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 bū ](967年—1028年)宋代诗人、书法家。字君复。杭州钱塘(浙江杭州)人。少时多病。家又贫乏,但好古力学,不慕荣利,衣食不足,不以为愁。景德中遨游江淮等地。归后,结庐西湖孤山,不入城市20年。朝廷派守臣王济往访,林逋投一启,注重对偶声律。王济阅后说:“草泽之士,不友王侯,文须格古。功名之事,俟时致用,则当修辞立诚。今逋两失之矣。”于是以文学荐举。真宗命赐给粟帛,又令地方官岁时劳问。薛映、李及等任职杭州时,亲访林逋,清谈终日。林逋不娶妻,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常以小艇游西湖诸寺。自作寿堂,因作一绝句:“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此事针对真宗封泰山、求神仙而发,故时人”高其志识”。卒后,仁宗赠粟帛,谥和靖先生。林逋善行书,字迹清瘦遒劲,有晋人风致。喜写诗,随写随弃。有人问:“何不留下以传后世?”林逋答:“我不要取名于时,何况后世!”然好事者往往记诵其诗。今传诗300余篇,词3首,编为《和靖诗集》4卷。相传林逋有《省心录》1卷,《四库全书总目》已辨明为李邦献作。又有《西湖记逸》1卷,已佚。林逋诗多写隐逸生活及西湖景色。如《小隐自题》、《湖山小隐》、《深居杂兴》6首、《湖上晚归》等诗。名句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梅花》)。欧阳修、黄庭坚、黄彻等都称道不已,以为清香幽逸,独标一格。又有赠答、旅游、哀悼等类诗篇。如《寄孙仲簿公》:“马从同事借,妻怕罢官贫。”黄彻谓“颇能状寒廉态”(《䂬溪诗话》卷2)。《伤白积殿丞》:“遗传得谁修阙下,孤坟应只客江边。”写友人死后景况,哀悼之情,非寻常可比。林逋诗以幽静飘逸,趣向博远者居多。而清淡孤峭,不露讥刺者亦复不少。范仲淹赠诗说:“风俗因君厚,文章到老醇。”(《寄林逋处士》)梅尧臣谓林逋诗“咏之令人忘百事”(《林和靖先生诗集序》)。苏轼《书林逋诗后》有“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没微言犹可录”之句,对他的作品和为人都有较高的评价。
《省心录》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所著,宋仁宗在其去世以后追封谥号“和靖先生”,所以后世也常称其为和靖先生。林逋自由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但性情却恬淡无争,隐居于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之上,一生未做官也未娶妻生子,林逋喜好养鹤种梅,常与世人道自己有梅妻鹤子,意思是将梅花当做自己的妻子,把鹤当做自己的孩子。陆游曾称赞其书法造诣高绝,苏轼也赞其文采折服与林逋的人品。林逋其著作存世不多,现留存于世词三篇,诗三百余首,书法作品仅三幅。《省心录》是林逋将其思想整合而出的佳句小集,劝诫世人从心向善,传授为人处世的要领。许多言论精妙至极,直指人心。书中的这些金玉良言好比陈年佳酿,历久弥新,相信能为今天的人们在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