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素,大约出生于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李公能携堪舆术而名扬后世,在于‘缘来’。这种传承方法,通俗说就是‘半路出家’。”在明朝后期山雨欲来风满楼,也许万历初年宜丰纸工李大銮率领棚民起义军席卷赣西北的事实,展示更大的暴风雨还在后头。就在这面临巨变的年代,赣西北赣江支流锦江河畔、宜丰城外一处炊烟缭绕山村,一位名叫李三素的富家娃哇哇坠地了。童年李三素有条件苦读孔孟,父辈希望他可以有朝一日题名金榜、衣锦还乡;“藏书虽富”而对诸如《天玉经》、《青囊奥语》及《青囊序》之类书籍,却“总不寓目”,因他“幼时不信风水”。明万历乙巳(万历三十四年即1607年)冬季,李氏家族兄弟分家,祖上土地也作分割。李三素“有祖坟傍穴,老母所分得,而伯姆争之”;已懂世事的少年李三素,对伯母竟然“跪地哀劝,恳其义让”。伯母后来强占,李三素“老母只得强从,而终不说”,直至“离乱之后,每语及让冢,不胜呜咽”,李三素方知此事。为了老母身后事,李三素“遍延术士,不惜金钱,不惮跋涉”无果,又“于是搜讨群书,日夜不遑思维,求得其说。奈此是彼非,漫无头绪,常废书而叹。念及老母,忧从中来,则又挽首卒读。一知半解,按图索驷,又无一验。盖夙兴夜寐,反侧于斯者十余年。”如果万历乙巳年李三素16岁,此时已经年近30了。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应该35岁的李三素时来运转,“有盲师不识何物”而将《红囊经》“以授”于他,“细读之方知为坐穴消长之用”,从此对于风水之术有了更深入理解。崇祯戊辰(崇祯元年,即1628年)以后,农民起义势渐燎原,明王朝已经风雨飘摇,但李三素依然在堪舆术中沉醉。“崇祯庚午年间”(崇祯三年,即1630年),“有朱家瑗者登文质祖坟,言福泽既暂,其后果验”;该是41岁的李三素“骇以为神亟,往审视”,“豁然大悟,始信乎诸书皆妄”;以七十二龙之法,“执此以验古坟,在在皆然”。兴奋不已的李三素,“归取《天玉》、《青囊》、《行程记》、《红囊经》读之,如醉方醒,如梦初觉”。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三素为“为使天下仁人孝子,皆避火坑”,不怕背上“敢故为好辨”之名,不顾“心疲力竭”,“取诸书而观之,注释尽为改正”。从此堪舆经典中便有了《天机贯旨红囊经》,也许有了《天机一贯》和《天机一贯秘诀》。
阴阳地理山家卦。总是闲言话。更向山頭指拨砂。都是眼前花。休说闲星并禄马。谩言灾祸阴阳卦。休说六秀水,恰似眼前花。自言誇道会星辰,都是要传名。连山鬼运固为妙。究竟亦非好。又向山頭指贵人颠倒转家贫。天星鬼卦都无用。诸星壶中空说道黄泉十二路。的是无真趋番,见绝命诸卦,财一动见殃灾。不晓红囊经坐穴。下后人丁绝。却将说惑愚蒙圣术岂知踪。九天玄女真口诀。逐一为君说。山合红囊青囊便得真。救得世间人。合得九星宗妙诀。五行要分别。七十二龙分五音。仔细认天星。六十甲子循环布。认得吉凶处。四十八局是分金。逐位细推寻。明穴明山明水路。寻取五行布。金木水火义精通。番值八山奇。分局布局排星卦。五行通用也。番山番值五行踪。世间少人逢。但将牢记取。祸福灵如鬼。不信但覆古人坟。处处合神文。此是杨曾真口诀。匪人休浪泄。有人传得值千金。便是当年司马身。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