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序始,号子庵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毛宗岗,明清间小说评点家。字序始,号子庵,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生卒不详。其父毛纶,与金人瑞同时。一生穷困不仕,中年以后,乃与其子毛宗岗共同评点改定《三国演义》,题名为《第一才子书》。我们今天见到的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即为其改定本。是书卷首有署名金圣叹序文一,当为毛氏自作。又有《凡例十条,说明他们修订《三国演义》的原则。毛宗岗的小说理论和他对《三国演义》的批评,则主要见于《读三国志法》和各回的总评、夹批。毛宗岗评《三国演义》,首先强调正统思想,尊刘抑曹,这自然是一种偏见。但他在评点中所表现出来的儒家民本思想,却不无可取。从小说理论的角度说,毛宗岗注意到了历史小说与历史的区别与联系。一方面,他认为《三国演义》是“据实指陈,非属臆造”,“堪与经史相表时”(《序》);“实叙帝王之实,真而可考也”(《读三国志法》)。也就是说,毛宗岗是把《三国演义》当作历史来看的。另一方面,他又看到《三国演义》叙事曲折。极尽变化,波澜迭出。本来,这应归因于作者的匠心,但毛宗岗却理解为历史事件本身的奇妙。显然,毛宗岗更多地看到了历史小说和历史著作相同的一面,而对艺术虚构、艺术想象和创造的作用认识不足。在人物形象塑造问题上,受金圣叹影响,他也非常重视典型人物的塑造,但对典型人物的理解存在着类型化的倾向。例如他将诸葛亮关羽曹操称为“三奇”,“三绝”,是“古今来贤相”、“古今来名将”、“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便是将他们看作是贤相、名将、奸雄的代表,其性格特点也就表现为某种抽象的道德品格。在《三国演义》各回的总批和夹批中,有不少批语切中肯綮,一语破的,颇能启人思路,道出了不少作者的匠心,对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和结构文章的手法作了理论上的总结。例如重视典型事件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用衬”、“用逆”、“用虚”的提出以及所总结的十二条叙事方法等,都不乏可取之处。不过总的说来,毛宗岗的小说理论基本上是对金圣叹观点的继承和发挥。

毛宗岗作品

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 [ 毛宗岗 ]

毛宗岗, 清代小说评点家。毛宗岗的父亲毛纶(字德音,号声山),颇有文名,他见金圣叹以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而备受推崇,便选中《三国演义》和《琵琶记》与之抗衡。可是,毛纶中年以后双目失明,评书时由他口授,毛宗岗笔录,并作文字加工。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平话》改编成雅俗共赏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毛氏父子就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评点。编成《三国志演义》120回,并称作“第一才子书”。从此,罗贯中的本子湮没不为人知,而经毛氏父子批点整理的《三国演义》大为流行。在毛氏本的卷首有《凡例》10条,自称以“古本”改“俗本”,其修改工作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改正内容、辨正史事;二,整理回目、改为对偶;三,增删诗文、削除论赞;四,注重词藻、修改文辞。总的来说,这些修改使小说情节更加连贯流畅,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语言也更加通俗易懂。毛宗岗的评论集中表现在卷首的《读三国志法》和各回评语之中,由于他对历史和小说的界限比较模糊,导致了其小说评论大多是历史评论,而绝少文学评价,实质上表现了他的历史观,即强烈的正统思想,具体到小说里,即尊刘抑曹,以蜀汉为正统。这一点,毛宗岗批本比以前诸本都大大加强了。当然这不但为统治者所赞许,也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总之,经过毛宗岗的评改,虽然《三国演义》仍带有浓厚的正统观念和封建糟粕,却仍不失为中国长篇历史小说中最成功的著作之一。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