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南宋周必大(1126—1204)撰。三卷。必大有《文忠集》已著录。另著有《省斋集》、《玉堂类稿》等八十一种。亲聆皇帝玉音之处为玉堂(或称翰林院),有所问对思考,笔录成文,得五十余条,于淳熙九年(1182)成书。以记翰林故事为主,凡銮坡制度沿革、一时宣诏奏对诸事,多有记述。其中奉表德寿署名、赐安南国王嗣子诏书等,皆能援引古义,合于典礼。尤以琐闻遗事,脍炙人口。与洪遵《翰苑群书》、程俱《麟台故事》、洪迈《容斋随笔》参照阅览,可备考证唐宋典制之需。有明汲古阁刻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南宋官箴。许月卿撰。6卷。此书仿扬雄《官箴》,分曹列职,各审规戒。卷一为许氏所撰《百官箴》表文、序文及次第,卷二为《百官箴》缘起、指归、施用、用韵、讳例,其后四卷为左丞相以下具体职官的箴言。许氏自序称最爱《虞箴》,“惜其所谓《百官箴》者不尽存”,故而效法其体,代为拟撰。从文体看,《百官箴》保持了《虞箴》的风格,多为四言句而有韵,但叙述形式随意多样。并将各官职所掌之事区分开来,既列本职,又及兼官,各自为箴。该书为研究宋代职官、时政及为官准则提供了具体的资料。通行有《四库全书》本,另有明刊本。 查看详情>>
五卷。南宋叶某撰。此书散佚,失作者之名,唯陶宗仪 《说郛》题为宋叶某所撰。此编约当淳祐间(1241—1252)成书。元代已佚。《永乐大典》收一百四十三条,《说郛》录有二十二条,中有十条不见《大典》。书中“论先儒从祀”一条,有宋度宗咸淳年号,知此书为南宋末年人所作。全书以辨析名物、稽考典故为主,凡前人笔记小说及杂史著作,如赵德麟、王直方、蔡絛、朱翌、洪迈、叶梦得、陆游、周必大、龚颐正、何薳、赵彦卫诸家之书,无不博引繁称,考证同异。其体例与张淏《云谷杂记》、叶大庆 《考古质疑》仿佛相近,只是文笔稍差。但征引繁富,订讹正舛,多为可取。 查看详情>>
宋代茶书,赵汝砺撰,1卷,今存。南宋赵汝砺撰。赵汝砺为宋宗室,是《宣和北苑贡茶》作者熊蕃的门生,曾官福建转运使,主管账司。对其师著进行增补,故名。此书比较详细地记载建安茶的品种与茶叶的加工技术,是研究宋代福建贡茶的重要著作。赵汝砺为补充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的不足而写。书首为序,次分御园、开焙、采茶、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纲次、开畲、外焙等十二目。记述御茶园地址四十六焙,采制方法,贡茶种类及其数量等。讲究包装,保护茶叶品质。 查看详情>>
记述蜀锦工艺和花色习俗的书。作者姓名已佚,大约在南宋时期成书。明人杨慎所编纂的《全蜀艺文志》,题其为元人费著所作。书中记录了宋代成都地区民间机户和官办锦院的织锦情况。介绍了蜀锦发展的历史变迁。记述了当时成都锦院之概况和所产八答晕锦、盘球锦、簇四金雕锦等120个品种, 以及茶马司锦院所产的20余个品种。是研究古代蜀锦的专书。 查看详情>>
中国古代角力典籍。宋朝调露子著。根据吴翌风手抄本翻印的木活字排印本,收录于1939年商务印书馆编辑的《丛书集成初编》中。最早版本于五代十国至宋初(约960)问世。本书在《宋史·艺文志》、郑樵《通志略》、焦竑《国史经籍志》中均有著录。调露子,真名实姓和行年不详。本书共分5章,约6000字。从理论上总结、记述了自先秦至五代有关角力运动,划清角力定义,确定角力名目,考证了历代对角力的不同称谓。分“述旨”、“名目”、“考古”、“出处”、“杂说”等五章,记述春秋至五代有关角力、武术活动的发展和演变,并考证角力的历代称谓,是研究我国角力、武术史的重要文献。 查看详情>>
宋·李涂撰。一卷。恐非足本。涂字耆卿,生卒居里不祥,事迹亦无可考。此书乃李涂门人于钦 (1284—1333) 聆听李涂“论古今文章”时所记笔记。刊于元文宗至顺三年。其论文多本《六经》,鲜及声律章句。而于工拙繁简之间,源流得失之辨,俱有鉴裁。又能打破南宋人门户之见,故持论比较平实。其论文以“气”为主,认为“《论语》气平,《孟子》气弱,《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勇。在写作技巧上,主张行文通达自然,反对文理不通的“怪句”,强调指出“学文切不可学人言语”,“学文切不可学怪句”,反对“务要崎岖奥辞不足以达意者”。提倡陶诗韩文能“自理趣中流出”,而“浑然天成,无斧凿痕”的作风,否定片面追求“炼句锻字,镂刻工巧”的形式主义作风。尖锐批评为文有先入之见,认为“私意偏见,不尽以包天下之道,以及主意有所不通,则又勉强迁就,求以自伸,若是者,皆时文之陋习也,不可不戒。”所见甚为精确,于写作颇具参考价值。有影印《四库全书》 本,《文学津梁》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