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鹤皋,又字谐庭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寿阳(今属山西)人
  • 出生日期:1753

祁韵士(1753~1815),清代诗人、学者。系西北史地之学的奠基人之一。字鹤皋,又字谐庭,别号筠渌,晚年又号访山。寿阳(今属山西)人。出身于小官吏家庭。乾隆四十二年(1777)27岁时中举,次年考中进士,后授官翰林院编修。乾隆四十七年任国史馆纂修官,受聘纂写《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历时8年而成。乾隆五十六年补户部主事,仍兼国史馆总纂。嘉庆五年(1800)授户部郎中,将调查研究漕仓积弊的资料汇编成《已庚编》。次年,以郎中受命监督宝泉局。嘉庆九年因局库亏铜案牵连入狱,次年远戍伊犁。嘉庆十三年遇赦离开伊犁,次年三月抵达故里。此后,他曾去南京为松筠“襄理幕务”,又应陕西总督那彦成之聘到兰州主持过兰山书院。嘉庆二十年死于保定莲池书院,时年65岁。

祁韵士从青年时代就开始著书立说,尽管一生坎坷而从未间断。他一生著述丰富,主要部分是记叙和研究西北民族历史和民族地区史地的学术著作,以西北地学的研究成就最为卓著。他虽不以文学名世,但其诗歌创作也有较高成就。在遣戍新疆期间,他留心边疆史地,又由于得到当时任伊犁将军的松筠的同情和支持,得以“橐笔自效”相继写就《西域释地》4卷、《西陲要略》1卷,并最终编纂成《西陲总统事略》12卷。此外,他有感于西北“山川城堡之雄阔,风土物产之瑰奇”(《濛池行稿》自序),除撰写记述旅途见闻的《万里行程记》外,还创作了大量描绘祖国西北边陲山川景物、风土人情的诗歌,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塞外风情,表现了作者遣戍边疆的复杂情怀,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尤以竹枝词形式创作的100首诗歌——《西陲百咏》最具特色,在清代西域诗中堪称上称之作,并对后世作者有所影响。祁韵士的著作还有《皇朝藩部要略》、《书史辑要》、《濛池行稿》和诗文集等。

祁韵士作品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 祁韵士 ]

中国清代民族史专著。祁韵士编纂。乾隆五十四(1789)完成,以“钦定”形式用汉、满、蒙三种文字颁行。著录于四库全书。祁韵士(1751—1815),字鹤皋,一字谐庭,另号筠渌,晚年又号访山,山西寿阳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5年后充国史馆纂修官,仕途坎坷。嘉庆十年(1805)被发戍伊犂,历时3年。晚年先后在兰州主讲兰山书院,在保定主讲莲池书院。除编纂了本书及《西陲总统事略》外,还著有《皇朝藩部要略》、《西陲要略》、《西域释地》、《西域行程记》、《万里行程记》等。本书120卷。卷1—16为表,卷17—120为传。包括清朝前期之漠南、漠北、漠西蒙古诸部,回疆诸部、西藏的重要人物近300人,仿《史记》的记传体例,“先以年月编次,条其归附之前后,叛服之始终,封爵之次第,以为纲领,而后分标各藩之事迹而为之传”。(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5《外藩蒙古要略序》)是作者仿《资治通鉴》编年体的《皇朝藩部要略》相为表里的姊妹篇。本书翻译检阅了存放于国史馆的大批满文档案资料和满文标注地图。由于资料翔实、考订严谨一直为研究者所推崇,其影响也波及国外。苏联蒙古史学家В.Ф.符拉基米尔佐夫(ВЛАДИЦМИРЦОВ)在《蒙古社会制度史》中认为此书“对16—17世纪蒙古情况的研究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