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笔记。39卷。田艺蘅撰。田艺蘅字子艺,钱塘(浙江杭州)人。是田汝成之子。该笔记今存有万历年间刻本。前有万历元年(1573)刘绍恤序、蒋灼序。该书中不少记述,有助于了解嘉靖、隆庆以后社会风气的变化,如卷3记述吴地男娼风气之盛,卷27记述僧尼杂处、道俗混淆,以及假扮师姑奸骗妇女等。从这部笔记也能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如卷1记述隆庆二年(1568)讹传朝廷选绣女,以至许多人家“女子七八岁以上,二十岁以下,无不婚嫁,不及择配,东送西迎,街市接踵,势如抄夺”,卷4记述查抄刘瑾、钱宁、江彬、严嵩等人家产,备列细目,数量惊人。这些皆是研究明代社会生活的旁证资料。至于他关于“文有似拙而实妙者,《史记》也;诗有似拙而实妙者,乐府也”的议论,关于“近时俗学皆尚三苏文字”,以至一士子假造苏子言论,考官也不知晓的记述,对研究明代诗文也有助益。该书卷7为《玉笑零音》,曾以单本行世。卷中皆是采取一些新奇故事,纬以俪语,读来颇有文学情趣。另外,卷21关于祝英台的记述,早于他书,可供民间文学研究者考稽。总之,本书内容较为广泛。该书曾收入《纪录汇编》,题作《留青日札摘抄》,仅选录4卷。 查看详情>>
黄省曾,字勉之,举嘉靖乡试,从王守仁,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驰终身于书无不览,详闻学、近古无比。有《四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崇山人集》等,菊谱首刊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夷门广赎》丛书,民国间上海涵芬楼据此本影印,《丛书集成》收人此本。 查看详情>>
文象聿兴,爱仿鸟蹄,沮诵仓颉,作大慧观。八九既还,极妙穷实,斯殊体矣。蒋德璟曰:鹳赘,雈误,萑非,瞿妖,今从古文作雚。一名堕羿,见《尔雅》注,一名鹍鸡,见《穆天子传》拄。一名冠雀,见华峤《汉书》。一名负釜,见陆机《疏》。一名负金,以其喜负日飞,日色如金,见《诗考》。一名黑尻,一名背灶,一名皂裙,见陆机《疏》。一名旱群,以天旱则群飞,见《合璧事类》。亦名皂帔,见《博雅》。 查看详情>>
六卷。明倪复(生卒年不详)撰。复字汝新,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书凡二十七章,始于《黄钟本原》,终于《风雅十二诗图谱》。其中或标卷目,或不标卷目,疑传写者有所佚脱,非其旧书。卷首有嘉靖丙戌(1526)张邦奇序,谓其本之《仪礼》经传,参之蔡氏之说,历考古今制度,辨正百家之得失,以求合乎声气之元。今考是书,大端不失古法。书中颇有杜撰无稽之处,然其中亦不乏可采者。如《左传》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蔡元定谓五声之后二变不容为调,朱熹谓蕤宾以下不可为宫,是书则谓朱熹之说与《礼记》所云似有未合,故从元定。是书于朱蔡异同之法能够并列,参互详审,颇为不苟。是书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中国明代朱载堉(1536~1611)著。此书是一部乐、舞、律、历的百科专著。它由《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历学新说》、《律吕精义》、《操缦古乐谱》、《族宫合乐谱》、《乡饮诗乐谱》、《六代小舞谱》、《小舞乡乐谱》、《二佾缀兆图》、《灵星小舞谱》、《圣寿万年历》、《万年历备考》、《律历融通》15种著作汇刊而成。始刻于1595年、印于1606年。朱载堉是明代乐律学家、算学家,青年时因悲痛父亲无罪入狱,筑土室于宫外,潜心研究学术。后父亲复爵,他仍钻研学问直至终生。在《律学新说》(1584年作序)中,他提出“新法密率”,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数学理论,从乐律学理论上解决了十二律之间律高差不均等的问题,为十二律自由旋宫(转调)提供了律学理论基础。此外,《乐律全书》中对中国乐律学理论体系、乐器制造、异经管律、有量记谱、音乐教学法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现存常见的版本是《万有文库》影印明万历原刻本。 查看详情>>
四卷。明薛凤翔撰。薛凤翔,字公仪,毫州 (今安徽亳县)人,生卒年不详。薛氏本为例贡出身,后官至鸿胪寺少卿。当时毫州牡丹最盛,薛氏家园中种植最多。薛氏就撰写了《牡丹史》这本书。是书在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一书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内容。其体例效仿史书,分为纪、表、书、传、外传、别传、花考、神异、方术、艺文等目。记载花木,采用史书体例,是明代人喜欢粉饰的一种习气,不如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简明、质朴而有体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内府藏本列为存目。1983年12月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冬生点注的 《牡丹史》。 查看详情>>
等谨案墓铭举例四巻明王行撰行字止仲长洲人洪武初辟为本郡文学行以墓志铭书法有例其大要十有三事曰讳曰字曰姓氏曰乡邑曰族出曰行治曰履厯曰卒日曰夀年曰妻曰子曰葬日曰葬地序次或有先后不越此十余事耳取韩愈李翺栁宗元欧阳修尹洙曽巩王安石苏轼朱子陈师道黄庭坚陈瓘晁补之张耒吕祖谦一十五家之文所载碑志录其目而举其例以补元潘昻霄金石例之遗墓志之兴或云宋顔延之或云晋王戎或云魏缪袭或云汉杜子夏其源不可详考由齐梁以至隋唐诸家文集传者颇多然词皆骈偶不为典要惟韩愈始以史法作之后之文士率祖其体故是编所述以愈为始焉乾隆四十二年五月恭校上 查看详情>>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南朝至陈而终,文亦至陈而极敝。其时能自成家者,诗仅阴铿、张正见,文则徐陵、沈炯以外,唯江总所传稍多。此编兼其陈,隋诸作,割并于陈,以足卷帙,未免有违史家;但梅鼎祚既取南北朝文通为编次,以成系列,倘缺其一代,则源流始末有所未详,是以不得已之变例。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三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 《文纪》,此为其一。北齐著作,刑劭、魏收居首,其余零篇短札,取备卷帙而已。书中所采自正史以来,不过 《文苑英华》、《艺文类聚》诸书。缘在流传本少,搜集为难,非其网罗未备。其首列高欢、高澄,亦同《西晋文纪》而滥登三祖。他如侯景报高澄书,史明言王伟撰;文宣即位告天文,史明言魏收撰;天宝元年大赦诏,《艺文类聚》明言邢劭撰,而不归操笔之人,竟冒署其所代,有违史家惯例。而 《颜氏家训》各自为书,史志相沿著录,即使全文裁入已有伤体例,何况仅录其叙致篇首四、五行。是为疏漏甚多。据崇祯戊寅周镳序梅鼎祚所辑《文纪》称,自东晋以下,皆梅鼎祚殁后所刻;其中多草创之稿,其后人又未尽是正而刊之,遂至于此。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