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女科指要 [ 徐大椿 ]

妇科专著,6卷。清·徐大椿 (灵胎)撰。约成书于1764年。此书系《徐灵胎医略六书》之一。设调经、种子、胎前、临产和产后五门。广摘历代医家对女科证治之医论。对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阐述颇具特色,强调辨证施治的重要性,指出“当审其血气之通塞,禀赋之刚柔,然后投剂。” 查看详情>>

女科指掌 [ 叶其蓁 ]

妇产科著作。五卷。清·叶其蓁撰。刊于1724年。本书分调经、种子、胎前、临产、产后五门。作者博采前贤妇科著作中影响较大或颇具一得之见的有关论述,参以己见编成此书。叙述每种病症。首先编成歌诀使读者便于习诵。其次分析病证利用中医辨证规律,求其病因病机、亦能入理;然后介绍历代妇科大家的治疗大法和方药,堪为初学者之津梁。惟书中杂有部分迷信论述。现存初刻本及其他刊本抄本、石印本等。 查看详情>>

女科折衷纂要 [ 凌德 ]

妇产科著作。清凌德撰,凌晓五鉴定,凌永言校。不分卷。德字嘉六,号蛰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以妇科名于时。著有《麻痧专治初编》、《蛰庵医话》、《麻痘初编》、《温热类编》 等书。本书博采诸家之说,论述妇科诸症,分类编撰,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全书约三万字。分为调经、虚劳、胎产、临产、杂证、产后6门。调经门中有总论、精血论、养血论等22篇;虚劳门中有冷劳、骨蒸劳等4篇;胎前门中有总论、胎前调理法、胎前用药法等22篇。凡79篇。凌氏论述胎产经带诸疾重视养气血、扶脾胃,条分缕析、纲目分明。现存《三三医书》本。 查看详情>>

保婴撮要 [ 薛铠 ]

儿科著作。二十卷。明·薛铠撰。薛己增补。刊于1555年。前十卷论述婴儿初生护养法、儿科疾病诊法、小儿变蒸、五脏主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这十卷除临床医案部分为薛己补入外,均系薛铠原作。后十卷论述有关幼外科、皮科及痘疹等病证治及其医案,均为薛己所撰。其书自小儿初诞、护养、脉法始,迄于各种病证、疹痘,分门纂辑,计216目。论乳下婴儿有疾,必调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 查看详情>>

原要论 [ 佚名 ]

自来医之一道,内症凭脉象,外症凭形状。外症惟痘 最关紧要,痘症见于古人坊本者甚多,而于治 则尚略。迩来痘 ,迥非昔比,调治非时,变为棘手。吾郡袁氏沈氏虞氏,有治抄本,其论症辨状,甚为了然。对症用药,亦极详慎,爰纠同志,登诸梨枣,以广厥传。至症之轻重,时之寒热,地之燥湿,则尤在高明者因宜增减,谅不泥于古也。 查看详情>>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 朱端章 ]

八卷。宋·朱端章撰。刊于1184年。本书汇编宋代以前的妇产科著作与其它医著中有关胎产诸病证治,及初生儿保育法等内容。所选方药大多实用。是一部有价值的产科专书。卷一~七主要是产科的方论;汇集了宋以前胎产诸疾的证治与方药。介绍前人的经验并收载产科中“借地、禁草、禁水”三法,有利于减少产褥期并发证。卷八为初生儿保育法,较全面、深入地讨论了新生儿护理法及婴儿常见病治疗法。解放后有影印本。注:本书为残卷。 查看详情>>

儿科醒 [ 芝屿樵客 ]

儿科著作。清芝屿樵客撰。撰年未详。共12论,前列总论及诊治法,后将儿科疾病分别按表、里、寒、热、虚、实论证。次撰“辨惊风之误论”一文,认为古无惊风之名,所谓惊风,乃“大惊猝恐”等10病。最后3论为小儿“不可饿论”、“治痘论”及“治疹论”,各证之下均列附方 查看详情>>

儿科萃精 [ 陈守真 ]

八卷,陈守真著,1930年汉口汉康印书局石印本,中医儿科著作。 查看详情>>

保幼新编 [ 无忌先生 ]

儿科著作。不分卷。明无忌先生撰。约刊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首论运气、病源和胎热、初生危证、惊风、丹毒、腹痛等小儿急症治法; 次论小儿内科,外科及五官诸疾百余种。每证详述治法、方药,多选简效易得之方。所录三关脉法及察声、形等诊断原则,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查看详情>>

产鉴 [ 王化贞 ]

产科专著。3卷。明王化贞(肖乾)撰。约成书于16世纪中叶。王氏擅长女科,有感“产非疾,而其杀人乃在顷刻之间,皆妇人所独有也”。遂采诸家之长,集产科病症于一编详予论述。卷上为胎产须知及妊娠诸疾;卷中系临产须知及各种难产的病因证治;卷下分述产后杂症及证治方药。王氏重视产科,认为“产非疾,而其杀人乃在顷刻之间”。故广集《内经》、《金匮》、《千金》 等书中有关产科论述,约于万历四十六年 (1618) 撰成是书。约四万字。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