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名寿全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徽
  • 出生日期:1824年

郑钦安(1824年-1911年),清医家。名寿全。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 卒于宣统三年 (1911)。原籍安徽,其祖游宦四川,遂寓居邛崃。幼读经史,后从刘源(芷唐)学医。道光(1821—1851)中叶悬壶于成都。其学得《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之奥旨,认为“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以此论点指导临证,故治病立法重在扶阳,用药多为大剂姜、桂、附子等辛温之品,人称“姜附先生”、“郑火神”。精研《伤寒论》,认为治外感病以六经辨证立法立方可愈,治内伤之疾,亦可依此。郑寿全认为真阴真阳互为其根,阴阳坎离之用在人体即为心肾,阴阳调和则不发病,“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医法圆通郑钦安原序》)他将阴阳作为辨治疾病的总纲,特别重视阳气。郑寿全总结阳虚、阴虚证治之法,尤其重视扶阳治法,临证扩展了伤寒三阴阳虚证治的范围,大量运用四逆汤、理中汤之类经方治疗各种杂病。郑寿全善用六经气化阐释伤寒,主张四时外感与内伤疾病皆可师法仲景之方。所著《伤寒恒论》十卷(1869年),释方辨脉,颇切实际。又著《医法圆通》四卷(1874年)、《医理真传》四卷(1869年),论乾坤坎离、五行、四诊、辨阳虚阴虚、杂病内外虚实及经方时方之要。从学弟子甚众,门人卢铸之,颇得其传。

郑钦安作品

医理真传 [ 郑钦安 ]

综合类著作。清郑寿全撰。四卷。寿全字钦安,临邛 (今属四川) 人。学医于刘止唐。认为陈修园医书颇得仲景之微,但间有略而未详者,故撰此以补陈氏之未逮。成书于同治八年(1869)。卷一首载八卦、五运六气内容,并联系人之生理、病机。次述辨证方法,包括辨阴虚阳虚、内伤外感,以及四诊、伤寒六经等内容。卷二阳虚证问答,包括论头面畏寒、畏寒与畏风之别等,凡三十一条。卷三阴虚证问答,论阴虚所致诸症凡二十九条。卷四杂问,论及血症、三消、吐蚘、关格等杂病及妇、儿、外、伤、五官诸科的有关理论并临床问题。全书从总论阴阳化生之理为始,依次阐述医理,探求病因,并据证立法、用方,所附方解颇详。对虚证研究尤精,多有独到见解,非学验俱富不能臻此。可供研究及临床参考。有同治八年抱木山房刊本,光绪二十九年 (1903) 七星会重刊本,同治十三年 (1874) 与 《医法圆通》 合刊本等。 查看详情>>

伤寒恒论 [ 郑钦安 ]

伤寒类著作。清郑钦安辑。十卷。钦安,上浣临邛 (今四川邛崃) 人。郑氏对仲景《伤寒论》 反复研究,颇有所悟,遂以舒韶所著《舒氏伤寒集注》 之序,逐一剖析而成。内容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篇及差后劳复、阴阳易病等。附麻脚瘟说、辨认内外发热秘诀。每篇先列原文,后有注释,述其证名、辨证、治法。此书论述较详,颇有发挥。有清成都志古堂刻本,光绪二十年 (1894) 、二十三年等刻本。 查看详情>>

医法圆通 [ 郑钦安 ]

综合类著作。清郑寿全撰。四卷。成书于同治十三年(1874)。首论用药弊端,倡治病辨证之理全在阴阳虚实四字,告诫医者深究医理,切莫做庸医杀人。后分症详述辨治之法。卷一、二为杂病、妇、儿等科; 卷三、四为伤寒、时病及杂论。所论宗仲景之学,且多有独自见解。如提出失血者正气实者少,反对概用泻火凉药。所绘六经病用药图简捷明了。全书以医论为主,结合临证心得辨析病机及治法宜忌,对临床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同治十三年成都刻本,光绪十三年(1887)五福堂刻本,重庆中西书局铅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