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长治、长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山东省利津县人
  • 出生日期:1910年10月30日

李长之(1910年10月30日-1978年12月13日),现代作家,著名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授。原名长治、长植。笔名何逢、方棱、棱振、张芝、梁直等。山东省利津县人。青少年时代在济南读书,1929年入北京大学预科甲部(理工学院)学习。编北京《益世报》副刊《前夜》;作《我所认识的中山先生者》一文,从此开始文学活动。1931年秋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1933年转入哲学系,参加郑振铎、巴金主编的《文学季刊》编委会。次年主编《清华周刊》文艺栏,创办《文学评论》双月刊,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夜宴》(1934年,北平文学批评社)。1935年主编天津《益世报》文学副刊,出版经鲁迅审阅的《鲁迅批判》(1936年,北新书局),这是我国早期研究鲁迅比较系统的专著之一。1936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华侨生、蒙藏生导师,兼京华美术学院美术史及西洋美术史教授。1937年任云南昆明大学国文教员。1938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助教,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0年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研究员和中央大学讲师。1943年任中央大学副教授。1944年主编《时与潮》文艺书刊副刊。1945年春任重庆北碚编译馆编审。次年任南京编译馆图书代理主任,主编《和平日报》副刊,10月至北平,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编《北平时报文园》副刊。1947年初为《世界日报》撰写社论。1949年4月加入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协会,7月出席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后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0年4月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1951年赴四川参加土改运动,任中央土改工作第二团西南土改工作团副团长。历任北京市文联文艺理论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长之著述甚丰,以作家作品研究为最多,其中有酝酿最久、用功最勤的代表作《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1948年,上海开明书店),见解独到,是研究司马迁和《史记》较好的参考书,1980年由和田武司译为日文。他的《中国文学史略稿》(三卷;1954年,五十年代出版社),是他多年教学和研究成果的结晶。古典文学评著有:《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1941年,商务印书馆)、《韩愈》(1944年,胜利出版社)、《李白》(1951年,三联书店)、《陶渊明传论》(1953年,棠棣社。1979年译为日文)、《司马迁》(1956年,通俗读物出版社)、《<诗经〉试译》(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孔子的故事》(195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译为日文);文学评论及文艺史研究著作有《西洋哲学史》(1941年,正中书局)、《批评精神》(1942年,南方印书馆)、《北欧文学史》(1944年,商务印书馆)、《迎中国的文艺复兴》(1946年,商务印书馆)、《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1946年,独立出版社);诗集和童话集有《星的颂歌》(1942年,独立出版社)、《大理石的小菩萨》(1951年,文化供应社)、《龙伯国》(1951年,文化供应社);译著有《德国的古典精神》(1943年,东方书社)、《文艺史学与文艺科学》(1943年,商务印书馆)、《歌德童话集》(1945年,东方书社)、《强盗》(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判断力批判》、《威廉·退尔》。其他著作尚有《波兰兴亡鉴》(1940年,独立出版社)、《苦雾集》(1942年,商务印书馆)、《我教你读书》(1944年,文风书局)、《梦雨集》(1945年,商务印书馆)、《文史通义删存》(1945年,文化书社)等。

李长之作品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 李长之 ]

研究专著。今人李长之著。商务印书馆1940年初版,属中法文化丛书之一种。该书是对李白其人其诗的批评,但受西方文论影响,采用了类似作家传记的文体和夹叙夹议兼有抒情的笔调,显示了著者本人的鲜明个性。全书分导论、李白求仙学道生活之轮廓、道教思想之体系与李白、李白从政、李白的文艺造诣、李白之为人等章,不以逻辑推理胜,却极富感悟与启示力。如论李白其人其诗的本质是为生命与生活而奋斗,其价值在于给人以解放,这也就是李白作品充满豪气和生命力的根源;如以道教思想体系一一与李白诗作、行为对照,以说明李白信奉道教之深;如论李白性格之真与重感官享受,李白之寂寞和虚无等。全书文采斐然,尤为重要特色。 查看详情>>

西洋哲学史 [ 李长之 ]

李长之编著,正中书局1941年4月出版。本书介绍西方哲学思想及其发展。全书分三篇,一为希腊哲学,二为中古哲学,三为近代哲学;其中希腊哲学又分宇宙论时期和人事论时期。第二篇中古哲学介绍希腊哲学在中古时期的继续和在教会权威压抑下经院哲学中近代精神的潜流;第三篇近代哲学主要讲述科学的方法论的确立和理性派的主要代表,以及英法德的启蒙运动和近代哲学的两个项峰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最后概要地介绍了当时哲学界的走势,主要是唯心论的继续发展、实证主义思潮和新实在论的出现等。作者指出,西洋的哲学各有其民族的背景,而学习哲学(尤其是哲学史)给我们的最大训练之一是容纳其他立场;中国的现代化,对于西洋哲学的认识有一种特殊的需要,但是,中国将来的哲学,不言而喻,必是中国传统精神的。 查看详情>>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 李长之 ]

研究司马迁及其巨著《史记》的专著。李长之(1910~1978)著,1948开明书店出版,1984年三联书店再版。本书以优美而富于情意的笔调,从分析司马迁所处的伟大时代入手,追溯了他的家学渊源,讨论了他和孔子在精神和性格上的契合共鸣及距离,详尽地分析了司马迁的经历和这些经历对他的作品的影响。作者认为,司马迁虽然在本质上是浪漫的,但他那种彻头彻尾的反功利精神,反现实精神,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态度,都有深深的孔子的影子。司马迁的渊博学识、丰富经历是他创作《史记》的重要条件,而他那种情感浓烈的性格、好奇与爱才,在汉武帝那个严刑峻法的时代,又导致了必然的悲剧,最终因李陵案而遭受腐刑,这一奇耻大辱又使他对社会的黑暗、人世的艰辛有了更深的理解。本书尤其侧重于对《史记》艺术成就的分析,作者早年受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较深,从美学的角度对《史记》的风格、结构、语言、韵律都作了详尽的分析,比较强调司马迁的浪漫的自然主义。在全面分析《史记》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史记》是中国的史诗,对后世的文学发生过巨大的影响。此外,本书对司马迁的生平、《史记》各篇著作的先后,散佚和补缺,都有不少考证和推断,提出许多发人深思的见解,是一部研究司马迁和《史记》的重要参考书。 查看详情>>

李白 [ 李长之 ]

李长之著,1951年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印行。李白的生平事迹,以时间为序,讲述其一生的漫游生活;以开阔的视野勾画了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生,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李白自由不羁的精神轨迹。既有史学家的严谨,又有文学家的才情,深入浅出,带你走进盛唐的斑斓世相和李白的内心世界。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