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别:
  • 出生地:日本
  • 出生日期:1899年6月14日
  • 逝世日期:1972年4月16日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生于大阪。自幼失去父母,16岁时与之相依为命的祖父也去世。他体弱多病性格孤僻。孤儿的生活感受对他后来创作产生影响。1920年川端考入东京大学文学院,在此期间,他与同人复刊《新思潮》(第6次),并发表短篇小说《招魂节一景》(1921),博得作家菊池宽的赏识。1924年春,他从东京大学毕业,步入文坛,与横光利一、片冈铁兵等人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并发起“新感觉派”运动。他们受欧洲达达派、未来派、表现派等现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主张艺术至上主义,追求“新的感觉”、“新的表现方法”,以及“革新文体”,用以对抗既成文坛的衰落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兴起。新感觉派衰落后,他创办《文学界》杂志,参加了“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的文学运动,发表了一些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如《水晶幻想》等。川端前期作品一是表现自己的孤儿感情,二是描写舞女、艺妓等处于社会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与生活的追求。如《参加葬礼的名人》(1923)、《十六岁日记》(1925)、《伊豆的舞女》(1926)、《致父母的信》(1932)等。其中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是作者的成名作,描写一个20岁的高中生在旅游途中与一个14岁的卖艺舞女之间短暂而朦胧的爱情经历,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感伤情调。

40年代以后,川端的创作走向成熟与完美。他的作品集传统的美和现代技巧于一身,融东、西文学精华为一体,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髓”。他以《雪国》(1937~1947)、《千只鹤》(1951)和《古都》(1962)三部中篇小说荣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以后第二个获得此奖的东方作家。《雪国》描写游手好闲、坐食祖产的东京人岛村3次去雪国同艺妓驹子相会的故事。表现了下层艺妓对生活的徒劳追求、对爱情无望的期望,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观念。《千只鹤》写主人公同亡父的情人及其女儿间的恋爱故事。《古都》主要描写一对贫寒的孪生姐妹,分别在贫富不同的两个家庭中长大成人,重逢相识而又分离的故事。

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了100多篇中短篇小说。由于深受佛教禅宗和虚无主义哲学的影响,他的作品以虚无主义思想为基础,从直觉感受出发,形成孤独、哀愁、颓废的基调。他以细腻的情感,追求颓废的美、虚无的美,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

川端以其出色的创作,赢得极大的荣誉。他曾任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除诺贝尔奖外,他还获“艺术院奖”和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勋章、西德政府的“歌德金牌”、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

川端康成作品

东京人 [ 川端康成 ]

《东京人》是川端康成长篇小说代表作,分上下两册,描绘了战后东京一户平凡人家的悲欢离合,展现了日本社会的众生相。《东京人》洋洋洒洒60万字,直面美的残缺与毁灭,生存的艰难,人的欲望与孤独。住在东京的人,都是没有故乡的人。丧夫的敬子认识了岛木俊三和他女儿弓子。俊三的妻子因病长年在外地疗养,敬子和俊三便组成了一个奇怪的家庭。敬子的生意越来越好,她不但撑起全家开支,还承担俊三妻子的医疗费用,但俊三的公司却濒临破产。有一天,俊三忽然不告而别、销声匿迹。在有如两片破碎镜子一样重组的家里,敬子同她的亲生儿女、养女一道,在离合悲欢中体味着世间人情与善意,讲述着一个饱含爱与孤独的东京故事。 查看详情>>

玉响 [ 川端康成 ]

隅子坐飞机还是第一次。这次是新婚旅行。 从飞机往下望,看到了纪伊半岛南端的海面,又看到了四国南端室户崎和足摺海面。从东京出发,在海上飞了两个小时,来到了雾霭茫茫的宫崎市。从机场出来,坐上出租车,过了橘桥,沿大淀河的岸边向有拐了进去。 “瞧,凤凰树……”周一对隅子说,“这里的行道树都是凤凰树哟。” 河滨公园里,并排重叠地种着树,隔着马路,对面是观光旅馆。男招待把他们带到四楼的一间洋式房间,放下两人的行李,留下钥匙,关上门走了;隅子从胸到膝都变得僵硬起来。这时,她才注意到自己进来后一直是站着的。 查看详情>>

风中之路 [ 川端康成 ]

一位魅力依然不减的母亲宫子与三位成年女儿的情感经历。宫子因丈夫有外遇泯灭了情焰,心存死灰;大女儿惠子出嫁之后,跟母亲一样被传统的婚姻与家庭束缚;二女儿直子在两个男人的爱情小巷中彷徨不定;稚气的三女儿千加子为寻找自己的偶像而狂热……故事明快流畅,深刻本反映了日女性的情感失落与现实的悲哀。 查看详情>>

少女开眼 [ 川端康成 ]

《少女开眼》描写礼子和初枝在神社后面风景美艳的山顶上相遇,初枝是长野花月饭店老板娘阿岛女儿,因为阿岛临时要去给入狱的铁道大臣(初枝从未谋面的父亲)祈福,阿岛叫双目失明的初枝在山上等一会,礼子是和眼科博士上山赏景,她们两人都是阿岛女儿,礼子从小生活在圆城寺子爵家,初枝一直和妈妈在一起。姐妹俩在山顶相遇,但是瞎子的妹妹感觉礼子的声音、气味都像妈妈,她用心灵的眼睛看见礼子是世界上最美的人,那一刻,她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但是,当初枝把这次意外相遇告诉妈妈时,妈妈从礼子给初枝的名片上知道了初枝相遇的陌生姑娘就是自己从小骨肉分离的女儿礼子,如果让她们两人知道姐妹关系,一切都不好交代,妈妈想办法不让初枝与礼子再次相遇,做母亲又高兴又悲哀又矛盾又痛苦的心里纠结,川端康成写得很生动,从阿岛的影子上,我们又看到川端康成小说的风格。 查看详情>>

河边小镇的故事 [ 川端康成 ]

作者川端康成。就像所有的小镇一样,战前位于郊外的这座小镇也曾显得十分宁静。然而,空袭焚毁了它。战争结束后不久,小站的南北出现了黑市,建起了市场,形成了一条热闹而狭窄的通道。 这些市场又两三家两三家地被改建成住房的模样。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便成了闹市。不过,这里的道路仍是像以往那样狭窄。 查看详情>>

睡美人 [ 川端康成 ]

《睡美人》(1961)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晚期作品,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人性自我完善,表现了人性升华的美;小说以丑为题材,但能化丑为美,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从丑恶堆中复活出来的人性之花。它叙述一位年近七旬的江口老人先后五次到一家秘密妓院过夜 。这家妓院是丑恶的,它专门为那些丧失了性能力的老人而设。睡在妓馆里的美人,服了药,处于昏迷状态,夜里发生了什么事,全然不知道。第二天早上,老人走后,她们才会苏醒过来。小说开头,在江口老人还未见到睡美人之时,那位妓馆女人再三说明:“到这里来的客人都能够令人放心。”她把江口老人也看成是丧失了性能力的人。“然而,江口老人打年轻起就乐道此事,所以并不像这女人说的是可以放心的客人”。江口老人也自认为要破坏这家妓馆的“禁忌”,“他是可以做得到的。” 查看详情>>

[ 川端康成 ]

《湖》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晚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湖》连载于《新潮》1954年1-12月号。该小说主角银平是个有跟踪貌美女性癖好的中年男子,通俗的说,也就是现在人们眼中的那些喜欢尾行漂亮姑娘的痴汉。书中写了银平的三次尾行经历,这三次尾行的对象分别是他的学生、美丽动人却在一个老人的包养下流失青春的女人、恋爱中的少女。全书通篇表露出一种无法愈合的孤寂感,宣扬人生无常,万事皆空的思想,说明人的孤独与寂寞是无法排除与解脱的,美的东西是虚无的,幸福也是空虚的,在哀愁与虚幻中追求与憧憬,是永远无法达成的,即使女性美也无法拯救自己虚空的灵魂。 查看详情>>

生为女人 [ 川端康成 ]

《生为女人》长篇小说,作者川端康成。青春亮丽而野性不羁的大阪小姐阿荣,为了寻找真正的爱与温情而毅然离家出走。在东京,在她崇拜的温柔娴雅的市子、沉稳持重的佐山、风流倜傥的清野以及暗恋着市子的浪漫纯真的少年光一的身上,阿荣感受了爱的美丽与脆弱,并经历了为爱而迷茫而迷惑而迷失的种种冲击。年轻的心在爱的潮汐中渐渐成熟。 查看详情>>

花的圆舞曲 [ 川端康成 ]

它的名字源自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糖果仙子与众仙女的群舞。星枝和孤儿铃子,因为芭蕾生出了亲密的依恋。少女们美妙的青春犹如双生花,在旋转跳跃的舞步中争妍斗艳。此时,铃子苦苦等候的南条却凄惨回国,又因为星枝的一支舞重新获得生命。所有似有若无的爱恋,尽在一支圆舞曲中纠葛缠绵…… 查看详情>>

彩虹几度 [ 川端康成 ]

《彩虹几度》是川端康成创作于1956年的中篇小说,讲述了颇为独特的同父异母三姐妹百子、麻子和若子的故事,时代背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京都,即战后不久,故事主线清晰,支线杂而不乱,父母辈的纠葛、三姐妹之间疏离又彼此挂念的关系都有着细腻的描写,是川端文学长河中的珠玉之作。小说一开头便以清丽的笔触,勾勒出稍纵即逝的彩虹形象。彩虹的艳丽华美、无根无着,正是书中女主人公们命运的象征,作品以京都及周边古雅的风俗情韵为背景,刻画了三姐妹爱恋与生命的悲欢。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