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宋储泳撰。储泳学问渊博,儒佛道无所不通,尤精于术数。早年笃好术数,后尽知其情伪,因作此篇以辩之,故曰《祛疑说》。全书分条记事,一事一记,共分易占说、辨脉、辨针、墨说、行持是正心诚意之学、符印吮诀不灵、吮水自沸、叱剑斩鬼、吮枣烟起、烧香召雷神、钱入水即化、请封书仙、呼鹤自至、呼鼠祛蚊、覆射、知术、邪正、鬼神之理、阳神阴灵之说、天道不远说、神象所以灵、阴阳家多拘忌、辨身壬法、赤口煞、驿马是先天三合数等。有《百川学海》《说郛》《学津讨原》《青照堂丛书》《丛书集成初编》诸本。另题《祛疑说纂》,一卷,有《说郛》(商务)《辞海》本。其中对玄道多所阐释,《叱剑斩鬼》《鬼神之理》,用阴阳五行之说解释鬼神,以鬼神为阴,即有鬼神论。 查看详情>>
宋代笔记。费衮著。全书共有一百六十余篇,分为十卷。每篇皆有标题目录。其排列次序大致以类相从。此书前5卷主要记载朝廷典章制度、士林轶事,关于苏轼的记载尤多。其间贬斥蔡京父子,同情元祐党人,于苏轼则推崇备至,显示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后5卷多考证史传,品定诗文,末卷颇涉仙鬼怪异。《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持论具有根柢,旧典遗文往往而在。”如苏舜钦《与欧阳修辨谤书》,即为本集所不载。今有《知不足斋丛书》本。此本是以影宋嘉泰抄本与明刻本比勘而成,过去较为通行。此外尚有《学海类编》本、《常州先哲遗书》本、夏敬观校《涵芬楼》本以及《说郛》节选本。今有一九八五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点校本。 查看详情>>
二十卷。书法著录。宋代佚名奉敕撰。是书所记为内府所藏名家法帖,夔列历代诸帝王书为第一卷,附皇后。有晋武帝、唐太宗、明皇、肃宗、代宗、德宗、宣宗、昭宗、则天、梁太祖、末帝、周世宗十二人。次列篆隶为第二卷,篆隶各有叙论。篆书列唐李阳冰等四人,宋三人,共七人;隶书只列唐韩择木。正书分列四卷,有叙论,起自魏钟繇,依历代次序收南北朝(宋、齐)、隋、唐、五代至宋共四十六名家。 查看详情>>
笔记。南宋张邦基撰。十卷。邦基字子贤,高邮(今属江苏)人。邦基事迹不详,生活于宣和至绍兴年间,所居曰墨庄,因取为书名。内容多记杂事,士大夫轶闻,或评述诗文。书前有自序,称其性喜藏书,常榜其寓所名为“墨庄”,因而取作书名。书中多记士林轶事,间及考证与诗文评述。其中考证唐宋人诗的文字异同、典故出处,多有可取。《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杂家类。明高儒《百川书志》入小说家类。常见有《四部丛刊三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 查看详情>>
一卷。北宋末南宋初吴炯 (生卒年不详)撰。吴炯生平事迹不详。唯 《宋中兴百官题名记》载,绍兴十三年 (1143)七月,吴炯为枢密院编修官,八月,改任浙西提举。其余仕履不可考。此书卷首有吴炯自序,题建炎庚戎(1130)避地无诸城,书于萧寺之道山亭。自序称,建炎三年(1130)成此书,以“龟生五总灵而知事”,故书名“五总”。杂记文坛琐事,评论诗文。其论诗推重黄庭坚以为于诗人有开辟之功,故可视为江西诗派。引述故事,得失互见。 查看详情>>
宋代笔记。1卷。杨延龄著。本书为作者博览群书及所见所闻之笔记。内容涉及经史百家、朝野逸闻、风俗掌故等。此书杂论经史,间及时事。其论《易》取郑夬之说;有时称引王安石、陆佃的观点。以“四诗风雅颂”,对“三光日月星”,岳珂《桯史》以为苏轼事,据此书知为杨延龄待试兴国时梦中所得,而《桯史》附会到苏轼身上。有《四库全书》本,《学海类编》本。 查看详情>>
《瓮牖[yǒu]闲评》,宋代笔记。今本8卷。袁文著。此书久佚,宋元各家书目均未著录,今本系《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重加编次的。次第为卷1论经,卷2论史,卷3论天文、地理、人事,卷4论小学,卷5论诗词、书画,卷6论饮食、衣服、器用、宫室,卷7论释道、技术、物产,卷8为因果怪异。此书专以考订为主,于经史皆有辨论,条析同异,多所发明。音韵之学,亦多精审,凡偏旁点画、反切训诂,皆能剖析至微,深刻明了。所载典故事实,亦首尾完具,多为他书所未备。征引繁多,不免小有误舛,但全书大体考证精核,论述得体。 查看详情>>
《猗[yǐ]觉寮[liáo]杂记》,笔记。宋朱翌撰。二卷。翌字新仲,自号潜山居士,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政和进士,南渡后官中书舍人。此书上卷是诗话,但仅仅是考证典据而不评论诗的工拙;下卷杂论文章,兼及史事。书前有洪迈庆元三年(1197)序,对作者其人其书甚为推崇,《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是“《容斋随笔》之亚”。引据精凿者固然不少,但穿凿附会,错置史事者亦有之。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