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祥麟,生卒年不详,清医家。名对山。上海(今属上海市)人。生活于十九世纪。幼年病弱,后以习方书消遣,略有领会。父疾,杜门不出者数年,遂搜采群书,究心《内经》,于切脉调剂之法亦渐贯通,嗣是偶有所得,辄笔录之,积为《事亲一得》十二卷(已佚)及《对山医话》四卷(1902年)。于医理颇有发挥,如以虚损一症,认为朱丹溪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即《金匮要略》所言脉“极虚亦为劳”之义;而李东垣以脾胃为本,乃“脉大为劳”之义等。尚撰有《墨余录》、《达生篇详注》等。
毛祥麟,清上海人,祖籍吴县(今江苏苏州)洞庭东山。字瑞文,号对山。监生。授浙江候补盐大使。设捐局蕊珠书院延为襄办。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后,数迁其家,以行医为业。同治三年(1864 年)倡赈常州、镇江难民。六年寓居上海南门,与友齐学裘 以文字交二十余年如一日,称三益友。光绪初仍在世。通 经史,晓音律,工诗善画,书得文徵明笔意。与修《上海县 志》。辑有《内经辑要》,著有《对山书屋墨余录》《诗画闲 评》《养性格言》《亦可诗话》《亦可居吟草》《三略类编》 《对山医话》等。
蜀郡石生名每,弱冠游痒,丰神秀逸,以父母早世,自幼随大母,依伯父履吉。吉尝贩楚,富有金而艰于嗣,以故夫妇爱每胜己出,寻常不令出庭户。时届清明,随一仆至坟园拜扫。焚帛既毕,散步村郊,去墓二三里,得一溪。溪西有小庵,桃花出短墙,色艳殊常,遂度平桥,绕溪行百余步,见庵门半启,上悬朱额曰“朝云”。入则惟一老僧趺坐,喃喃诵佛号,见客不款接。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