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法书考 [ 盛熙明 ]

书学论者。八卷。元盛熙明撰。揭傒斯序言其成书于至顺二年(1331年)。盛熙明,生卒无考。龟兹人,家移居豫章(今江西南昌)。清修谨饬,笃学多才,工于翰墨,通六国书。曾经游历四明(浙东),补《陀落迦山考》,有诗云“沦州到处即为家”。该书前有虞集、揭傒斯、欧阳玄序,后有朱彝尊跋。八卷皆有二、三子目。卷一“书谱”,中设“集评”、“辨古”二子目,“集评”辑前人评论唐以前书家二百四十六人;“辨古”则摘录书评并举列古代法书碑帖,辨证其真伪优劣。卷二“字源”,分“梵音”、“华文”二子目,“梵音”下列“梵书”十六声三十四母,“蒙古书”四十二母等,与法书无关;“华文”下摘录许慎《说文》序及张怀瓘《书断》。卷三“笔法”,分“操执”、“挥运”二子目,也都是抄摘已成之文,较它卷更为芜杂,又多采有伪籍。卷四“图诀”,分“图诀”、“偏旁”二子目。卷五“形势”,分“布置”、“肥瘠”二子目。卷六“风神”,分“性情”、“迟速”、“方圆”三子目。卷七“工用”,分“宗学”、“临摹”、“丹墨”三子目。以上四卷也都采录已成之说,不枝不蔓,颇见剪裁。卷八“附录”,分“印章”、“押署跋尾”二子目。由上可见,全书多摘录前人言论而成,但书中也时有议论,较为可观,如云“翰墨之妙,通于神明,故必积学累功,心手相忘。当其挥运之际,自有成书于胸中,乃能精神融会,悉富于书。或迟或速,动合规矩,变化无常而风神起逸,是非高明之资孰使然邪?”故朱彝尊称“其文约,其旨该。”有曹栋亭刊本,《十万卷楼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查看详情>>

女红余志 [ 龙辅 ]

元代文言琐谈小说。题元龙辅撰。二卷,有《诗词杂俎》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等。书首有作者丈夫常阳所作小引,称“细君女红中馈之暇,辄细阅之(指藏书),择其当意者,编成四十卷,时置几头,命曰《女红余志》。”后择其最佳者,录为上下二卷,即为今传之本。明钱希言《戏瑕》谓本书为好事者所依托, 《四库全书总目》从其说,仅将本书收入存目。今本均为从各种书籍中征引的与妇女生活有关的辞章故实,以辞意尖新者居多。凡八十余则,均不注出处,多数仅为片言只语,较简略,仅《佳次妇》、《香丸妇人》、《侠妪》等数则叙事较详,情节也较曲折,其故事不见他书引录,是较珍贵的小说史料。卷下均作者自作之诗。 查看详情>>

山居新话 [ 杨瑀 ]

元代笔记。杨瑀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将其编入子部小说家类。本书还曾收入《说郛》、《武林往哲遗著》、《知不足斋丛书》、《笔记小说大观》等丛书。其中除《知不足斋丛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均题为《山居新语》;除《四库全书》本分为4卷,其他均为1卷。卷首有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杨维桢序,卷末有至正二十年三月杨瑀的后序。 查看详情>>

学易居笔录 [ 俞镇 ]

一卷。元俞镇(生卒年不详)撰。此书为作者阅读经史百家之书,随笔记录之文。全书分条记录,共四十九条。主要杂取经史成语及古人格言。重视儒家学说,颇斥佛学和道学之妄。虽然词意庸腐粗俗,带有乡塾学究习气,仍有可取之处。 查看详情>>

湛渊静语 [ 白珽 ]

二卷,元白珽撰。白珽家于西湖,有泉自竺山汇于其门,湛然下见白石,若隔一膜,白珽爱之,取名湛渊,因以自号。有客来访,皆坐榻就渊,侃侃而谈,大而天地之高厚,细而品汇之化育,至于圣贤之大训、古今之明戒、日用之小物,以及滑稽诙谐等,无所不谈。谈后随笔记录,以备遗忘。其友人周暕将其整理成编,定名为《湛渊静语》,所收已十不一二。后又残缺,仅存二卷。全书杂记诸事,内容广泛,多有可取,如所载宋理宗赐林希逸诗一篇,为厉鄂作《宋诗纪事》所未收,可补缺遗。辨饶双峰《鲁》论《洪范》五行一条,颇有见地。记汴京故宫,尤为详备,又载倪思论司马光《疑孟》一条,谓王安石援据孟子“大有为”之说,欲神宗师尊之,故司马光著《疑孟》一书,以明《孟子》未可尽信。其说未见他书,确为新论,可备一说。书中亦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谓《匡谬正俗》为颜真卿作,不知实出颜师古;《文中子》“李德林”一条,乃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之语;辨常仪占月一条,也是史绳祖《学斋占毕》之说,不免疏舛或因袭。但总体来看此书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可供研究者参考。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武林往哲遗箸》、《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查看详情>>

格古要论 [ 曹昭 ]

文物鉴赏专著。三卷。明曹昭撰。成书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据明舒敏《格古要论序》称其为“吴下簪缨旧族,博雅好古”。此书共分十三论。上卷有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法帖四论;中卷有古琴、古砚、珍奇、金铁四论;下卷有古窑器、古漆器、锦绮、异木、异石五论。每论又各分为若干子目,如古琴论下又分断纹琴、伪断纹、唐宋琴、古琴色、古琴样等子目;古窑器论下又分柴窑、汝窑、官窑、黄董窑、哥哥窑、象窑、高丽窑、大食窑、古定窑、古磁窑、古建窑等子目。此书专述古今名玩器具之真伪优劣,是明代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文物鉴定学专著。编写方法为记事兼论述,从文物概述、作伪方法到真伪鉴别均有论述,还介绍了鉴别赏析的源流本末及典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该书的“真赝优劣之解,皆能剖析纤微,又谙悉典故,一切源流本末,无不厘然。”使人读后对各种古物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和增长鉴赏的水平。是较好的一部文物鉴赏书籍,为后人所重视。明景泰七年(1456年)至天顺三年(1459年)间,经吉水人王佐增补校订,变更章次,易名为《新增格古要论》,共十三卷,仍为十三论。对墨迹和古碑法帖等部分增补最多。新增本比原著内容丰富,流传为广。 查看详情>>

雪履斋笔记 [ 郭翼 ]

元代笔记。1卷。郭翼(字羲仲)撰。“雪履”是郭翼书斋之名。《四库全书》曾据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将其编入子部杂家类。全书共47则,是作者江行舟中的手记,随手杂录,没有经过删汰或编次。本书以杂感为主,针对前朝人、事,或议其得失,或抒发个人感受,以坦率超拔见长。也有写个人生活经历的内容,读之颇为真切,如:“风雨五六日,江上初霁,遥望天际,作月白色,间作淡黄色,”“世人仰观,但见苍苍而已。岂知苍苍者之变幻如许哉!”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晚明小品文。明人曹溶曾将本书刊入《学海类编》,其中蹿入了明人的文字,也许正是由于本书行文风格颇近于明人的缘故。除《四库全书》本,还有《函海》本等传世版本。 查看详情>>

广客谈 [ 徐显 ]

徐显,字克昭,绍兴(今属浙江)人,居平江(今江苏苏州)。元至正间人。除本书外,又有《稗史集传》一卷。事迹见《稗史集传》自序。是书记作者生平见闻,多奇闻异事,兼及志人志怪,而主旨不外乎劝善惩恶、如记沈仲说无子,其妻为置妾,沈氏知妾为吴中名士女,便视同己女。为择胥而嫁。又如吴江屠户沈氏受囚犯五人委托,将其所遗钱买猪,并任其托生转世,遂得子孙不绝等,均有一定传说色彩。《国史经籍志》、《千顷堂书目》著录,未题撰人。明刻本题绍兴徐显撰。又有《丛书集成初编》、本《历代小史》本,未题撰人。今据明刻本整理。 查看详情>>

中原音韵 [ 周德清 ]

北曲音韵专著。元周德清撰。本书前一部分为韵谱,以北方实际语音(一说为大都音、一说为洛阳音)用韵为标准,分列19部,各部下字,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入声字派入其他三声,此即是所谓“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它是北曲最早的韵书,后世北曲甚至南曲曲韵著作,以及演员唱曲,正音咬字,都以此为根据。后 一部分为《正语作词起例》,作者强调声律至关重要,并对元曲的辨音、用字、格律、务头等问题,作了专门论述。原书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有周氏自序。元末已有刻本,今不传。现存的最早刊本为明正统六年(1441)讷庵刻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中华书局据以影印。存本甚多,通行者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近人任二北有《中原音韵作词十法疏证》,收入《散曲丛刊》。 查看详情>>

三事忠告 [ 张养浩 ]

《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称。元张养浩撰。《牧民忠告》系任县令时著,二卷,分拜命、上任、听讼、御下、宣化、慎狱、救荒、事长、受代、居闲十章。《风宪忠告》为任御史时著,一卷,分自律、示教、询访、按行、审录、荐举、纠弹、奏对、临难、全节十篇。《庙堂忠告》为任参议中书省事时著,分修身、用贤、重民、远虑、调变、任怨、分谤、应变、献纳、退休十篇。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黄士宏合三书为《为政忠告》,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宣德六年(1431)李骥重刻,改名《三事忠告》,有《贷园丛书》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