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卡斯帕尔·施密特(德语:Johann Kaspar Schmidt;1806年10月25日-1856年6月26日),笔名麦克斯·施蒂纳(德语:Max Stirner),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青年黑格尔派重要成员。1806年诞生在一个小资产者家庭。20岁时入柏林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听过黑格尔有关哲学史和法哲学的课。后又就读于爱尔兰根大学。1835年通过考试获得中学授课资格,成为私立女子中学的教师。曾是博士俱乐部的成员,柏林“自由人”小组最积极的参加者。开始为《莱茵报》、《德意志电讯》等报刊撰写过若干评论与短文,后来则撰写和发表了成名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并因此被捕。在此之前,他弃教经商,但不久即破产。他曾因欠债而两次遭到监禁,最后终于在1856年死于贫困中。
施蒂纳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唯一者》一书中。在该书中,施蒂纳把自我说成是世界上的唯一现实性,而把世界、自我之外的一切称为自我的所有物和财产。该书集中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特别是对费尔巴哈的个人“不能超越他的类的法则和绝对的本质规定”的主张进行了批判,认为,费尔巴哈所做的,不过是把最高本质由“神”还原为“人”,或把人神化,因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宗教说到底不过是基督教的最后变形而已。施蒂纳通过把自我设定为唯一的现实性和唯一的价值的方式,坚决摈弃国家、社会、各种来源的政党、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及各种立法、道德、社会习俗和义务。对于施蒂纳来说,对除自我以外的一切价值的否定是个性自由的唯一保证以及把哲学体系建立在完全独立和完全个人的思想基础上的唯一手段。他的座右铭是:“我把我的事业置于虚无之上!”他的绝对原则为:“对于我来说,我是高于一切的。”因为“我的事既非上帝的事亦非人类的事,而仅仅是我自己的事,而且它不是普遍的,而是唯一的,就象我是唯一的那样。”这似乎是一种纯粹的物质利己主义的自由。然而,究其底蕴,施蒂纳只不过把自由的观念以最极端的逻辑形式绝对化了。
施蒂纳认为,国家作为限制、束缚个人,使个人服从普遍的工具,不能改造,只能消灭和通过利己主义者的联合取而代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施蒂纳“表达了那些想变成真正资产者的现代德国小资产者的期望”。
由于《唯一者》一书成为无政府主义思潮的重要理论来源,作者本人也因此被视为无政府主义的重要鼻祖。
其主要著作有:《M·施蒂纳:1842—1847年著作选》(J·马凯编辑,柏林,1898)、《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莱比锡,1845)。
德国施蒂纳著。写于1843—1844年,1844年出版。原文为德文。先后被译成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丹麦文、俄文和英文出版。中文有节译本。该书一直被认为是唯我论哲学和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作。1844年出版时曾在德国青年黑格尔派中引起轰动,展开了一场论战。该书在青年黑格尔派中独树一帜,标榜彻底的无神论,批判费尔巴哈的“人”和B.鲍威尔的“自我意识”仍是对抽象物的崇拜。提出“我”是唯一现实的存在物。认为国家、财产、道德、宗教以致整个世界都是“我”的“所有物”,“我的财产”。该书把人的历史分为唯实主义的儿童时期,唯心主义的青年时期和利己主义的成年时期。说明以往所有的学说都旨在通过各种非个人的抽象物来奴役个人和“否定你自己”,都应当抛弃。提出自由不等于“自有”,自由是基督教空洞的说教,“自有”则是我的整个存在。从这种个人权力和占有的原则出发,反对一切束缚和权威,甚至反对一切道德准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该书作了批判。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