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平斋文集 [ 洪咨夔 ]

诗文别集。一作《平斋集》。三十二卷。宋洪咨夔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洪集。《宋史》本传但言有“外内制、奏议、诗文行于世”,未云集名。《宋史·艺文志》未著录。《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二部,一为九册,一为八册,均注残缺。其书传世不广。《四库全书》所收的《平斋文集》,虽为三十二卷,然无诗;卷一至六为讲义,卷七至八为故事,其馀各卷收各体文四百五十多篇。清穆宗同治十一年(1872),洪氏晦木斋为校勘刊行之,并附录《拾遗》,计收赋一篇,诗四十八首、词四十三首,各体文三十四篇。然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宋本仍在,国内亦有影宋抄本(残),藏瞿氏铁琴铜剑楼。1934年,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为影印问世,收入《四部丛刊》续篇。《丛刊》本卷一为赋,凡四篇;卷二至卷八,为编年诗,凡一千零四十多首,卷九至卷三二收各体文八百六十多篇。以《四部丛刊》本较《四库全书》本,可见后者“编次分卷,颠倒脱漏”(张元济跋),《丛刊》本远胜四库本。然晦木斋本辑佚诗文,亦间有出《丛刊》本之外者。 查看详情>>

秋崖集 [ 方岳 ]

诗文别集。宋方岳著。四十卷。其集世有二本:一为《秋崖新稿》,三十一卷,据宋宝祐五年(1257)刻本景抄。一为《秋崖先生小稿》,凡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八卷,明嘉靖间其裔孙方谦所刊。后者所载较备,然宝祐本所有而嘉靖本所无者,诗文亦尚有数十首(篇)。又有别行本《秋崖小简》,较之二本,多书札六首。清修《四库全书》时,馆臣删除三本重复,以类合编为一集,勒为四十卷,统名《秋崖集》,即今所传之本。方岳诗集选本,有《秋崖小稿钞》一卷,见《宋诗钞初集》;《秋崖小稿集》一卷,见《宋代五十六家诗集》;《秋崖诗选》一卷,见《宋十五家诗选》;《秋崖集补钞》一卷,见《宋诗钞补》。 查看详情>>

彭城集 [ 刘攽 ]

诗文别集。北宋刘攽撰。四十卷。攽字贡父,号非公,临江新喻(今属江西)人。与兄敞于庆历同登进士,知曹州、襄州,官至中书舍人。与修《资治通鉴》。著作有《文选类林》、《中山诗话》、《公非先生集》。有集六十卷,然仅有《公非集》一卷流传,原本不传已久。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抄成是集。凡诗、赋十八卷,有赋十五篇;古诗五言二百四十七首,七言百○五首;律诗五言三百七十三首,七言二百五十四首;长律五言五十九首,七言十首;绝句五言三十四首,七言百三十六首。文二十二卷,制诰三百○七篇,奏疏十七篇,表四十一篇,书十一篇,启百二十五篇,记十二篇,论、说、序、行状、碑文等十九篇,墓志铭二十篇,杂著二十七篇。凡诗赋一千二百十六首,文五百八十篇。曾巩称其“彊学博敏,超绝一世”,朱熹也称其“学问博洽,词章奥雅,才思敏捷,词辨秀利”。然性喜谐谑,不避权臣,故集中戏作之诗也不少,而文章却沉酣典雅。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排印本。今人栾贵明自残存《永乐大典》中又辑得四十二条之多,诗十八首,文二十四篇(段),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查看详情>>

佩韦斋集 [ 俞德邻 ]

诗文别集。南宋俞德邻撰。二十卷。德邻字宗大,号太玉山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徙居京口。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遁迹以终。有《佩韦斋文集》、《佩韦斋辑闻》。此集收诗凡三百八十二首,杂文百四十二篇。其诗以怀古、遣怀为多,感叹历史兴亡,情真意切。风格沉郁苍凉,闲雅冲淡。其文或论古今事之得失,或臧否人物。论辨宏深,叙述详赅。《辑闻四卷》系其追记读书所得轶闻佚事。有《四库全书》本,《天禄琳琅丛书》(第一集)本。 查看详情>>

盘洲文集 [ 洪适 ]

宋代诗文别集。80卷。洪适著。《四库全书总目》谓“适以词科起家,工于俪偶”,“其内外诸制,皆长于润色,藻思绮句,层见迭出”,“至于记序志传之文,亦尚存元祐之法度,尤南宋之铮铮者矣”,“其他表、启、疏、状诸篇,亦多足与宋史参稽”。说明其文章工于俪偶,富于文采,并与朝政密切相关。集中诗歌作品亦如其文。《拟古十三首》仿“古诗十九首”题目,但讲求雕琢,无古诗之清新。另有一组《咏史诗》,借古喻今,时有警句。写景诗间有佳作,如《晓发泰安驿》:“秋梦不能晓,起行山径迷。小车惊宿鹭,列炬误鸣鸡。冷怯霜华重,光瞻斗柄低。金庭有佳处,芳桂想幽栖。”词作以婉约言情为主。〔长相思〕一曲,缠绵悱恻,令人神伤:“朝思归,暮思归,塞雁三年不见飞,断肠天一涯。 千思归,万思归,梦到窗前拂淡眉,觉来双泪垂。”有《四部丛刊》等本。 查看详情>>

欧阳修撰集 [ 欧阳澈 ]

诗文别集。宋欧阳澈著。澈集以宋吴沆所辑《飘然集》为最古,辑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并为之序。后陈思即据此本辑入《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二九。嘉定十七年(1224),会稽胡衍又取其《上皇帝万言书》三篇合而刻之,厘为六卷。《宋史》本传所云之《飘然集》六卷,即此本。元季遭兵毁。明永乐十四年(1416)澈十世孙永康县丞齐重新编辑刊刻,更名为《欧阳修撰集》。金华唐光祖跋,称其书编为三卷,诗文、事迹为四卷,当时陈东同上之书,亦并取附为一卷,合为八卷。然永乐十五年崇仁知县王克义序,乃称“齐录公前后奏议,次继《飘然集》,分为六卷”。然仅分列不同,与八卷本实即一本。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澈二十世孙钺再刻,吴道南为序,而缺第八卷陈东之文。通行有《四库全书》本。七卷。卷一至三为《上皇帝万言书》、卷四至卷六为《飘然集》,收诗词及骈、散文各一篇,卷七为欧阳钺所辑《欧阳修撰事迹》。前有《欧阳修撰集》原序四篇。《乾坤正气集》所收之《欧阳修撰集》仅录其三书,无诗词。 查看详情>>

欧阳文粹 [ 陈亮 ]

二十卷。宋陈亮(1143—1194)撰。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金华)人。自幼聪颖,才气超群,喜谈兵法,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一挥而就。隆兴初 (1163),上 “中兴五论”,无回音,便自修于家,致力于著书。淳熙中 (1181左右),更名同,诣阙上书,极言时事,帝将授之以官,他却渡江而归。光宗亲策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陈亮未赴任而卒。端平初,追谥文毅。所编撰《欧阳文粹》二十卷,虽不及欧阳修著述的十分之一二,然“篇目素定,而参校众本,迥然不同。如 ‘正统论’、‘吉州学记’、‘泷冈阡表’ 皆是也”。(《周必大序》)。亮还著有《龙川文集》、《三国纪年》等,并行于世。此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查看详情>>

倪石陵书 [ 倪朴 ]

一卷。宋倪朴撰。倪朴,字文卿,号石陵,浦江 (今浙江浦江县)人。生卒年不详。因居于石陵村,所以号为石陵。曾应进士举。绍兴末 (1162),金人将南侵,朴拟上万言书,但无回音。郑伯熊、陈亮皆极称之。后为乡里人陷害,徒置筠州。因赦得还。吴师道、宋濂皆为其作传。师道称其 “究悉用兵攻守险要,尤精地理。”曾著 《与地会元志》四十卷,今不传。所传者仅《倪石陵书》一卷,前载吴师道、宋濂二人所作传,次拟上高宗书,又书札八篇、书唐史诸传七篇、辨一篇。大体皆古健有法。之所以称 “书”而不称 “集”,是因为卷中以上高宗书为主之故。《倪石陵书》一卷有 《四库全书》、《豫恕堂丛书》 和 《宋人集丙编》 丛书本。 查看详情>>

内简尺牍 [ 孙觌 ]

宋代应用文集。10卷。孙觌著。由其门人李祖尧编注,明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李时成订正,河南按察司佥事朱东光参补,直隶庐州府知府叶逢春繙校。有明万历八年(1580)刻本。卷首有叶逢春序。明成化十七年(1481)孙觌十一世孙孙仁曾据宋版翻刻于蜀,有钱溥序。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顾名儒又据蜀本翻刻于建阳。此本与孙觌所撰《鸿庆集》卷37至50对勘,时有不同。如《与信安郡王孟仁仲帖》22首,《鸿庆集》皆无。《鸿庆集》卷46《与孟仁仲郡王帖》、《与叶左丞帖》卷45《与叶少蕴资政帖》与此本皆不同。因李祖尧据手稿编录,故时有出入。注中多取孙觌自著诗文以资考证,引证典故,亦皆切实。李祖尧亲从孙觌游,闻见有据,比之后人注前代著作多所隔膜者不同。《四库全书》所收录为清人蔡焯、蔡龙孙增订的10卷本。《常州先哲遗书》(第1集)也收录有10卷本,全名为《宋孙仲益内简尺牍》。 查看详情>>

南阳集 [ 赵湘 ]

宋代诗文别集。6卷。赵湘著。此书是赵湘生平著述的汇集。赵湘的作品起初散见于各种文献之中,其孙赵抃收集成册,由宋祁作《序》,欧阳修作《跋》。其后又一度失传,至清代已无法考其目次。《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成,重新分类,编为6卷,计赋3篇、雅2篇、颂1篇、诗111首、序6篇、论4篇、说4篇、解辨铭箴及杂著11篇。赵湘为文不涉骈偶,上承唐代古文遗风,颇为时人推崇,宋祁称其文恢动沉蔚,不减于诗,然而赵湘以诗知名。其诗运意清新,风骨苍秀,如《秦淮晚泊》诗:“晚泊秦淮上,无人独倚樯。遥峰平积水,别浦露残阳。往事随天望,新蝉聒树黄。渔翁有深意,不语自鸣榔。”《题国清寺》、《华顶峰》等诗,皆有晚唐诗风而又不琐碎僻涩。因此,欧阳修《跋》称其“文至于抑扬驰骋,辩博宕远”。“其诗清淑粹美”。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