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三拔(1575-1620)明末来华耶稣会传教士。字有纲,意大利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来中国并至北京。随利玛窦学习汉语,成为他的主要助手。利玛窦死后,负责北京教区工作。精通历法,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受诏与庞迪我修订历法,翻译行星说。他曾测量北京经度,制造取水蓄水机械。著有《简平仪说》一卷,介绍天文观测仪器简平仪的用法。 《表度说》一卷,根据天文学原理说明立表测日影以定时的简捷方法。 《泰西水法》五卷,讲述几种水利器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上三书均收入《四库全书》和《天学初函》。四十四年(1616年)礼部侍郎沈㴶奏请禁教,引起南京教案,被驱逐,后死于澳门。
意大利籍耶稣会士熊三拔(Sabbatino de Ursis),其姓名中之Sabbatino,中文音译为“三拔蒂尼”,“三拔”即为此译音。Ursis即“乌席斯”,意大利文为“熊”,此为其中文名“熊三拔”之来历。1575年,出生于那不勒斯国莱切城(Lecce,Napoli),为望族“萨巴蒂尼”的后裔。1606年来华。在华传教多年,积极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结识诸多中国士大夫,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地了解。天主教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潮中,曾起过重要的中介和先驱作用,因此近年有关天主教传教士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历史作用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在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中,熊三拔是科学传教的先驱者之一。在中国传教约15年,留下了《泰西水法》、《简平仪说》、《表度说》、《象数论》等诸多著作。
6卷。国外水利技术古书名。由徐光启和驻京传教士熊三拔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合译。书成于明万历年间。专门介绍取水和蓄水的方法。第一卷为龙尾车,用挈江河之水;第二卷为玉衡车,用挈井泉之水;第三卷为水库记,用蓄雨雪之水;第四卷为水法附余,讲寻泉作井之法,并附以疗病之水;第五卷为水法或问,备言水性;第六卷为诸器之图式。总目又对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进行了比较,对水利学作了较高的评价。明确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