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名:威廉·罗雪尔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汉诺威
  • 出生日期:1817.10.21

威廉·罗雪尔(Wilhelm Georg Friedrich Roscher,1817.10.21—1894.6.4) ,德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旧历史学派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汉诺威的高级法官家庭,曾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历史学和政治学。1840年任哥廷根大学历史学及国家科学讲师。1841年担任政治经济学讲座兼授政治理论史。1843年出版了《历史方法的国家经济学大纲》,该书被称为历史学派的纲领,次年升为教授。1848年转莱比锡大学任教。他的主要著作还有:《国民经济学体系》、《十六、十七世纪英国经济学说史论》、《德国经济学说史》等。

罗雪尔主张用历史方法研究国民经济的发展,强调经济与其他社会生活的联系,并比较各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认为国民经济学应当探求经济生活的发展规律和进程。而且只有密切地结合法学史、政治经济学史、政治史和文明史,才有可能描述发展规律。所以他把政治经济学称为国民经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把自己的方法称为历史的方法或历史的生理学。马克思曾经批判罗雪尔的解剖生理学的方法是一种“教授式的折衷主义空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0页)。

罗雪尔抹杀生产关系,提出一种经济发展阶段论,主张:“国民生活和动植物界一样,要经过4个发展阶段:即幼年期、青年期(开花期)、成年期(成熟期)和老年期(衰老期)。”他认为:“每个国家的发展要受3个主要经济因素所决定,即自然、劳动和资本。”在资本最占优势的资本主义时代是“各个国民最幸福的时代”,“但不久将进入衰老期”。他主张国家干预,采取人工治疗。

罗雪尔完全歪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竟荒谬地认为原始社会就已有无产者存在。他称这样的无产者是原始森林的虚弱的无产者。他非常欣赏萨伊关于从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引出利息、利润和地租的观点,阐明和发展了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他认为利息是资本家节俭的报酬,支持和发展了西尼尔的节欲论,竭力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

他的经济学是德国资产阶级与容克贵族相妥协的德国式资本主义的产物,是以史料和文献装璜起来的庸俗经济学。马克思在《剩余价值学说史》中不止一次地嘲笑罗雪尔,说“这个学究是多么‘不留情地’藐视这门科学啊”(指政治经济学)。把他形容为“可怜的应声虫”,说他“在辩护工作上从来不肯放弃机会,到处都要把黑说成白”。

罗雪尔作品

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 罗雪尔 ]

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基础著作。罗雪尔·威廉著。第1版1843年出版。中译本第1版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朱绍文译。威廉·罗雪尔(WilhelmRoscher 1817—1894),德国经济学家,旧历史学派的创始者。出生于德国汉诺威的高级法官家庭,曾在哥廷根和柏林大学学习历史学和政治学。担任过哥廷根和莱比锡大学的教授。主要著作还有《十六七世纪英国经济学说史论》、《德国经济学说史》、《国民经济学体系》等。本书由序论和4编构成。第1编总论;第2编国民经济;第3编国家财政;第4编经济学说史。在本书中,罗雪尔把历史方法第1次运用到政治经济学中来,为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但本书结构不严密,各编之间基本上是毫无联系地论述了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国民经济生活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幼年、青年、成年和老年时期);决定历史阶段发展的要素(主要是自然、劳动和资本);国家财政以及经济学说史等一系列国民经济学体系的问题。作者主要在历史方法上作文章。根据罗雪尔的解释,他的目的在于建立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体系,他要求读者“翻阅本书,将不致忽略贯串全书并成为它的基础的独特而严密的方法——历史的方法”。他认为历史方法“任何时候都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他的所谓历史方法就是认为政治经济学不应当限于研究现代的经济制度,而必须搜集大量的“历史材料”,认为可以从认识现代国民经济与历史的“类比关系中得到极为宝贵的启示”。对历史经济发展过程仅仅作纯经验主义的观察和描述,否定任何理论探讨的必要性。马克思称这种方法为“教授式的折衷主义空谈”。(《资本论》第1卷第110页)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