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斧,生平未见记载。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著录有《青琐高议》十八卷,《宋史·艺文志》著录有《翰府名谈》二十五卷、《摭遗》二十卷,均题刘斧撰。又《类说》引有《续青琐高议》八则,其中二则《诗话总龟》引出《青琐集》,当亦刘斧撰辑。其中《青琐高议》已残,其他几种已佚。《青琐高议》有序,后署“资政殿大学士孙副枢序”(按此署不合常例,亦不符其人当时的职衔),略谓:“刘斧秀才自京来杭谒予,吐论明白,有足称道。复出异事数百篇,求予为序。”孙副枢当即孙沔。按孙沔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杭州,当在仁宗至和元年至嘉祐元年(1054~1056)(见《宋史》卷二百八十八本传及郑坛修《杭州府志》卷六十二职官)间。如此序不误,刘斧当是一个未曾出仕的读书人,在仁宗年间(1023~1063)撰辑文言小说已成绩可观。《青琐高义》书中有些作品及作品后的“议曰”可能系刘斧自撰,后集卷三《程说》篇(未署作者姓名)的“议曰”略谓:“程说与余先子曾同官守(按程说于仁宗庆历年间曾为郴州狱官),都下寓居,又与比邻。”同卷《巨鱼记》开头说:“嘉祐年(1056~1063),余侍亲通州(今江苏南通)狱吏”。这些可能是刘斧的自述。今本《青琐高议》前集记事止于神宗熙宁(1068~1077)年间,后集记事至元祐(1086~1093)年间,据此,刘斧当为北宋仁宗至哲宗年间人。刘斧在搜集北宋及前代文言小说方面用力颇勤,至少撰辑了三种丛集,总计达六十三卷,保存了一大批北宋年间的文言小说,对后世产生了明显影响。其中作品虽然多数已佚,但赖《诗话总龟》《类说》《岁时广记》《分门古今类事》等许多著述的征引,有不少作品仍可考见梗概。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大体上看出北宋时期文言小说特别是传奇小说的创作概况及其思想艺术特点。因此,这些丛集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珍贵资料。
志怪小说。宋刘斧撰辑。二十七卷。斧字号,里籍不详,约生活于北宋仁宗至哲宗时代。其父曾作过狱吏之类官职。原书有资政殿大学士孙副枢序,称其为“秀才”,足迹遍及太原、汴京、杭州等地。此书《宋史·艺文志》著录十八卷。另有《翰府名谈》二十五卷,《摭遗》二十卷,均佚;曾慥《类说》及《诗话总龟》收有一些佚文。此编现存前集十卷,后集十卷,别集七卷,计一百四十六篇,署作者姓名的仅十三篇。其余多辑录前人著作或经刘斧改编而成。内容包含志怪、传奇、杂事,以至议论(故书以“高议”名)。内容丰富而庞杂,但多依类编辑,如后集卷一记医、 卜、相、画;卷二记名公大臣;卷三卷四,多记异物、冤报;卷五传奇;卷八记科第荣耀,卷九记龙鹿鱼蛇等。前集虽不及后集整齐,亦皆有序。集中所载传奇如《赵飞燕别传》、《流红记》、《谭意歌传》、《王幼玉记》等各篇,多涉男女恋情,并多写嫔妃、宫女及娼妓问题。风格虽不若唐传奇之修整,但亦存其遗韵,且有用语通俗之长处。正如王渔洋在本书跋文中所说:“此《剪灯新话》之前茅也……”反映出传奇文学发展之概貌。其中五篇宋人传奇被收入鲁迅《唐宋传奇集》,很有参考价值。志怪、杂事题材,更形多样。要皆以因果、劝惩为作意,所谓“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极多教训”(鲁迅语)。见于他书者颇多。其中龙、鱼等类型故事,为“故事学”之重要资料。有董氏诵芬室刻本(分前、后、别三集)。上海图书馆善本部藏有明清两种钞本。明钞本仅有前集(且多误),清钞本有前、后集(无别集)。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董氏刻本为主校以钞本及鲁迅所据明张梦锡刻本,出版三集排印本,一九八三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增有“补遗”一卷(共二十五条),为全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