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南田山武阳村(今属文成)人。 自幼聪颖,14岁赴括城(今丽水)入处州路郡庠,“从师受《春秋》经,人未见其执经诵读而默识无遗。习举业为文有奇气,决疑义皆出人意表。凡天文兵法诸书,过目洞识其要”(黄伯生《文成公行状》)。
元元统元年(1333)中进士,时年23岁。惠宗至元二年(1336)初登仕途,任江西瑞州路高安县丞。此后在元朝断续为官十余年,但一直沉于下僚,曾任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江浙行省都事、行枢密院经历等职,都是从七品、七品之类小官,且一再受抑受贬,四度罢职赋闲。48岁时愤而弃官,隐居家乡。
在其散文名篇《卖柑者言》中,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概括元末社会腐朽之实质。隐居家乡时,又作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内容极为丰富,涉及政治、经济、道德伦理、哲学、文学、农艺、医学、建筑等方方面面,从各个角度阐述“治世之道”,旨在“著书立言,以俟知者”,“以待王者之兴”。
至正二十年(1360),接受朱元璋邀请重新出山,赴金陵,向朱呈事务十八策,受器重,留中枢,参军机,成为朱元璋开创明朝之主要谋士。“太祖敬而信之,用其宏谋,西平江汉,东定吴会,天下之势固定矣。于是席卷中原,群雄归命,混一四海,大抵皆先生之策也。”(王景《翊运录序》)
明洪武初,先后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馆学士、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明初很多法令典章,均参与制定。曾受命卜地拓建南京城,上《戊申大统历》,与李善长等制定《律令》,尤其是奏立《军卫法》,确立卫所制,不仅在军事史上有极高地位,也为明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建立功勋。
作为御史中丞,整肃纲纪,严惩贪枉,刚正不阿,因而得罪了丞相李善长、胡惟庸等人,于洪武四年(1371)告老回家。回乡后,行止谨慎,惟弈棋饮酒吟诗自娱,口不言功,但仍遭胡惟庸等人构陷,诬其争夺有“王气”之墓地,为朱元璋所疑忌而被夺禄。六年七月,入朝“引咎自责”,留京不敢归。八年病重,才被朱元璋遣使护送回家,旋即病逝,享年65岁。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传世。
《黄金策》题明.刘基著。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重臣,精通术数。此书为火珠林卦法的集大成之作,是研究火珠林法的经典。明清术士莫不奉之圭臬。目前在民间流传甚广的《卜筮全书》、《增删卜易》、《卜筮正宗》都收录了此书,可见影响之大。 查看详情>>
军事理论书。旧题明刘基撰。十卷。基字伯温,号青田,世称青田先生,浙江青田人。据张文才《百战奇法浅说》考证,是书原名《百战奇法》,明代即已著录, 但不注撰人, 清代前期书目亦皆著录《百战奇法》十卷, 亦未载明其作者和成书时代。至清咸丰三年 (1853年) 麟桂刊 《水陆战守攻略秘书七种》时始更名 《百战奇略》, 并署明朝刘伯温作,但在“题词”中指出: “此书题刘伯温作,盖亦托名。”麟桂刊本系据澼絖道人 《七种》,再次“用活字版印之”。考澼絖道人, 不知何人,但其所刊《水陆战守攻略方术秘书七种》(只见抄本) 中所涉有清初之事, 故证将《百战奇法》改为 《百战奇略》并署“明诚意伯刘基著”者为康、乾时人。明代刊 《百战奇法》有题宋人刊者, 考书中所引战例, 均属五代以前之史实, 宋代未见一例,故断《百战奇法》为北宋人的作品,署刘基作, 实属清人之伪托。《百战奇略》有1985年9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韩金坡等译注本、1987年6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姚炜译注本。 查看详情>>
古代预言书。相传明太祖食烧饼,刘基适至。太祖询以后世兴亡治乱之事,基以隐语作答。答辞为歌谣体,故称《烧饼歌》、《刘伯温烧饼歌》、《帝师问答歌》。刘伯温《烧饼歌》,全文共计一千九百一十二字,是用隐语写成的“预言”歌谣,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深,难于理解,视为神撰。据卦撰词,《烧饼歌》是从一定的“象数”规律排来,涉及到“象、数、理、占”的入化应用。 查看详情>>
简称《兵法心要》。内集二卷,外集三卷。明刘基(1311—1375)撰。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著名军事家。洪武间成书,七万余字。内集卷上含论将篇、将器、将材、将弊、将志、将善欲、立将篇、出师、将法、兵权、戒备、重刑、审因、战道、辨九地等五十五篇;卷下含阵法总说、行军体要、八阵法、天胜草教法、各营图式等四十一篇。外集卷上含决胜篇、六甲安营法、祭文总序等四十九篇;卷中含占天色篇、星变占等二十四篇;卷下含八到风歌、药医方六条等三十篇。内外篇各有附图。其精华全在内集,外集中多迷信色彩。有清咸丰三年(1853年)侯官林氏《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铜活字本。 查看详情>>
诗文别集。简称《诚意伯文集》元明之际刘基撰。刘著有《郁离子》、《天说》、《春秋明经》及序、记、诗文等,后人编为此集,共20卷。《天说》中谓人生来禀受“以理为心”的“正气”,故性本善。恶则是由“邪气”所致,而“邪气”乃“欲使之也”。以理为善的根源,以情为恶的根源,把理、欲、性、情对立起来。在《郁离子》及序、记中,提倡养心固志、敬以直内的道德修养论。主张“敬以一之,仁以行之。立乎大,不遗乎细;严乎内,不驰乎外”,要“致其大”,必须“存心养性,乐道尊德”;要“敦其仁”,必须“见恶则违,见善则随”(《沙班子中兴义塾诗序》,卷五)。重视道德践履,提倡务实风气。今有《四部丛刊》本。 查看详情>>
笔记。明刘基(1311—1375)撰。二卷。基有《诚意伯文集》已著录。此编为刘基于元末弃官归里居青田时所作。全书分上下两卷共一百八十二条,(原作十卷十八章一百九十五条),约八万字。作者假托“郁离子”回答各种问题,故以名书。徐一夔《郁离子序》云:“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吴从善《郁离子序》:“夫郁郁,文也;明两,离也;郁离者文明之谓也。非所以自号,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是书计182条,每条叙一事、明一理,行文多用寓言形式,取譬事物,明乎其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伦理及神仙鬼怪等。对元末弊政多有剖析。 查看详情>>
十卷,一百篇(条),三万馀字。亦称《百战奇法》、《新编百战百胜合法引证》、《决胜纲目》等。原作者不详。北宋专论战法的兵书。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始著录。茅元仪曰北宋人所撰,“宋有《百战奇法》,继有《百将传》”(《武备志·战略考》)。估计此书又于南宋末整理过一次,明《韬略世法》收入此书,题“宋谢枋得编辑”。清人翻刻时伪托曰明刘基撰。该书以兵学理论与历代战例相互印证的形式编撰。其首列作战之名称为目,如“计战、谋战、间战……忘战”,共一百目。每目之下则先作理论阐释,并从《武经七书》中引一句作结。之后便选一战例详加解说,以与理论部分相发明。全书所论较为广泛,涉及到古代兵学中提出的主要用兵原则和作战方法,加之在体例上理事结合,条贯清楚,简明易懂,颇具特色,故明以来多为世人所欢迎。现存有明李贽刻《武经总要》附刊本、明二卷单行本、明《韬略世法》刊本、清《帷幄全书十四种》抄本、清《水陆攻守战略秘书七种》刊本等。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