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敦复(1808年~1867年),初名尔锷,字纯甫,亦作纯父,又字克父、子文、超存,号剑人,自号江东剑、江东老剑、丽农山人、老太仓等,一度为僧,法名妙尘,号铁岸和尚。江苏宝山(今属上海)人。幼奇慧,有神童之誉,世传六岁能属对,九岁毕诸经。父早逝,家剧贫,少时曾流落在外多年。或言尝至扬州,敝衣冠闯大学士阮元之弟阮枚叔宴席,援笔赋诗,才惊四座,为阮所赏,留居数月。复之如皋,困极,入市吹箫谋食,夜宿佛寺。兀傲狂放,以诗知名于江淮间。道光二十年(1840)应县试,县令刘光斗出题有误,蒋敦复首发哄场,为县令所构陷。适因鸦片战争事起,上《防海策》十事,力主防战,触怒两江总督牛鉴。遂易服为僧,避居萧寺。
金云铭(1904~1987),号宁斋,清光绪三十年(1904)生于仓前山对湖。 14岁进鹤龄英华书院,民国13年(1924)高中毕业后,考入福建协和大学社会系,并在学校图书馆协助管理图书借阅。其时,协大没有统一的图书分类法可遵循。他深入研究美国杜威的十进分类法,结合我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和历代图书简单分类法,编成《中国图书分类法》一书,于民国17年6月初版,后经多次修改、补充,类目增至15000多条。该书第一次提出按著者姓氏笔划排列的著者编目法,在国内外产生相当的影响,福建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古籍分类至今仍沿用此法。同年他大学毕业后即被聘为该校图书馆管理人员。 云铭十分
蒋德璟(1593-1646年),明思宗、南明弘光帝时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明朝末年,连年战乱。在朝许多官员不思治理,只求自保。然而宰相蒋德璟办事却不遗余力。他耿直公正,为民着想。倡练兵之法,反对聚敛,钞饷,但终为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所误,饮恨终生。 蒋德璟,字申葆,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其父蒋光彦,曾任江西副使。在这样的官宦人家,蒋德璟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崇祯时,又由侍读迁少詹事,负责赈灾救荒事宜。不久,又擢礼部右侍郎。 明崇祯年间,内忧外患,国库空虚。为此,有人提议限制民田。蒋德璟久事农业,熟悉民之疾苦,大声疾呼:“民田
江顺诒,生卒年不详,字子谷,号秋珊,晚号窳翁,别署明镜生、愿为明镜室主人。安徽旌德人。廪贡生。同治十年(1871)署浙江钱塘县丞。与曲家宗山等结社唱酬,“同宦浙西诸君子举行《西泠酬唱集》,请君(江顺诒)为之执骚坛牛耳”(胡怀琛《虞初近志·王韬〈水仙子〉》)。宗山为编《西泠酬唱集》。工诗词,善戏曲,所著散曲风格真挚沉着。一生述撰等身。所著传奇《镜中泪》(见《赌棋山庄词话》)未见传本。其他著有《梦花草堂诗钞》、《梦花草堂诗话》、《愿为明镜室词稿》、《词学集成》、《啙窳子》、《醴陵集注》等,有散曲套数五篇,散见于《愿为明镜室词稿》、《西泠酬唱集》中。另著有《读〈红楼梦〉杂记》一卷,刊于杭州,认为
蒋兆兰(1855年—?),字香谷,江苏宜兴人。蒋兆兰大约活动于清末至民国中期。清贡生,据自称,晚年曾授词学于苏州。著有《青蕤盫诗》,《青蕤盫词》四卷,另有《词说》一卷,今收入《词话丛编》 中。辑有《乐府补题后集》。
贾似道(公元1213—1275年),南宋末年台州(沿今浙江临海)人,字师宪。理宗贾贵妃之弟。因身为外戚,自少放荡不羁。淳祐九年(公元1249年)为京湖安抚制置大使,次年移镇两淮。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以右丞相领兵救鄂州(今湖北武昌),私向蒙古忽必烈乞和,答应称臣纳贡。兵退后诈称大胜:此后专权多年。推行“公田法”,用贱价收购大量土地,引起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剧。军国大事,他都在西湖葛岭和宅中裁决。帝显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沿江东下,他被迫出兵,在鲁港(今安徽芜湖西南)大败。不久,被革职放逐。至福建漳州木绵庵,为监送人郑虎臣所杀。 〔正史〕 贾似道字师宪,台州人,制置使
江藩(1761—1831),字子屏,号郑堂,晚号节甫。清扬州甘泉人。 监生。受业于名儒余萧客及江声,为惠栋再传弟子。博综群经,熟谙史事,尤深汉学,旁及九流释道之书,靡不赅览。与焦循同以经史著声士林,因有“二堂”(焦循字里堂)之目。素不喜唐宋文,酒后辄自言文无八家气,人目为狂,不顾也。为人权奇倜傥,能走马夺槊,豪饮自雄。游踪所至,遍及齐、鲁、燕、赵、闽、粤、江、浙间。尝作《河赋》数千言,典丽雄伟,可上追郭璞《江赋》,时人争相传录。年二十六,注乾隆诗集成,大学士王杰奇其才,进呈御览,恩赏《御制诗》5集。后谕召对圆明园,值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起事,报书至,事遂寝,人惜其遇。早年蓄书万余卷,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