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诗别集。林鸿(字子羽)著。有明成化三年(1467)邵铜刻本,原题:“三山林鸿子羽著,郡人邵铜振声校编。”凡4卷,五言古体1卷、五言近体1卷、七言古体近体1卷、七言绝句、词话集1卷。附录载赋2篇,《梦游仙记》1篇。邵铜跋称览其旧稿,慨然兴思,听政之暇,详加校勘,补其阙略。此刻前有洪武年间倪桓、刘嵩序。《四库全书》本即以此为底本。今还存有依据邵刻的抄本行世。另外,《闽中十才子诗》收《林膳部诗》,为5卷。林鸿是闽中诗派的首领。他论诗,惟主唐音。对其诗作的评价,颇有分歧。扬之者如胡应麟《诗薮》:“子羽诸体皆工,五言律尤胜。合处置唐钱、刘,不复辨别。七言律如‘珠玉积雪明山殿,玉涧飞流带苑墙’,‘诸天日月环龙衮,九域山沙拱象筵’,‘衲经雁宕千峰雪,定入峨嵋半夜钟’,‘云边夜火悬沙驿,海上寒山出郡楼’,皆气色高华,风格遒爽。”贬之者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评论:“林子羽《鸣盛集》专学唐,袁凯《在野集》,专学杜。盖能极力摹拟,不但字面句法,并其题目亦效之。开卷骤视,宛若旧本。然细咏之,求其流出肺腑、卓然自立者,指不能一再屈也。” 查看详情>>
一卷。元顾瑛(1310—1369)纪游唱和之作,明袁华厘定成帙。顾瑛字仲瑛,号金粟道人,昆山(今属江苏)人。集中所游,自昆山以外,有天平山、灵岩山、虎丘、西湖、吴江、锡山、上方山、观音山,亦有远在数百里以外者,总题曰“玉山”。游者以顾瑛为主,并非一人;游非一地,而往来聚会悉归“玉山堂”。每游必有诗,每诗必有小序,以志岁月。与顾瑛游者,除袁华之外,有会稽杨维桢,遂昌郑元裕,吴兴郯韶、沈明远,南康于立,天台陈基,淮南张渥,嘉兴瞿智,吴中周砥、释良琦,昆山陆仁等,皆一时风雅胜流之士;还有里贯、事迹不详之顾佐、冯郁、王濡之三人,以其侪偶推之,亦非俗士。本书所收不及《玉山名胜集》、《草堂雅集》之富,然山水清音、琴樽佳兴,一时文采风流,尤可重见。袁华后已入明,《四库》依其诗皆作于至正年间及其编此集时间为由,而将此书列诸元代。此书有四库本。 查看详情>>
明初诗总集。五卷。明刘仔肩编选。刘仔肩字汝弼,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洪武三年(1370)因荐召至京师,在京期间多与当时公卿名士往来,互相倡和,遂选一时名士公卿诗编为此集。全书共收作者五十馀人,有宋濂、张孟兼二序。宋序云:“‘雅’则燕饷会朝之乐歌,‘颂’则美盛德、告成功于神明者也。”书中所选以这两类作品为主,有些颇能反映明王朝开国气象,如宋濂之《平江汉颂》等。但大多作品如《大祀》、《大飨》等诗味甚少。有些作品似词似曲(如孟昉作品),不仅有悖于体例,而且也使得此选格调不高。另外,书中附有编者自己的许多作品,入选诗中赠酬刘仔肩的作品也有不少,颇多吹捧之辞,如陶敬《赠刘汝弼赴京》。故知刘氏编选此集大有自我标榜之嫌。所选他人之作,每人仅寥寥数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盖是时诸人之集,皆未成编,随得随录,故未能赅备。然明初诸家今无专集行世者,颇借以略存梗概。其时武功初定,文治方兴,仔肩拟‘雅颂’,固未免溢美,要其舂容谐婉,雍雍乎开国之音,存之亦足以见明初之风气也。”此书初刊于洪武初年,已不传,有明弘治刊本传世。常见者有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十四卷。明文洪编。文洪字功大,号希素,长洲 (今苏州)人。明成化元年(1465)举人。官涞水教谕。此书为明长洲文氏三世五人之诗:文洪著《括囊稿稿》诗一卷,文一卷,其孙文征明著《甫田集》诗四卷:文征明长子彭,字寿承,官南京国子监博士,著《博士》诗二卷;次子嘉,字修承,官和州学正,著《和州》诗一卷:彭之子肇祉,字基圣,官上林苑录事,亦著诗五卷。其中唯文征明名最盛,其家学渊源则始自洪。如《静志居诗话》所称:“野猿窥落果,林蝶恋残花,自得翻书趣,浑忘对客言。”诸句饶有恬淡之致。文征明诗格不高,而意境自能拔俗。至彭、嘉、肇祉,亦能耳熏目染,力承先绪,所谓谢家子弟,虽复不端正者,亦奕奕有一种风气也。文征明《甫田集》已著录,然卷帙相连,无容割裂,且除此一集,与五家之目亦不合,尤无容改其旧名以五为四,故仍并录之,而附著其互见之故。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诗别集。十二卷,补遗一卷。明杨基撰。杨集最初为明初郑钢编辑刊行,此本已不可见。明宪宗成化(1465—1487)间,吴人张习重刻,前有嘉州江朝宗写于成化二十年(1484)之序。明神宗万历(1573—1620)间,陈邦瞻、汪汝淳加以校刊重刊,实际上陈本远不如张本。近人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云:“余尝取两本粗事校阅,知陈本脱误弘多。如:陈本卷二《终月湾秋影》诗,张本此下尚有《赠萧处士别》、《哭翟好问》二首,则陈本于卷末夺去一叶又二行矣。又,各卷诗后往往有旁注,如:卷一《望新淦城》下云‘以上仕江西作’;《潇湘八景》下云‘右使湖南作’;卷二《闻蟾》下云‘以上在吴中作’;卷七《赠道士徐介之》下云‘以上在金陵并勾曲作’;卷八《梅花梦》下云‘以上元末在吴中作’;《梅杏诗》下云‘右仕京并闲居秣陵江畔作’。如此者凡数十则,皆于孟载出处事迹攸关,陈本悉为芟落,殊不可解。其他字句违异者,尚难缕述。则陈本所标为校订,要未足信。”可见陈本虽晚出,实不足珍。今常见者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 查看详情>>
诗总集。明曹学佺(1574—1647)辑。五百○六卷。学佺字能始,号石仓,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万历进士。曾官广西参议、礼部尚书。因著《野史纪略》被削籍。明亡,入山投缳死。有《易经通论》、《舆地名胜志》、《蜀中名胜记》、《石仓集》等。是编所选历代之诗上起古初,下迄于明。旧名《十二代诗选》。然汉、魏、晋、宋、南齐、梁、陈、魏、北齐、周、隋十一代,即录古逸,乃缀于八代之末,又并五代于唐, 并金于元。体例名目,多有不合。故《四库全书》编者改其版心所提《历代诗选》为集名。约明末成书。凡四百○一万七千余字。正文含古诗二卷, 晋诗二卷,宋诗一卷,齐诗一卷,梁诗三卷,陈诗、隋诗、北魏诗各一卷,古逸歌谣一卷,初唐十八卷,盛唐十五卷,中唐二十七卷,晚唐二十九卷,咏史诗一卷,方外七卷,宗风一卷,诗及拾遗十二卷(总计唐诗百一十卷),宋诗百七卷,元诗五十卷,明诗初集八十六卷,明诗次集百四十卷(总计明诗二百二十六卷)。收有宋寇准《江南春》、元许衡《游黄华》、明黄省曾《折杨柳行》等诗。此本所选, 卷帙浩博,上下二千年间,作者皆略存梗概,去取亦大都不乖风雅之旨。唯金代仅录元好问一人,有偏颇疏漏之嫌。据千顷堂书目,学佺所录明诗,尚有三集一百卷,四集百三十二卷,五集五十二卷,六集一百卷,今皆未见,是本所收,止于嘉靖隆庆间。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唐宋诗歌总集。3卷。明毛晋编。此书收唐代王建、前蜀花蕊夫人和宋代王珪宫词各100首。以人分卷。王建首创“宫词”一格,即以宫闱生活为主要题材的七言绝句。王建卷后有跋语,称王建“宫词凡百绝,天下传播,效此体者虽有数家,而建为之祖。”毛晋历校古本,删除他作,得100首。花蕊夫人卷后有据说是王安国(王安石之弟)写的跋语,称熙宁五年(1072),于崇文院中校理蜀国故书,“得二敝纸所书花蕊夫人诗”,“词甚奇,与王建宫词无异。”王安国定为后蜀孟昶妃号花蕊夫人者所作。然而,据今人浦江清根据宫词内证考定作者不是后蜀孟昶妃,而应该是前蜀王建花蕊夫人小徐妃。因为宫词中所咏多为前蜀宣华苑中的景物和事实。王建纳徐耕2女,姐为淑妃(大徐妃),妹为贵妃(小徐妃),小徐妃生后主王衍,封顺圣太后,后为后唐庄宗所杀。其宫词所传版本较多,其98首者最为近真。或作百首者,系混有他人诗2首或有混入王建、王珪的宫词。浦江清有校定本,并附有按语,收入《浦江清文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王珪,字禹玉,北宋文学家。三家宫词,题材相似,皆以宫苑生活为主,词风柔靡,情调轻艳。唯花蕊夫人宫词真实地反映出前蜀宣华苑富丽堂皇的建筑和游戏宴乐的生活,为前蜀王衍荒淫误国的史实提供了佐证。有《诗词杂俎》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查看详情>>
明诗总集。无锡钱子正及其弟钱子义、侄钱仲益3人诗合刻。由钱仲益族子钱公善等人于正统年间刊刻。共18卷。现有《四库全书》本。卷1至卷6为钱子正《绿苔轩集》,集前有洪武二十四年(1391)王达序。序谓:“吾观子正钱先生诗,所谓不求传而自传者也。昔先生虽以赀雄一郡,惴惴寡言,惟事经史,闻人一善,若出诸己,仁厚廉节,保而弗遗,故其为诗,不独挟飞霞,簸明月,怡然于万物之表而已矣,且关于世教而有警于浇沴之俗焉。若曰‘天性不可夺,恩爱情乃使’,若曰‘片言大义重,一笑黄金轻’,此皆卓然可见,不为世之清浊而废德者也。鸣呼,先生之诗,曷得而弗传耶!”卷7至卷10为钱子义《种菊庵集》,集前有洪武八年(1375)自序。自序谓已读前人咏史诗后,“不自揣量,窥窃陈编,类出黄帝鼎已降泊赵宋厓山,共一百五十题,各还以七言一首”。因而其诗中3卷为《读咏史诗》,1卷为杂咏诗,卷11至卷18为钱仲益《锦树集》,集前有正统二年(1437)魏骥序。序谓:“其作也,丽而不浮,奇而不僻,易而不俚,而有诗人之体裁者乎,是宜为其族之子孙裒辑之,以脍炙人口也。”是集之所以名《三华》,因3人皆钱氏之英华的缘故。其3人诗,皆赖此集得以流传至今。 查看详情>>
九卷。明王翰撰。王翰,字时举,夏县 (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元季隐居中条山。洪武初,以明经辟为夏县训导,后擢为周王长史。周王素骄,有异志。王翰屡谏不纳,断指佯狂而去。后周王败,得不坐。其事附见《明史·周王传》中。后起为翰林编修,寻谪广西廉州 (今合浦等地) 教授。著有 《敝帚集》五卷、《梁园寓稿》九卷、《山林樵唱》。《敝帚集》至今未见。此书卷数与 《明史》相合。焦竑 《经籍志》称 《寓稿》为二卷,实误。焦志别载王翰《山林樵喝》一卷,今亦未见,盖均已散佚。王翰为人刚直不阿,其诗文亦具刚劲之气。往往有质直语,自抒性情,而无元人秾纤之习。七言古体,写得高朗清劲。陈田《明诗纪事》认为其诗“蕴藉中特饶秀劲之色”。如 《题上清张真人画明涯长啸图》、《秋怀》等诗皆清新可诵。朱彝尊辑《明诗综》,未录王翰诗,盖因其未睹斯集之故。是集有 《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十四卷。明偶桓 (生卒年均不详)编。偶桓字武孟,号海翁,自号瞎牛。太仓 (今属江苏太仓)人,洪武中官荆门州吏目。著有《乾坤清气集》。是集凡十四卷。收录了元一代之诗,分体编次。其中如汪元量、瀛国公,元好问等,上及金宋之末;张以宁、危素等,亦下涉明初。朱彝尊 《静志居诗话》称:明初诗家操选政者,赖良直卿,许中丽仲孚,刘仔肩汝弼,沈先士称,王称孟,都有所蔽。惟有瞎牛的《乾坤清气集》一编,能别开生面。惜余所钞缺七言近体绝句,未得全书,偶桓以为憾。”此本称钞自 《孙氏苍雪斋》,所缺与朱彝尊本相同。又以厉氏 “樊榭山房本”,郁氏 “东啸轩本”参校,颇为精善。虽然卷帙无多,而去取极为谨严。又编在明初,多见旧刻。如七言古诗中陈旅泰定元年八月一首,张翥周《按乐图》一首,郑元祐 《送林彦清》一首,《将还淮扬》一首;古乐府中揭斯 《马上郎》,《车中女》二首,陈泰 《汉使谣》一首; 萨都拉 (原作萨都剌)《秋夜长》一首,张宪 《飞来狐》一首;五言律诗中如 《马祖常寄邵允文 》一首,《南征》一首,张翥 《谋台》一首,《游石头城清凉寺》一首,杨基 《夏夜有怀第二首》。今本集都失不载,惟赖此集以存。又五言律诗中赵孟頫《次袁学士上都集韵》一首,《松雪集》 不载,而谭氏所刻 《赵子昂诗集》有之。亦从此本摘取收录。可见元诗诸选本,终当以此编为善。有 《四库全书》 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