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用修,号升庵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新都(今属四川)人
  • 出生日期:1488年12月8日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明代文学家、哲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幼年警敏,文才出众,11岁能诗,12岁拟《吊古战场文》、《过秦论》,长老咸称之。随父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正德六年(1511)廷试第一,授翰林修撰。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抗疏力谏。世宗立,充经筵讲官。大礼议起,他与同列伏左顺门力谏,帝命执首事下狱,他与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削籍,遗戍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他学问渊博,著作甚丰,多达100余种。其文学作品主要收集在81卷《升庵集》、26卷《遗集》里。

杨慎诗歌创作的内容较为广泛。他善为嘲讽之辞。如《衍古谚》以马为喻,斥责了奸佞“弄臣”引导武宗微行游乐的荒唐。又如一首《无题》诗对武宗沉湎声色、出入妓家的行为极尽揶揄。并指出,如果不改弦更张,定会发生“肯信紫台玄朔夜,王颜珠泪泣琵琶”的悲剧。在《唐僖宗行宫遗础次熊尚弼侍御韵》里,通过对唐僖宗“蒙尘”后到处转徙,反不如寺僧“杯渡不惊鸿”安详的比较,以古鉴今,表现了诗人的担忧。《观论衡有感,衍其义为韵语》揭露了谶纬图箓的荒谬,指出“必若所言真,图书非天地”。这诗实际也是对明世宗喜好符瑞、笃信道士的暗讽。他还善为抒怀之什。自廷杖、贬谪后,常常吐露投荒云南的悲愤和凄怆。嘉靖十六年刑部录上谪戍应赦者42人,惟杨慎等不在此列,其时诗人郁闷心情可想而知。于是在《留别彭子充、程以道兼寄余懋昭》里充分表达出来:“瘴疠乡中难为陈,夜郎天外迥无邻。一辞故国三千里,独戍遐荒十六春。四面已逢开网祝,满堂犹作向隅人。嗟君亦在渊潜地,谁汲西江起涸鳞?”直到他年过70岁,仍被械系还滇,他只能在《广心楼夜宿病中作》中伤心地悲歌:“落井重逢下石人,七旬衰翁命逡巡。”诗人长期生活在云南,其诗多能反映边疆人民的困苦生活。他亲眼目睹了云南人民为了采集上贡的木料、宝石所尝受的万般艰辛,在《刊木行》、《赤虺河行》、《宝井篇》等诗中给予了有力的揭露。《海口行》对豪绅围海占田造成人民生命危险给予了深沉的控诉:“板锸才动舟已覆,海丁百十冤号声。利未锱铢害已大,民命讵比鱼鳖轻!”他的诗作,在艺术上也颇有特色,含英六朝,沉酣晚唐,广采众收,形成了他诗歌创作上所独具的工丽华美、情韵深长的艺术风格。如《春兴》8首,藻采繁会,表面看似写自然风光,实则也暗含着政治风波,意蕴含蓄,耐人寻味。沈德潜明诗别裁集》评论说:“升庵以高明伉爽之才,宏博绝丽之学,随题赋形,一空依傍,于李(梦阳)、何(景明)诸子外,拔戟自成一队。”但其诗时有过于愁艳的弊病。

他也善词。有《升庵长短句》3卷传世。词的内容多是离人的孤独寂寞,思妇的惆怅哀怨。尽管社会意义不大,但写得婉转谐畅,颇见工力。如〔转应曲〕:“银烛,银烛,锦帐罗帏影独。离人无语销魂,细雨斜风掩门。门掩,门掩,数尽寒城更点。”孤独感表现得形象、生动。他也善作散曲。有《陶情乐府》4卷传世。张愈光为其散曲集作序说:“若博南(杨慎)之词,本山川,咏风物,托闺秀,喻岩廓,谓之曲史可也。昔人云:以世眼观,无真不俗;以法眼观,无俗不真。推此意也,虽与《九歌》并传可也。”尽管所言有些过誉,但他的散曲的取材的确比其词作略为开阔一些。他亦能文。为文充分显示其渊博的学识,但饶有文学色彩的散文创作并不多。

杨慎作品

词品 [ 杨慎 ]

明杨慎著。6卷。杨慎字用修, 号升庵, 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召为翰林学士。以“大礼”之议触犯朝廷,遣戍云南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卒于云南,年72。《明史》有传;说:“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后人辑其诗文为《升庵集》。《词品》论说填词,穷本溯源,直至梁陈隋六朝,为前人所未及。他在《词品》的序文中说:“诗词同工而异曲,共源而分派。在六朝若陶弘景之《寒夜怨》、梁武帝之《江南弄》、陆琼之《饮酒乐》、 隋炀帝之《望江南》,填辞之体已具矣。若唐人之七言律,即填辞《瑞鹧鸪》也。七言律之仄韵,即填辞之《玉楼春》也。若韦应物之《三台曲》、《调笑令》,刘禹锡之《竹枝辞》、《浪淘沙》,新声迭出。孟蜀之《花间》、南唐之《兰畹》,则其体大备矣。岂非共源同工乎!”该书对两宋词人及其作品介绍论述较多,金、元、明人亦及之。对诗词文体关系,亦时有评论,如在说到梁简文帝《春情曲》时说:“此诗似七言律……唐律之祖。而唐词《瑞鹧鸪》格韵似之。”如在评论王筠《楚妃吟》时说:“大率六朝人诗风华情致,若作长短句,即是词也。……予论填词必溯六朝,亦昔人穷探黄河源之意也。” 查看详情>>

世说旧注 [ 杨慎 ]

《世说旧注》一卷,明杨慎撰。杨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正德进士,授翰林修撰,世宗即位改充经筵讲官,嘉靖初因议礼案充军云南永昌卫(今属大理)。是书摘取刘孝标注《世说》加以编纂,共十五条,内容广泛,涉及经史诗传等所撰,以求证补。本书有《函海》本,今据《丛书集成初编》本标点整理。 查看详情>>

韬晦术 [ 杨慎 ]

讲述的韬晦术是中国历代智谋人士的枕箱秘笈,是他们求生存、谋发迹的法宝。尽管人们对它心悦诚服,细加揣摩,并在政治争斗、官场角逐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却没有人把它付诸笔端,写成一部专著,大有“君子远庖厨”的意味。《韬晦书》是因为封建历史中讲究的是“代圣人立言”,韬晦术因此有了“阴谋”的嫌疑。鉴此,杨慎生前把这部凝聚其心血的重要著作不收入自己文集的苦心,就不难理解了。 查看详情>>

古音骈字 [ 杨慎 ]

共六卷 (《古音骈字》一卷,《续编》五卷)。明杨慎撰,清庄履丰、庄鼎铉(二人生平著述不详)续编。骈字指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由两个字记录的单纯词,用字没有一定,只要读音相同或相近,就可彼此假借通用。此书及其续编,均摘取这些假借通用的复音词,按韵加以编排,各注引用书名,并对秦汉以前古音有所考证。缺点是遗阙太多,时有免强牵合者,训释不够详明。《四库提要》云:“然大势征引赅洽,足资考证。古字之见于载籍者,十已得其四五,可云小学之善本矣。”此书收入《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有《函海》本(乾隆本、道光本、光绪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查看详情>>

升庵诗话 [ 杨慎 ]

诗话。明人杨慎(1488—1559)撰。十四卷。《升庵诗话》常于词章韵律的考订和诗篇诗句的品鉴中提出一些精辟的理论观点。例如,杨慎称赞王维诗“含不尽之意”、王粲诗“涵蓄蕴藉”、杜牧诗“殊有含蓄”、薛涛诗“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杜甫《赠花卿》诗“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等等,表明他倡导诗须有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的意境创造。不满李梦阳、何景明等七子的拟古蹈袭之弊,强调诗歌是诗人的性情之作,“是发诸性情而协于音律,非先协音律而后发性情也”(《李前渠诗引》),重视诗人的才与学。主张向历代诗歌学习,特别是向六朝和唐代优秀诗歌学习,对宋诗也给予了重视和肯定。慎有《古今风谣》已著录。此编向无善本,刻入《升庵文集》为八卷,刻入《升庵外集》为十二卷,有刻入《丹铅总录》为四卷,《函海》又载十二卷及补遗三卷。卷帙异数,各有详略,前后异次,此有彼无。文字之讹,各本皆然。 查看详情>>

奇字韵 [ 杨慎 ]

明杨慎编。成书年月不详。共5卷。此书收录当时较不常见而古书上用过的字,按106韵编排。上平、下平、上、去、入各一卷。意义难明的,则先释义;音不明则以反切注音。但较大部分是辨明异体。异体字下先以常用字注明,而后明其出处。也有少部分是正字的。作此书的用意与他作《古音骈字》、 《古音复字》相近,是为了存古字,以为当时识字提供方便。此书收入《函海》。 查看详情>>

古音略例 [ 杨慎 ]

明杨慎撰。全书1卷,传于世。此书取《易》、《诗》、《礼记》、《楚词》、《老子》、《庄子》、《荀子》、《管子》等书中古今读音不同的押韵字共185个,标注古音反切。如《易》例:“日昃之离”,“离”音“罗”,与“歌”、“嗟”为韵;“并受其福”,“福”音“偪”,与“食”“汲”为韵;所考与古音颇相合。杨氏古音远不如顾炎武、江永精审,但也不乏精采之处。 查看详情>>

古今风谣 [ 杨慎 ]

民谣集。明杨慎辑。一卷(一作两卷)。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文学家,正德进士,授翰林修撰。世宗时,以直言极谏贬云南永昌。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后受业李东阳门下,诗有拟古倾向,贬谪后,多感愤之作,一生所著甚丰,词曲、杂著等百余种,亦重视民间文学,后人辑有《升庵集》,散曲有《陶情乐府》。是书系杨慎居云南时,为游目遣怀,博采古书及民间流传之歌谣成集,故名。成书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约两万字。收入自上古至明代嘉靖时期的古今民谣280余首。为我国较早的民间歌谣专集。编者博览群书,广为采撷。从先秦古籍及历代有关文献中,搜罗摘引时谣、童谣、韵语和注文,以古籍传引的先后为序,加以编排。所选歌谣,内容多牵涉时政和对历朝人物的评价。 查看详情>>

升庵集 [ 杨慎 ]

《升庵集》是明代学者、文学家杨慎的诗文及一部分学术著作的合集。又称《升庵全集》《太史升庵全集》,明万历间四川巡抚张士佩编订并主持刻印。包括赋、杂文11卷,诗29卷,杂著41卷,凡81卷。杂著是张士佩取《丹铅录》、《谭苑醍醐》等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附于诗文之后,亦较《丹铅总录》为有绪。有明万历十年(1582)成都刻本。又有万历间所刻“外集”一百卷,“遗集”二十六卷。另有清乾隆六十年(1795)所刻全、外、遗各集。明简绍芳编《杨文宪公年谱》一卷,清李调元编《升庵先生年谱》一卷,可资参考。 查看详情>>

廿一史弹词 [ 杨慎 ]

明代弹词作品。又称《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杨慎著。两卷,分为十段,用浅近文言写成。作品以正史所记事迹为题材,叙述历代的变迁兴替。清代张三异为此书作了评注,发解它的宗旨说,杨慎“止借里谣巷咏,以抒其吊古谈今之怀。意不主于诙谐,而实藉以提撕告诫;语非取予嘲谑,而有裨于群怨兴观。……其讴吟悲慨,可醒愚妇愚夫;而禾黍流连,亦可悟贤君贤相”。作品中每段弹词前先用〔西江月〕词调及律诗数首为引,次用散文与“三三四”的10字句韵体述唱故事,尾以一诗一词作结。有雍正年间刊本,并有评注本多种。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