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即梁元帝。南朝梁皇帝。公元552—554年在位。字世诚,小字七符,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封湘东王。历任会稽太守、丹阳尹、荆州刺史、江州刺史。太清元年(547),又被授以使持节、都督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太清三年,侯景攻陷台城,梁武帝忧愤而死,他并不急于东下平叛,而是忙于内部争斗。大宝二年(551),侯景率军西上,进围巴陵(今湖南岳阳),他派王僧辩抵抗,大败侯景,迫使其退回建康。次年,才遣王僧辩、陈霸先讨平侯景,收复建康。同年十一月,在江陵(今湖北江陵)称帝,改元承圣。此时,梁州郡半数以上为北齐、西魏占有,境内又有不少割据势力,诏令所行,不过千里,民户不满三万。但梁室内斗,有增无减。不久,其弟武陵王萧纪督师自益州东下,被他击败后杀死。承圣三年(554),萧詧又勾引西魏进攻江陵,他战败被俘,不久被杀。谥为孝元皇帝,庙号世祖。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才思敏捷,工书善画。又擅长诗文,风格靡丽,状物工巧,如所作《细雨》、《望江中月影》等,皆很细腻,娇媚。被俘之后,所写诗则格调怆楚悲愤,与平时风格迥异。曾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皆焚之。著述甚多,已佚。后人辑有《梁元帝集》。
文集。梁人萧绎(508—554)撰。六卷。绎即南朝梁孝元皇帝,字世诚,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时梁宫中积四十年藏书八万卷。绎为太子时饱览群书,自号金楼子。常笑淮南之假手,每嗤不韦之托人,于是躬自搜纂以为一家之言,纂开辟以来至乎耳目所接,即以成书,为《金楼子》。原书十卷,十五篇。至明散佚。今存六卷,共十四篇,辑自《永乐大典》。前有元人叶森至正三年(1343)序,述其作意,并列十四篇之目为:兴王、箴戒、后妃,终制、戒子、聚书、二南五霸、说蕃、立言(上下)、著书、捷对、志怪、杂记(上下)、自序。其中《二南五霸》篇有目无文,仅存三条,皆与《说蕃》同,疑为后人误分,非原有之目,晁氏读书志,亦无此目。此书内容广泛,所引之周秦古籍,有为近世所未见者。其中大量创世神话传说和后世的山精水怪故事,都有文学价值。而谓优师技巧,作木人献周穆王,“趋走俯仰如人,锁其颐财可语,捧其手则可舞,当是机械人最早的记载。其立言篇更大量搜集具有哲理性的格言。从戒子篇所载“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若自修”看,他还是个开明皇帝。惜其早死。有《知不足斋丛书》本,《百子全书》本。 查看详情>>
一卷。梁元帝萧绎 (508—554)编。萧绎字世诚,萧衍第七子。幼时盲一目,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在位三年,谥号孝元。萧绎著有《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注 《汉书》 一百一十五卷,《周易讲疏》十卷,《老子讲疏》以及《文集》五十卷。《古今同姓名录》见于《梁书·本纪》及《隋书·经籍志》均为一卷。后来,经唐代陆善经,元代叶森分别加以增添续补,收录在明代的《永乐大典》中。清代李调元编辑《函海》时,将此书收入,改为三卷。此本虽然经过反复的增补,但其体例分明,不相混杂。凡是陆善经、叶森增改之处,都予以标明。所以仍可以看到梁元帝原本的面目。这是类事之书中,最早的一部书。书中列古今同姓名者三百八十二个,共一千三百零七人。此后,明代万历年间,余寅又撰《同姓名录》十二卷。周应宾增补一卷。清代王廷灿又增补八卷。内容更为详尽,但是其体例依然如原本。有《四库全书》本、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 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