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麦(1842年2月25 日—1912年3月30日),德国著名探险作家、小说家 。他开始发愤著书之后,首先涉及的领域是幽默小说和有关他家乡的乡村故事。后来他开始撰写异域探险故事,并因此声名远播。令人惊异的是,在写作这些故事时,他并未亲临过书中提到的这些国家,而他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却使读者感到他对这些国家非常了解。 842年出生于德国萨克逊郡一个贫苦工人家庭,出生时什么也看不见,母亲多方求医,直到6岁才得以复明。在失明阶段,他不得不凭借听力和触觉感知周围的世界,想象力由此得到了超常的发展。他的前半生充满不幸--头六年患弱视几成瞎子、大学时因经济困难辍学、当了小学教员后又遭诬
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1826年11月24日一1890年10月26日),意大利19世纪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古典童话名著《皮诺乔》(《木偶奇遇记》)的作者。Collodi这一笔名是作家母亲生长的镇名。出生厨师家庭的科洛迪曾就学于教会学校,毕业后开始为本地报纸写稿。1848年,血气方刚的科洛迪手持武器积极追随民族复兴运动的领袖马志尼,参加了意大利反对奥地利异族统治者的民族解放运动。后从事新闻工作。1859年起担任托斯卡纳地区政府的戏剧审查官。他的同情始终在穷人一边,发表在《路灯》和 《斗争》等讽刺杂志上的短篇小说、随笔、评论,都贯穿着揭露讽刺意大利资产阶级社会弊端、维护民
昙旷,唐僧人。生于河西建康(在今甘肃张掖、酒泉之间)。出家后先在家乡学习大乘佛学,后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在西明寺专攻《大乘起信论》和《金刚般若经》。学成后回到河西,从事传教和著述。先在朔方(治今宁夏灵武西南)停留,撰有《金刚般若经旨赞》,后赴凉州,撰《大乘起信论广释》,再转甘州,著《大乘起信论略述》。至迟在宝应二载(763)到敦煌,为“傍求众义,开决疏文”,又撰写《大乘入道次第开决》、《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晚年抱病口述《大乘二十二问》,回答吐蕃赞普提出的有关大乘佛学的二十二个问题。在敦煌居留达二十多年,敦煌遗书中存有其佛学著作的多种写本。对大乘佛学在敦煌的
孔武仲(1042~1097),字常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孔文仲弟、平仲兄。嘉祐八年,中进士甲科,调谷城主簿,选为齐州教授,为国子直讲。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尝论科举之弊,排诋王安石经义,请复诗赋取士。进起居郎兼侍讲,除起居舍人,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出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籍夺职,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元符元年卒(孔平仲《祭三兄侍郎文》),年五十七。元符末,追复原官。武仲与其兄、弟著称于时,号“清江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为文宗“欧苏”古文,尤长于论说,较有价值者为史论散文,如《书儒林传后》、《书
孔文仲(1033~1088),字经父,关于其里籍,历史上有不同说法(见下引文,其二弟同),以“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之说为多。文仲性刚直,寡言笑,自幼好学,工于词赋,嘉祐六年(1061)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苏杭尉,再命南康军司户,以司封使湖北,后荐举为台州军事推官。熙宁二年(1070),即王安石变法的第二年,朝廷实行改革,翰林学士范镇举荐文仲至神宗皇帝前对策。孔文仲对策九千言,力驳王安石理财、训兵之法,被神宗罢还故官。后历任国子监直讲,授三班主簿,不久迁著作郎通判,出任保德军通判。元祐元年(1086),时哲宗以十岁幼龄继位,太皇太后亲临听政,罢废新令,孔文仲被擢为礼部员外郎,升起
孔贞瑄,字璧六,号历洲,晚号聊叟。曲阜人。清顺治(1644—1661)举人。曾任泰安教谕、大姚(今云南省)知县。著有《大成乐律》《聊园全集》《大学正文约注》等。关于地理学的著作有《豫、楚、黔、滇行程记》《缩地歌》《泰山纪胜》。《缩地歌》是将各省郡县间的重要名胜等,编成合辙押韵的歌谣,便于记诵,有助于游览、观光。《泰山纪胜》一书,分别叙述泰山诸胜景,和泰山相关联的尼山、防山、龟、蒙、凫、峄诸山,书中亦有叙述。
C. S.路易斯,全名克莱夫·斯台普斯·刘易斯(CliveStaplesLewis,1898年11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学者,杰出的批评家,也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基督教作者之一。他曾在牛津大学(MagdalenCollege,1925-1954)和剑桥大学(MagdaleneCollege,1954-1963)担任英国文学学术职位。他最出名的是他的小说作品,特别是《爱情的寓言:对中世纪传统的研究》、《纳尼亚传奇》和《太空三部曲》,以及在宗教方面有《痛苦问题》、《纯粹基督教信仰》等,刘易斯和同为小说家的JRR托尔金是好朋友。
嵇康(224年-263年),三国魏哲学家、文学家。字叔夜。原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避仇迁至谯国铚(今安徽宿县西南),家侧有嵇山,因以为姓。早孤,有奇才风仪,时人誉为“龙章凤姿”。与魏宗室通婚,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博览群书。尤好老庄,喜养性服食之事。与阮籍等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性刚直不群“轻贱唐虞而笑大禹”(《卜疑》),“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不满司马氏执政,后遭钟会构陷,以“言论放荡,非毁典谟”的罪名被司马昭所杀。将刑时,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奏绝响《广陵散》曲。哲学上,坚持元气一元论,认为元气产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产生天地,天地的变化又产生万物:
克莱顿·劳森(Clayton Rawson,1906年8月15日 - 1971年3月1日)是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的四个创始人之一,并提议每年为不同类型的推理作品颁发爱伦·坡奖。他的所有作品都写于MWA成立之前,但是1949年和1967年,由于克莱顿·劳森对推理小说和MWA(包括创办了MWA会刊《严刑逼供》)的杰出贡献而得到了爱伦·坡特别奖。 劳森还喊出了MWA的第一个宣传口号:“罪无可恕”。1963年起,劳森成为《埃勒里·奎因推理杂志》的编辑,一直到1971年去世。 劳森出生于俄亥俄州的伊利里亚,父亲克拉伦斯·D,母亲是克拉拉(史密斯)·劳森。他八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魔术师。1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Salvatore Quasimodo,1901年8月20日-1968年6月14日),又译夸齐莫多。20世纪意大利著名诗人和翻译家。出生在西西里岛莫迪加的一个铁路员工的家庭。在艰难贫困的岁月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他曾在罗马大学工程系学习,对工艺技术和几何学有过深入的研究。两年后,迫于生活,不得已中缀学业去谋生。当过绘图员、管理员、职员,在各种职业中饱尝了人世辛酸。1926年开始诗歌创作。以后在佛罗伦萨结织“隐逸派”著名诗人蒙塔莱,并为当时著名的文学杂志 《索拉利亚》撰稿。他的不少诗作引人观注,他也由此逐渐成为意大利文坛上颇有名声的一位诗人。1930年,他出版了第一部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