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辽太郎(しばりょうたろう,1923年8月7日~1996年2月12日)。原名福田定一。日本小说家。大阪市人。因素慕我国的司马迁,以司马为笔名的姓。毕业于大阪外国语学校蒙古语科,1943年12月应征入伍。战后在京都、大阪的《产经新闻》社任职。1953年起开始小说创作活动。1961年辞职,专心致志地从事写作活动。1956年发表《波斯魔术师》,获第8届讲谈俱乐部奖。1957年与寺内大吉等创办以新颖和意趣为主旨的刊物《近代说话》,并在这一刊物上发表《戈壁的匈奴》,赢得历史小说家的声誉。 自 《夜城》(1959)获“直木奖”后陆续发表《上方武士道》(1960)、《风之武士》(1960~1961)、《风神之门》(1961~1962)、《新选组血风录》(1962)、《燃烧吧,剑》(1962~1964)、《幕未暗杀史》(1963)、 《功名歧路》(1963~1964)、《龙马奔走》(1962~1966)、《窃国故事》(1963~1966)、《关原》(1964~1966)等作品,常给通俗小说界带来新风,而且在这些戏剧性较强的趣味小说之外,尚有《老谋深虑的人》(1964)、《醉矣》(1965)、《凌云壮志》(1968~1973)等多卷本政治历史小说。
司马是一位多产作家,尤以历史小说著称。他善于在历史上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通过先进人物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的赞颂,适应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表现日本社会的思想动向。但有的作品缺乏足够的批判(如《凌云壮志》中对军国主义有所美化)。他善于展现广阔壮丽的艺术画面,采取多条线索交错的手法推进情节的开展,语言丰富生动。
司马还创作了一些中国题材的历史小说,如《空海的风采》(1975)《从长安到北京》(1977)以及《汉风楚雨》(1977)等,反映了我国历史的变革,赞扬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中日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
《丰臣家的人们》,又名为《丰臣家族》,是司马辽太郎的短篇小说作品。在《中央公论》杂志上连载,1973年出版单行本。主要描写丰臣秀吉的亲属们的故事,共由九个短篇小说组成,描写了丰臣家族有兴到衰的全过程,司马辽太郎善于用写新闻的方式来写小说,并善于描画处于历史动荡和转折期人物的心理活动,使本小说读起来别有趣味。由于所写的都是丰臣家的人们的事,相互有联系,因而这九篇故事既是独立的短篇小说,又可以当作描写丰臣家的兴衰史的长篇小说来读。 查看详情>>
本书是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于20世纪60年代在周刊《星期天每日》(サンデー毎日)上连载的长篇小说。其内容取材自日本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前期的真实历史,布局也相应地分为2部分,即斋藤道三篇及织田信长篇,分别以这两人为主人公,其间穿插另一悲剧人物明智光秀。 查看详情>>
长篇小说。作者日本司马辽太郎。一代霸主丰臣秀吉病逝,天下风云骤起。心藏虎狼野望、表面却俨如笃实农夫的德川家康伺机问鼎天下。他熟谙人心,对秀吉的正室北政所百般献媚,旨在将视北政所如母亲的大将加藤清正与福岛正则拉拢过来。秀吉生前最信任的干练官吏石田三成,看穿了家康的野心,一心捍卫丰臣政权。三成虽有出谋划策的高妙智谋,但性格狂傲、正直的他不懂得人心奥妙,时常得罪人,与武将们矛盾重重。家康动用周密的谋略,接二连三拉拢“反三成派”的武将,并于讨伐上衫景胜的途中,在野州小山的军事会议上,将遵奉秀吉继承人秀赖命令的众将,一举转变成德川家的私人军队。家康的东军与三成的西军在浓尾平原的关原全面铺开,打算一决雌雄。老谋深算的家康,思虑如何令西军阵营走向崩溃。当小早川军势如崩塌般降落在西军的背后时,丰臣之世终结,德川之世到来了。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