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一名远鹏,字非眼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四川省重庆府巴县
  • 出生日期:1601

刘道开(1601~1681),一名远鹏,字非眼,别号了庵居士,四川省重庆府巴县(今重庆)人,明朝礼部尚书刘春的后裔,明末清初文人。

自幼好学,尤潜心於兵农水利。因父亲早逝,由祖母陈氏鞠养。天启年间,奢安之乱围城,陈氏陷于城中,刘道开密结军士救出陈氏。 崇祯六年(1633)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会试副榜,授贵州思南府推官未任。 张献忠入川,他携家至涪陵,後又转徙梁平、垫江间。清初,他由达州迁入阆中,四川巡抚李国英重其名,欲为其请官,他坚辞以死誓,乃止。李国英常造访问他治平之术,他虽以戡乱抚民、休养生息之道进之,然亡明之痛,未尝一日去怀,遂从当地离指和尚遁藏。 顺治十七年(1660),其子刘如汉迎他至京师赡养,他则闭门精修,居斗室二十余年,不与人交往。卒时遗命以僧服人殓,不得用清朝衣冠。清代四川唯一榜眼李仙根为其撰《封太常寺少卿刘了庵与袁淑人合葬墓志铭》,巴县主簿彭绳韶撰有《刘了庵先生传》。

刘道开勤于著述,曾经精心汇集《金刚经》、《楞严经》诸家之说,用儒家章法于清康熙七年(1668)戊申秋编纂成《楞严贯摄》一书,后更名为《楞严说通》十卷,刊刻行世,入嘉兴藏中,后流入日本,被收入《续藏经》中。刘道开还著有《自怡轩诗文集》《痛定录》《拟寒山诗》《蜀人物志》(四卷)等,多不见传本。其诗入选卓尔堪选、宋荦序《四百家遗民诗》。 当时人以其诗中“亮节高行,蜀人比之新繁费此度”(费密,刘道开有《和费此度杂诗》,载《遗民诗》中)许之,唯《楞严说通》十卷为道开一生精神所聚。《巴县志》载有刘道开撰《金鳌寺碑记》、《蹇忠定公辨诬》和诗若干首。《刘氏科第志》首创于他。

刘道开作品

楞严经贯摄 [ 刘道开 ]

楞严经贯摄,十卷,清刘道开纂述并序,徐元文序,熊焯序,高珩序,内题楞严说通。 初名《楞严贯摄》,后改名《楞严说通》。佛典注疏。清康熙七年(1668)刘道开纂述、离指方示鉴订。是唐般剌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以儒者章句之例,融会经义。作者在《编辑始末》中称:“爰取《正脉》、《合辙》二书,研味参伍。……大约取《正脉》十之六,《合辙》十之四,而余间有管窥,亦附十之一。”书初成后,又以《如说》复加参订。本书撰成后即刊刻流布。今见载于《嘉兴藏·又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