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夫(1917年11月-1966年8月24日),现代作家。生于上海,祖籍是浙江镇海县。父母早亡,寄居在姐姐家里,勉强读完了小学。十四岁起,在上海一家洋酒食物店当了六年的学徒和店员。其间,接触了新文艺和苏联文学。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救亡团体到江苏做宣传工作。开始写短诗。1938年4月,投奔延安,参加革命,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调至军事部门工作。1945年随部队到了东北,曾在尚志县作过一段时期的地方工作。后调至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政治部《自卫报》工作至解放初期。在报社他当过记者、编辑、副社长。1951年到中南军区政治部从事专业创作。1955年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任创作员。1957年,曾作为中国作家访苏代表团团员访问了苏联。六十年代初期曾任解放军文艺社副主编。1964年调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主要作品有:反映边区大生产运动的长诗《开垦》(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短篇集《追击》、《海上》、《老战士》(1950年,上海杂志公司),《坚强的人》(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篇小说《祖国的屏障》(1958年,作家出版社)和《十月的阳光》(1960年,作家出版社),长篇小说《走向胜利》(1954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散文集《访苏散记》(1959年,作家出版社)及报告文学集《钢铁的连队》、《人民的炮兵》等。他的作品语言朴实,现实主义色彩浓厚。
当代长篇小说。周洁夫著。作家出版社1960年2月出版。小说以解放战争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南下歼敌为背景,着重描述师长丁力胜、师政委韦清泉率部从广阔的东北平原进入崎岖的湖南山区,克服酷热的气候、肆虐的疾病造成的减员,果敢地插入敌人6个军布防的战线之中,以守为攻,与自称为“钢军”的白崇禧部主力第七军展开的浴血奋战。这次战役使解放军主力部队赢得战机,围歼了白崇禧残部,以赫赫战果庆祝新中国的诞生。作品在紧张的战斗气氛中塑造出师长丁力胜、3团长叶逢春、战斗英雄王海、解放军战士沈光禄兄弟等诸多性格、经历各异而理想相同的英雄形象。在描绘激烈的拼杀时也着意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粗犷的笔触中包含着细微生活波澜。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