评介林资修、王松等人。它保留了有清一代台湾诗坛的史料,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苏镜潭《序》称该书旨在“昌明诗教于边陲僻处之区”。作者《自序》也自谓:“余撰此编,亦本斯意。” 查看详情>>
词论著作。近代潘飞声著。一卷。专论历代广东词人词作,以清人为主,论词尚典雅。作者以粤人身份,记集粤人之词及有关之事,凡二十六则。因作者拟辑录岭南六家词,即崔与之(菊坡)、刘镇(叔安)、李昴英(文溪)、赵必(秋晓)、陈纪(景元)、葛长庚(如晦),故此书所记多六家之事,间或录其词,尤以葛长庚为多。此书初见龙沐勋所编《词学季刊》,有《词学季刊》本和《词话丛编》本。 查看详情>>
董康编著。四十六卷,著录元、明、清戏曲六百八十五种(号称六百九十种),系董康汇集无名氏《传奇汇考》及《乐府考略》,又取黄文旸《曲海目》互勘,加以编订而成。该书署为董康、王国维、吴梅、陈乃乾和孟森五位名家共同校订,可谓名家荟萃。其中董康负责第1、6、11、16、21、26、31、36、41、46卷;王国维负责第2、7、12、17、22、27、32、37卷;吴梅负责第3、8、13、18、28、33、38、43卷;陈乃乾负责第4、9、14、19、23、24、29、34、39、44卷;孟森负责第5、10、15、20、25、30、35、40、42、45卷。这部由王国维、吴梅等共同校订的《曲海总目提要》,已经成为戏曲研究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并多次再版,然而他们参与整理的过程则几乎不见记录。甚至在王国维、吴梅等人去世后,此书也并未归人其著述名录。 查看详情>>
近代尚鎔著。一卷。所谓“三家”,指清代并以诗才驰名诗坛的袁枚、蒋士铨、赵翼3位诗人。尚氏于3家诗,评价颇高,以为“虽酝酿之功未极深厚,然已如天外三峰,跻攀不易矣”。对其诗的才情、风格、技法等,或褒或贬,持论力求公允。有总论、分论、余论三部分。对三位诗人的个性、作品艺术风格及创作上的得失都有大抵平实的评价。有《持雅堂全集》本和《清诗话续编》本。 查看详情>>
柳亚子1944年作《丽白楼自选诗》系开明书店1946年出版。此为正在上海图书馆展出的柳亚子书稿手迹。柳亚子与林庚白同为南社社员,但关系较一般社友更为密切。两人订交甚早,1930年代前期他们同在上海,诗酒酬和甚勤。林庚白对柳亚子以兄事之,柳亚子也为林庚白的诗赋才情所折服,情谊深厚。1941年12月林庚白在香港遭日本兵杀害后,柳亚子悲痛万分,特做诗文《林庚白家传》,以悼念故人。之后他着手辑录林庚白生前文稿,并亲自抄录,此篇《丽白楼诗话》是柳亚子在辑录林庚白遗稿过程中由其手缮并联系出版事宜,文稿后收入1946年出版的《丽白楼自选诗》与1994年付梓的《丽白楼遗集》。 查看详情>>
诗话著作。近人王逸塘撰。王逸塘(一作揖唐,1877—1948),原名志详,后改名为赓,字一堂,号揖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曾留学日本。1907年回国后,曾先后在清廷及袁世凯、段琪瑞手下任职。抗日战争期间公开附日,任汪伪政府考试院长、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48年以汉奸罪被处死刑。王氏嗜诗,早年即有撰诗话以自遣之愿,故遇古今人一篇一句之工者,随时采录,积成《今传是楼诗话》。“传是楼”者,系清初昆山徐乾学藏书之处。王氏妻亦昆山人,其母家比邻楼址,后出资购得原楼旧址,建一新图书馆,定名为“今传是楼”。诗话之名,由此而来。此书以记录近代诗坛之掌故逸作为主。因作者涉足政界甚深,所交多为头面人物,故所记颇具文史价值,如记袁世凯诸子皆能诗,与康有为交往最洽等。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大公报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诗话著作。近人海纳川撰。海纳川,未详其人。此书所载,多为清季有名人物之遗闻轶事,如何绍基、曾国藩、石达开、李鸿章、张之洞、杨度、宋教仁等,不徒谈诗而已。有上海文瑞楼石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