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名《我佛山人札记小说》。笔记小说集。清吴沃尧撰。凡56则。原载宣统二年(1910)二月十五日至五月十四日《舆论时事报》。内容较广泛,包括科场轶史、文人画家趣闻、才子佳人传奇、酷吏劣迹、奸杀凶杀案情,等等。其中采录了一些民间传说、故事,如《卖豇豆者》、《贩蜡客》、《富家儿》、《息妄念法》、《高密疑案》、《清远健妇》、《禁鸦片遗事》、《误累》。旧有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今人卢叔度辑校的《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1984)收有此集。 查看详情>>
短篇小说。我佛山人(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十三号,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一月出版。标“理想、科学、寓言、讥讽、诙谐小说”。 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廷下诏“预备立宪”,但一直迁延未曾立成,年复一年而至光绪一万年时,中国一个天文学家,叫做“伟人”的,发现彗星正向地球撞来,便向人们发出警告,但大家都不听信他。后来彗星从北极擦过地球,其摩擦力的作用,使得地球翻了个身,南北倒置过来,本来在北半球的中国,此时到了南半球,于是六月里下起冰雪来,荷花枯死,寒梅绽放。“伟人”走到街上,发现道路变洁净了,人民也有了自由之乐,都精神焕发了。他正奇怪何以人们都变了样,人们便告诉他,“今日已实行立宪”了! 这当然是一篇“理想”小说,而又杂有“科学”知识与“诙谐”的成分,故也称“科学”和“诙谐”小说。但除此之外,此篇尚含有一些深意,观作者又标上“寓言”、“讥讽”二词可知。“寓言”,是指中国的国运和其人民,要等到地球翻了转来,才能翻身自新,以此来暗寓国人的麻木。“讥讽”,则是针对清政府的,光绪三十二年宣布“预备立宪”,而真正立宪却要到光绪一万年,则其“预备”之期竟长达九千九百六十八年了,何况如不是地球翻身,“立宪”还不知在何时呢?这里虽似诙谐,其实却尖刻而沉痛。 应该说,此篇的主旨是在政治讽刺,虽然它用的是理想、科学小说的通常写法,但比起一般漫谈未来或传播科学知识的所谓“小说”来,却要丰富和深刻得多。作者在此表现了较高的艺术技巧,将“讽刺”真正地融入了全部描写,并含蓄地表露出来,在以“谴责”为特征的近代同类小说中,这还是比较难得达到的境界。 查看详情>>
短篇小说。 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十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出版。 他为之“挥涕”者为何呢?原来当时正值抵制美国的华工禁约运动失败之后。吴趼人曾热心地参加此运动,为此他还愤辞过汉口美国人办的报纸职务。阿英《晚清小说史》第五章末云:“在这一回运动失败以后,美国兵部大臣达孚特自菲律宾来上海(一九○八),绅商大开欢迎会,吴趼人愤极,又作短篇《人镜学社鬼哭传》(《月月小说》十号),并署‘南海吴趼人挥涕撰’字样痛诋之。盖抵制事初起时,人镜学社社员冯夏威,恐大家不能坚持, 自杀以励。此篇即写欢迎会当夜之鬼哭,与上海绅商之无耻谄媚。小说写得并不好,但足见吴趼人之愤激。后来他思想趋于消沉,这一事的刺激是很有关系。” 通读全篇,愤激之气溢于言表,字里行间又透出无可言喻的隐痛,带着绝望的色彩。这是一篇优秀的时事短评,惟文末写到冯氏鬼哭,“其声哀而厉,黯而悲”,有些小说意味。尽管如此,本文所叙的事实,却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查看详情>>
短篇小说。趼(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八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出版。 小说只有极少量简洁的叙述文字,通篇几乎全用对话构成。某夜一点已过,督署派了四个委员来到学堂里“查功课”,乱翻了一通,嘟囔了几句“没有没有”“想是谣言”,便告辞禀覆去了。这里学监、提调、教员都莫名其妙,不知为了何事?等他们一散,学生们却各各从裤裆、袖子里取击一份东西来,“拿来看,是什么?”“是《民报》。”统共有四十份。 《民报》是当时革命派章太炎主编的同盟会机关报,宣传反满革命,从本篇所叙内容,也可见此报的深入人心,为青年学生所喜爱和保护。反之,清末官方对它的恐惧,无理的查禁,及其无能,也在这里昭然若揭了。 此外,本篇用悬念的手法也很成功,到文末才揭开底细:四十份《民报》。再加上整篇用对话,几乎没有叙述文字的隔断,使得通篇读来,似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表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手腕。在近代小说中,不愧为一篇新颖之作。 查看详情>>
短篇小说。趼(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五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一月出版。 本篇内容非常简单,写一个当官的李某人,把上司从外国带回来送给他的一个溺壶,装在紫檀龛子里,用红缎幔帐遮着,供在花厅正面桌子上,天天焚香供奉,在新年里还加点一对蜡烛,“每天起来,洗过了脸,便先到这里恭恭敬敬作三个揖,我见了他,就犹如见了上司一般了。” 用来撒尿的溺器,本是最下贱的东西,因为是上司所赐,便象菩萨祖宗一样地供了起来,这溺器真可谓“平步青云”了!旧时官场的无耻和可鄙,令人哭笑不得。作者抓住了一个典型的事例,使读者窥斑见豹,留在脑子里的印象,比大量史料的铺陈更为深刻,这就是讽刺小说的作用。 查看详情>>
短篇小说。趼(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三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出版。 小说写一个“朋友”,有赌钱、嫖妓、抽鸦片三大毛病,屡劝不听,陷落其中几十年,弄得弯腰曲背,又黄又瘦。一天忽然听了“我”的劝告,“一切都大改革”了。原来,“我”劝他不要抽鸦片,该吃些滋补药,他却将补药搀在烟土里熬,换汤不换药。“我”劝他不要再赌,钱应存到钱庄去生息,他却叫人家赌馆门口挂了一块钱庄招牌,把输钱当作存款。“我”劝他别再嫖妓,应趁早娶妻成家,他却包了妓女,在妓寮门口贴一公馆条子,叫丫头们改称“老爷”,算是成了家。这位“朋友”的“大改革”就是如此。 小说最后附有一段批语非常重要:“怅怀时局,无限伤心。诙诡之文耶?忧时之作也。吾展读一过,欲别贶以嘉名,曰立宪镜。”这是解读本文的一个路标,所谓“立宪镜”,就是通过此文所描写的那个“朋友”的“大改革”,可以照见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真相。这样,整篇小说实际上是一个隐喻,意在讽刺清廷“立宪”的虚假和自欺欺人,所以说是“忧时之作”。 查看详情>>
短篇小说。偈(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二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月出版。 小说模仿当时译本口吻写成,采用第一人称,写“我”在“预备立宪”宣布以来“数月之历史”。当“我”在报上看到这消息时,又兴奋又痛苦,因不知“预备”当是如何,苦思数月而无所解,最后在一家烟馆里听了一个烟鬼的一席话,才明白了立宪是怎样“预备”的。原来那烟鬼为了要有资格选议员,必须有些产业与声望,于是异想天开,买了种种彩票,寄希望于中彩发财,结果一次次地落空。而他为什么要选议员呢?那是因为“一旦得为议员,乡里之人,谁敢不仰我鼻息者”。倘此举不成,则“吾姨夫之亲家,有一干儿子,其干儿子之外舅,实为一方之富翁”,他获得选举权后,将“举此人为议员”,以便“借其势力以自雄”。若此两举都不成,“吾惟有投身均贫富党,扩张社会主义而已。” 这是一个典型的无赖,“预备立宪”就是为这种人提供市场的,由此也可见“预备立宪”的本质。然则国家的前途在哪里?命运将如何?真正的有识者能不忧虑么?所以吴趼人最后在“著者识”里写道:“此虽诙诡之设词,吾言之欲哭矣!” 查看详情>>
短篇小说。趼(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一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出版。该年七月十三日,清廷下诏“预备立宪”,吴趼人为此写了一系列有关的短篇,揭示“立宪”的虚假本质,阐发他自己的见解。此篇写两个守旧老头,在庆祝立宪的会场里,听到一个“莽夫”的演讲后所作的反应。先是觉得此人“大不敬”;后来又听他说要“拿我们中国四万万人,一个个的都开了膛、破了肚,拿他这肚肠子,都送到太平洋去洗刷一个干净,把他那自私自利、因循观望的恶习都洗掉了”,才够立宪的资格,此外还得排除立宪的障碍,“把那混帐官儿开了膛、破了肚,拿他们的肚肠,都送到太平洋去洗刷干净”,立宪才能实现……此语说完,那两个老头便很勃然地说:“此真大逆不道者哉!”悻悻地退了出去。在清政府演出“预备立宪”的闹剧时,吴趼人一直保持着较清醒的头脑,他写这类小说也不过是想起清醒剂的作用。这里的“莽夫”实际代表了他自己的政见,而两个老头则是守旧者的形象化,除了官以外,他们也是立宪的阻力。吴趼人特别注意到这类人,把他们描写出来,无疑也是如鲁迅所说,要“引起疗救者的注意”的。 查看详情>>
八十卷,明天启六年(1626年)刊刻。它是冯梦龙对《太平广记》进行加工后的精编本。冯梦龙一生笔耕不辍,在小说、戏曲、民歌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他秉持着稗官野史可以疗俗的观念,从《太平广记》中采摭精英,将原部类、篇目精心编排,又对文本内容进行了细腻的考订、删改,提高了文本的叙事审美价值。同时,他还在书中附着了数量、质量皆十分可观的评语。文言小说选集的编纂是晚明文言小说兴盛的表现之一,反之也促进了文言小说在明末清初的发展。《太平广记》作为“文言小说之渊薮”,是当时文言小说选本的重要素材来源。冯梦龙直接取材于《太平广记》,利用删繁就简、合并更置等手法,编纂成《太平广记钞》。经过冯梦龙加工整理的《太平广记钞》,在篇目的分类归置、故事的整合编排等方面都较原书更为出色,并且体现了冯梦龙纯熟的编纂技巧和缜密的编纂理念。 查看详情>>
短篇小说集。清蒲松龄撰。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此书十二卷。其中故事大都采自民间传说、故事和野史、轶闻,多以谈狐、鬼、花、妖方式,揭露和讽刺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寄托作者的“孤愤”。采自民间传说、故事的作品如《山魈》、《咬鬼》、《狐联》、《潍水狐》、《金陵女子》、《罗刹海市》、《农人》、《潞令》、《吴门画工》、《折狱》、《胭脂》、《衢州三怪》。旧有清乾隆十六年(1751)铸雪斋抄本、乾隆三十年(1765)湖南王氏刻本等。今有中华书局会校会注会评本(1962)等。此为《聊斋志异》白话文。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