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虞龢著。1卷,叙二王书事,搜访名迹情形及所得字数,编次二王、羊欣等人书事,另有文房用具的使用等等,内容丰富,其中所记王羲之为老妪书扇、《道德经》换鹅、掣笔不脱等遗闻佚事,成为书林佳话,久为传颂。有《法书要录》本、《墨池编》本等等。 查看详情>>
书法论著,一卷。南朝梁袁昂撰。袁昂 (461~540),字千里,扶乐 (今属河南) 人。仕齐为吴兴太守,入梁,武帝用为吏部尚书,迁尚书令,位司空,卒谥穆正。《古今书评》是作者奉命品评历代书 家之作。对王右军、王子敬、羊欣等二十 五名自秦汉至齐梁,“皆善能书”的著名书 家,逐一加以点评,各家每以短语概括,文 字极其简洁,惜墨如金,如“韦诞书如龙威 虎振,剑拔弩张”,“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 有神”,“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园乃成” 等,皆十分精辟。其次,作者以形象化的 笔法描述抽象的书体效果,将富有哲理的 点评与生动的比喻融为一体,如云:“庾肩 吾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 语便态出。”“羊欣书似婢为夫人,不堪位 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陶隐居书如 吴兴小儿,形容虽未成长,而骨体甚峭 快。”再者,作者特别推崇张芝、锺繇、王羲 之、王献之四家之作,尊为“四贤共类,洪 芳不灭”。评价极高。传梁武帝亦有《书评》之作,与此书颇 为相似,论者以为可能是后人据此附益或 伪托而成。而袁氏此书,则钩玄提要,富 有开创性意义,实为我国书学史上较早期 书法品评专著之一。传世有《法书要录》本、《书苑菁华》 本、《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后两种简称 《书评》)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 文选》本等。 查看详情>>
志怪小说集。作者刘义庆。原书13卷,已佚。约成书于晚年(元嘉十七年)之后。该书最早见于《隋志》史部杂传类著录,十三卷(一作三十卷)。两《唐志》不录。鲁迅据《太平广记》、 《说郛》等书辑其佚文三十五条,编入《古小说钩沉》内,这是目前较为完备的辑本。《宣验记》是南朝出现较早的、专为宣明因果应验的佛家观念而产生的志怪小说。当时由印度传来的佛教影响很大,它的灵魂不死、天堂地狱和因果报应之说,在社会上特别盛行。宋书》、《南史》刘义庆本传中未著录。《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为13卷,一作30卷。两《唐书》未录。法琳《破邪论》卷下、《辨正论》卷6都提到刘义庆撰《宣验记》。刘义庆晚年信奉佛教,此书当是其晚年之作。其佚文散见于南朝梁代慧皎《高僧传》,唐《初学记》、《白孔六帖》、《艺文类聚》,宋《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书。 查看详情>>
古小说。南朝人王琰撰。辑佚书,不分卷。琰约生于宋孝建元年(454),卒于梁天监、普通间(502—527)。仕齐为太子舍人,仕梁为吴兴令。据自序说幼年居交阯(今越南河内),从贤法师受五戒,后还都,云游各地。此书撰成于梁初,系感于观世音金像显验而著。《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十卷。《旧唐志》同,《新唐志》人小说家类。唐前释家书多有记载。此书宋以后史志皆不见载,疑其亡于宋。遗文存《法苑珠林》、《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诸类书中, 《说郛》、《古今说部丛书》各有辑佚本,一卷。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一百三十一条及自序一篇,绝大部分取自《法苑珠林》,其中有记隋及唐人事,当系后人窜易,非王琰原作。 查看详情>>
志怪小说集。南朝宋郭季产撰。该书史不存目,亦不知其卷数和亡于何时,唐宋诸类书中有征引,或题撰人为郭季产。《隋书·经籍志》古史类有《续晋纪》五卷,题宋新兴太守郭季产撰。《宋书》和《南史》之《蔡兴宗传》中有前废帝领军王玄谟所亲故吏郭季产云云。所知作者事迹仅此。此书古无辑本,鲁迅《古小说钩沉》录其遗文十一条,其中有五条鬼怪故事,四条宣扬卜筮之术、预知人间吉凶的故事。 查看详情>>
轶事小说集。又称《妒妇记》。南朝宋虞通之撰。 《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二卷。 《新唐志》同,但不著撰人。 《旧唐志》及《宋志》均不载。此书久已亡佚,遗文散见于《世说新语》刘孝标注、《艺文类聚》、 《白孔六帖》、 《太平御览》诸书中。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七条,是今所见唯一的辑佚本。 《宋书》卷四一《后妃传》云: “宋世诸主,莫不严妒,太宗每疾之。湖熟令袁慆妻以妒忌赐死,使近臣虞通之撰《妒妇记》。”(《宋书》卷四十一《后妃传》)可知是书乃是受钦命为现实治政者服务而作,当成书于刘宋末。书中全记两晋以来妒妇故事。 查看详情>>
轶事小说集。梁殷芸撰。《隋书·经籍志》著录: “《小说》十卷,梁武帝敕安右长史殷芸撰。梁目三十卷。”其后,两《唐志》、《宋志》及《崇文总目》、 《郡斋读书志》等亦收录,均作十卷,除《新唐志》外,皆改称《殷芸小说》。宋时避宋太祖赵匡胤父赵弘殷讳改“殷”为“商”,故又称《商芸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此书“明初尚存”,亡于何时,未载。鲁迅辑其遗文一百三十五条,未加编排整理,不分卷,载《古小说钩沉》中。殷芸受梁武帝之命编撰的《小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文学典籍。其以“采辑旧文”的编撰形式收录了自“秦汉魏晋宋诸帝”至“宋齐人”六个朝代八百年间的异闻琐事,内容庞杂,包括地理、旧事、杂传、杂史、五行、道家等等,虽自《隋书·经籍志》始大多数学者都将其列入子部小说家类,但因其所辑条文性质的多样性以及直接以《小说》命名,故是书的“小说”性质历来为学者争论研讨的话题。 查看详情>>
志怪小说集。南朝宋东阳无疑作。七卷。所记多鬼神灵怪之事,故取《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语为书名。原书已佚。《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旧唐志》同, 《新唐志》入小说家类。作者事迹不详,今人多以为晋末宋初人。成书亦在宋初。该书亡于赵宋,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法苑珠林》、《初学记》、 《白孔六帖》等类书中,其中《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征引最多。常见的辑佚本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和鲁迅《古小说钩沉》本,均为十五条。又南朝梁吴均作《续齐谐记》一卷,内容与《齐谐记》相近,有《说郛》、《顾氏文房小说》等丛书本。 查看详情>>
轶事小说集。南朝梁沈约作。原三卷。已佚。今存佚文五十余条,记东晋宋齐名人遗闻轶事。沈氏《俗说》主要记东晋和南朝宋社会上层人物佚闻杂事,内容相当杂繁琐碎。有的写妒妇美妾的新奇轶事,有的写士人之间的调笑戏谑和庸俗无聊的日常生活,只为博得读者一笑而已,其思想价值和史料价值相对较小。大约成书于南朝齐、梁年间。当时以此名书的有两种。《隋书·经籍志》子部杂家类著录: “《俗说》三卷,沈约撰,梁五卷。”又小说家类《世说》刘孝标注本下附注: “梁有《俗说》一卷,亡。”清马国翰据此以为后者为刘著。两书均已散佚。今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一卷,题沈约撰。鲁迅《古小说钩沉》本,不分卷,不题撰人,然《中国小说史略》以其佚文属沈约。两辑本均为五十二条,其中只有四条互异。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