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京兆蓝田(今属陕西)人

圆照,俗姓张,京兆蓝田(今属陕西)人。年十岁,于长安西明寺依景云律师出家。后终身住西明寺。肃、代、德三朝皆为内供奉僧。大历九年不空卒后,编其遗文及门人表札,为《不空表制集》六卷。十三年,与两街僧人定夺新旧《四分律》疏。贞元九年,奏进所撰《法王本纪》等四种书。十年,编次新出佛典二九部八六卷,为《贞元新集》。十一年,又编次诸书,写成《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三卷。其间撰《十力经序》,又名《悟空入竺记》,记天宝至贞元间悟空往天竺取经经历,为唐代中西交通史之重要文献。另综合前代佛乘目录,增加开元以后新出佛典,编为《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三○卷。此书部帙巨大,保存不少重要内典史料,但著录佛典,错误较多,颇为后人所讥。十四年,进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卷。晚年充临坛两街十望大德。卒时年八十二。其著作除上列诸种外,《宋高僧传》尚载有《利涉法师传》等十馀种。《大正藏》收《不空表制集》等五书。《宋高僧传》卷十五有传,事迹另参其现存诸书。

圆照作品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 圆照 ]

简称《贞元录》,或称《圆照录》。佛教经录。唐贞元十五年至十六年(799-800)圆照奉敕撰。三十卷。收东汉永平十年(67)以来所出经典(含失译、缺本经)共二千四百四十七部七千三百九十九卷,译者一百八十七人。体例基本同于《开元录》。全书开为总、别两录。总录十九卷,又下含两录:一、“特承恩旨录”(卷一前部分),收贞元十五年三次准敕入藏诸经典;二、“总集群经录”(卷一后部分至卷一九,按时代顺序著录),在《开元录》的基础上,增加梁代无名氏一部十六卷,隋代信行所撰三十五部四十四卷,以及唐代九人的一百三十四部三百零六卷(主要为金刚智、不空等人译出的密教经典)。卷一八、一九两卷为“叙列古今诸家目录”,所收经录四十二家。别录十一卷(又称“别分乘藏录”,卷二○至卷三○),前九卷包括七录,其中三录(即“有译有本录”、“有译无本录”、“补缺拾遗录”)所收经典均比《开元录》有所增加,而“伪妄乱真录”实际收经数则减少。卷二九、三○两卷为入藏录,收入经典一千二百五十八部五千三百九十卷,合五百一十帙。全书后又另收“不入藏目录”,内容与《开元录》(《金藏》和《高丽藏》本)后另附不入藏诸经相同。此书所载内容,绝大部分抄自《开元录》,其次转载圆照本人所撰《续开元录》有关新译经论和念诵法,及《开元录》遗漏经典的内容。纯属新增的内容则有:补充了金刚智的事迹;新添了无能胜、法月两人的事迹;增加了勿提提犀鱼、尸罗达摩的译经缘由。此书沿袭《开元录》“非关护法,一概不录”的原则,缺载删除颇多。仅见载于《高丽藏》。 查看详情>>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 [ 圆照 ]

凡三卷。唐代圆照撰集于德宗贞元十年(794)。略称续开元释教目录。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计收经论及念诵法一九三卷、经论疏义六十四卷、贞元新集古今制令碑表记八十六卷等,合为三四三卷,加上本书目录二卷,共三四五卷。 查看详情>>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 圆照 ]

亦称《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碑表集》,简称《不空表制集》。佛教文献。唐圆照集,撰时不详。六卷。该书是唐代密宗创始人不空和弟子在肃宗、代宗两朝所奏表章的汇编,实为一百三十六篇(《序》称一百四十四篇),并附出皇帝批折五十三篇,包括肃宗朝批折六篇、代宗朝批折四十七篇。书分六卷:卷一收表制二十一篇,批折八篇;卷二收表制二十四篇,附批折六篇;卷三收表制十九篇,附批折九篇;卷四收表制十九篇,附批折三篇;卷五收表制三十篇,附批折十六篇;卷六收表制二十三篇,附批折十一篇。其中半数以上是不空生前的奏表,其余为不空卒后其弟子的奏表、祭文、碑文、诗、颂、塔铭及诏敕等。该书是研究不空及其弟子行状的重要资料,对研究肃宗、代宗两朝佛教情况亦有参考价值。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