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璟,明浙江青田人,字仲璟。刘伯温(刘基)之次子,刘琏之弟自幼读书,通晓经典,尤善谈兵。太祖每岁召见,待如家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任閤门使。二十八年以谷王府长史巡视诸藩。“靖难”兵起,献平燕十六策,未被采用。后同李景隆伐燕,兵败还乡。成祖即位,被逮入京,自经死。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命袭父爵,刘璟以让兄子刘琏。乃特设閤门使授之,以刚直闻。寻改谷王府长史。燕王朱棣起兵时,命参李景隆军事。兵败,上书不见省,遂归里。燕王即位,召之,称疾不至。逮至京,下狱自经死。福王时,赐谥刚节(一作谥忠节)。刘璟撰有《易斋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柳玭[pín],生卒年不详,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柳仲郢子。明经及第,补秘书正字。书判拔萃,累官左补阙。咸通末,为昭义节度副使,入为刑部员外郎。乾符中为岭南节度副使。黄巢占广州后,逃归长安,除起居郎。中和初至成都行在,历中 书舍人、御史中丞。光启三年、四年,以尚书右丞权知礼部贡举,放郑谷、崔涂等及第。文德元年,以吏部侍郎修国史,拜御史大夫。景福二年,坐事贬泸州刺史,寻卒。柳玭有文学,工楷书。著有《续贞陵遗事》 一卷,为续令狐澄《贞陵遗事》,记宣宗朝故事,凡十七条,已逸,《资治通鉴考异》、《唐语林》、《类说》等书录 有逸文。又著《柳氏叙训》(一题《柳氏训序》)一卷,记其祖柳公绰以次 朝野
李容(1627—1705),《国朝先正事略》本传作李 ,字中孚,号二曲,一号惭夫,又自署二曲土室病夫,学者称二曲先生,陕西周至人。少孤家贫,苦读经史子集,旁及佛、道经藏、稗官小说、九流百技,遂成关中大儒。他极重躬行实践,以讲学救正人心为儒者第一义,认为一药真可去一疾,一方真可疗一症。康熙时,李目睹社会风俗颓敝,生民阽危,于二十八年(1689)录辑《司牧宝鉴》,作为“千古父母斯民者之宝鉴”(王心敬《序》)。初名《牧民须知》,友人改题为《牧民宝鉴》,后又改为《司牧宝鉴》,约在康熙四十年前后刊行。
罗迪楚(1861-?),字锦江、一字肇樟,号南贞,嘉定府犍为县杜吴乡人(今乐山市犍为县龙孔镇)。邑人秦拱北门生,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进士,铨选内阁中书。与蔡元培、赵熙均为“壬辰科”同科进士。铨选内阁中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前夕,奉朱批外放湖北监利县任知县。任监利知县期间著有《停琴余牍》。1911年,参与了成立于宣统三年三月的“帝国宪政实进会”1912年,参与筹备成立“中国回教俱进会”,为促进民族的融合和团结做出了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贡献。除《停琴余牍》外,罗迪楚还著有《新疆政见》流传于世。二书常被引用于研究清末新疆经济开发和法学方面的著述论作中。 罗
李文田(1834-1895)字畲光、仲约,号若农、芍农,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殿试获一甲第三名探花,屡次上书极言朝政得失,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提督江西学政,官至礼部侍郎,入值南书房。1874年乞归故里,在籍十年,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李文田藏书甚富,收藏有秦《泰山石刻》宋拓本及汉《华岳庙碑断本》宋拓本,故他把在广州所筑之楼名曰“泰华楼”。1885年回京复职。1894年甲午战争,任京师团防大臣。1895年病逝于京城,谥号文诚。《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一有传。 文田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名家,生平好学不倦,学问渊博,工书善画,于经史、兵法、天文、地理,无
李光庭,诗人。字朴园。宝坻(今属天津)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官内阁中书,授湖北黄州知府。与刘位坦、张维屏、陶梁等友善。博通群籍,喜金石考据。论经“以喻言为先导”,又谓“农谚、童谣、村歌、舆诵散见史传者,颇能备天时地理人情物态之蕃变,而音节之高下长短亦出于天籁之自然”。他秉承家学,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其中最有学术价值的是他于道光末年所著的《乡言解颐》。著有《虚受斋诗钞》20卷、《步雪联吟》1卷、《陶李唱和诗》1卷、《感旧诗》1卷、《瓮斋诗话》4卷、《经史喻言》8卷、《乡言解颐》5卷、《吉金志存》4卷等多种。兄光里(字勉庵)亦能诗,先卒,著有《春熙堂诗稿》。
罗泽南(1808年—1856年),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幼颖悟,家贫无以读书。父典当衣物,供其入塾。“夜无油,把卷读月下,倦即露宿达旦”(李元度《罗忠节公别传》)。十岁,能文。年十九,母丧。次年,大父及兄嫂殁。藉课徒取赀自给。道光十五年(1835),大旱,饥疫作。试罢归,妻以饥荒无食及丧子哭,而其则“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曾国藩《罗忠节公神道碑铭》)。十九年,补县学生。又八年,始食廪饩。贺长龄赏其才,延课子。咸丰元年(1851),诏举孝廉方正。二年,于湖南倡办团练,扩编湘军。次年,以功保训导,擢知县。嗣后领湘军于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与太平军作战,并由知府授浙江宁绍道
陆寿名(1631年-?)明末清初长洲(今江苏苏州) 人。字处实,号芝庭、芝庵。陆檄孙,陆德元父。清朝政治人物、诗人、史学家。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举人。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七名进士。十三年授江南宁国府学教授,次年丁艰归。康熙二年(1663年)因杨昌龄案株连被杖。曾与兄陆寿国、中表兄尤侗及汤传楹结四子社,究心实学,诗文超然高步。与韩讷合辑《治安文献》十卷,编《续太平广记》八卷。著有 《四书群言折衷》《芝瑞堂稿》一卷《芝瑞堂诗》一卷《凤鸣集》等。
黎遂球(1602年8月21日—1646年11月10日)字美周。番禺(今广东广州)人。博学能文,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举人,再试不第便杜门著述,肆力于诗古文辞。扬州进士郑元勋集四方才人于影园赋《黄牡丹诗》,诗坛盟主钱谦益为之品题,遂球即席立成十首,冠于群贤,被众呼为“牡丹状元”。甲申(1644)事变,明朝覆亡,遂球拥唐王抗清,南明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年),45岁的黎遂球以兵部主事提督水师与清军激战,困守赣州凡数月,十月四日,与胞弟遂琪,仆从卢从赞、梁义、陈广金等30余人同日死于国难。卒后3年,永历朝诏恤殉难诸臣,赠遂球兵部尚书,谥忠愍。 遂球为明末卓有成就岭南诗人之一,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