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诗正(1697年-1763年),字养仲,浙江钱塘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历任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清朝入关后,满族人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占优越地位。旗人由清廷拨给口粮,成为不劳而食之阶层。后来,因旗人侈靡成性,加以生齿日繁,渐呈拮据光景。旗人的费用成为清廷一大负担。雍正年间即有廷臣提出将京都一带的旗人军民向关外移民垦荒。雍正帝虽同意此种措施,但迄未实行。乾隆六年(1741),梁诗正重新提出此事。他认为,旗人生活日趋穷乏的根本原因,在于不从事生产,只依赖官府颁发给养,这种现状必须改革。乾隆帝同意梁诗正的意见,遂诏令先将八旗编余兵丁三千人向吉林一带移民,每户发给安家费一
陆以湉[tián](1802-1865年)。清代医家。字薪安,一字定圃,号敬安。浙江桐乡县人。幼年攻读四书五经,多闻博识。青年即教授生徒。尝于道光年间中举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丙申)进士,并以知县分发湖北,后以父命改从教职,并选授浙江台州教授、杭州府教授。后以母老请辞回乡,家境不佳。嗣后又赴上海、杭州执教讲学,不久即辞世。曾主持分水(今桐庐)近圣书院以及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其弟及子因病误治亡后,专心钻研医道,医术精湛。编著有《冷庐杂识》,《冷庐医话》,《再续名医类案》、《冷庐诗话》、《苏庐偶笔》、《吴下汇谈》等。《冷庐医话》载医范、医鉴、慎疾、保生等内容。全书多以病名为纲,叙述杂症之治疗
陆佃(1042年~1102年),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贫好学,如夜无灯,映月光读书。为了读书可不远千里,受经于王安石。熙宁三年,擢进士甲科,授蔡州推官。选为郓州教授,召补国子监直讲,加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同修起居注。元丰间,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哲宗即位,迁吏部侍郎,修《神宗实录》,徙礼部,进权礼部尚书。出知颍州,徙邓州、江宁府。甫至江宁,拜祭王安石墓。绍圣初,坐修《神宗实录》不实,落职,知泰州,改海、蔡二州。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修《哲宗实录》,迁吏部尚书。建中靖国元年,拜尚书右丞、迁左丞。崇宁元年,以名在元祐党籍,罢知毫州,数月卒,年六十一,赠太师、楚国公(《渭
李岳瑞(1862~1927),字孟符。陕西咸阳人。清光绪八年 (1882年) 中举人,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以工部员外郎充总理衙门章京, 办理铁路矿务。在此期间,先后撰写《同治间福建创立船政局考》《书魏默深筹河篇后》,提出仿造西方的坚船是防御外来侵略的有效方式。光绪二十一年 (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他积极投身其中,不但接受了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而且打通康有为、梁启超与刘光蕡的联系渠道。次年九月,大力支持 《时务报》的创办,主动承担为报纸募捐与代收捐款的工作,并协助推销。光绪二十三年冬,与宋伯鲁等在京的陕籍官员以救亡图存为宗旨发起 “西学会”。次年二月,为进
娄机(1133—1212),字彦发,嘉兴人。曾祖亿,祖乾耀,俱为将仕郎。父寿,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以奉议郎知崇安军事,乾道二年(1166)进士,授盐官尉。历含山主簿、於潜县丞、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安西知县、太常博士、秘书郎等职。娄机居官以安民节财为重。任职含山期间,铜城有84圩毁于风暴,为尽快修复,娄机召集三千民工,器用材料一律由官方支付,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20天就竣工。娄机还主张“轻赋税,正版籍,简刑狱,兴学校”,后被选为资善堂小学教授,每以“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教诲太子。擢监察御史。韩侂胄倡议北伐,娄机主张“广蓄人才,积财备物”,反对仓促北伐。后进至太常少卿兼中书舍人,
刘鉴,音韵学家。元代关中人。字士明。生卒年不详。著有《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以十六摄归纳韵类,与韩道昭《五音集韵》相为表里。刘氏还归纳宋元等韵家关于等韵门法的理论,作《门法玉钥匙》附于书后。此书对后世等韵学和等韵图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李文仲,生卒年不详,元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自署吴郡学生。李世英侄。精文字音韵学,为干文传称赏。以《说文解字》为本,依二百零六韵分类编次,辨正点画,驳正元以前释《说文》诸家之误,成一家之言,著成《字鉴》。
陆士谔(1878-1944),近现代小说家。名守先,以字行。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早年从名医唐纯斋学医,历时5载。后遭父丧,无以为生,只身赴沪,悬壶行医,以其无名小卒,无人问津。因见小说备受世人青睐,于是放弃行医,改业图书出租,果然收入不恶,差可维持生计。业余遍览各种小说,历时既久,技痒尝试,投诸报馆,竟被刊登。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由短篇而中篇,而中篇而长篇,由报刊连载而单本行世,居然风行一时。后又结识文坛名人孙家振,助其重操行医旧业,并利用报刊为之宣传,加之陆士谔已在文坛小有名气,以致水涨船高,门庭若市。于是另开诊所,高张招牌,一面开门治病,一面撰写医书,一面又继续写作小说。其为人颇有
李斗(1749年—1817年),字北有,号艾塘,一作艾堂。清扬州仪征人。 诸生。少失学,锐意苦读,而无意仕进,不习举子业。及长,博学工诗词曲,兼通数学音律,撰戏曲多种,且扮角登台,唱做俱能。性洒脱,率意自适,好游名山胜水。尝三至粤西,七游闽浙,一往楚豫,两上京师。退而家居,则时泛舟湖上,往来诸工段间,于扬州一小巷一厕居,无不详悉。又尝以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上之士大夫流风余韵,下之琐细猥亵之事,诙谐俚俗之谈,皆登而记之。家寒素,时或鬻其所作曲,以周急用。自谓“自苍梧归,吴人市予词曲为院本者,盖有年矣。寒家烟火所资,用是出焉”。与阮元、凌廷堪、金兆燕、黄文旸相友善,亦尝与纂《盐法志》。晚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