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1887年—1911年4月27日),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南后街杨桥巷口。他的生父林孝觊,字玉珩,叔父林孝颖,字可山。林觉民从小过继给叔父为子。林孝颖是当时福建有名的学者,以诗赋著称。林觉民幼时体弱多病,八岁时,母亲病逝,从此吃睡和嗣父在一起,跟随嗣父学习语文。他天资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林觉民少年时就厌恶科举,十三岁那年嗣父要他应考童生,他不愿违背父命,怏怏赴试。但等试卷到手,他挥笔写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头一个交卷出场。1902年,林觉民考入陈宝琛新办的全闽大学堂(后称全闽高等学堂)文科学习。那
楼英(1332—1401),一名公爽,字全善,号全斋,明萧山楼塔人。生于医学世家,继承祖业,行医乡间。其自幼即承家教,博览群书,精究名家医说和历代名方,结合临床经验,以“阴阳五行生化万物”之说,提出诊病“必先分别血气、表里、上下、脏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以治之”的中医原则。在行医中,重因人、因病、因时而异,施以药疗、理疗、针疗等法,因医术高超,故奏效多。对穷苦人治病,不收分文。足迹遍云南、贵州等地。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患病,因临淮(今安徽凤阳)丞孟恪的推荐,应召入宫,旋任职太医院。年老辞归故乡。楼英除医学外,对天文、地理、历法亦颇有造诣。在故里边行医,边研究医
刘知侠(1918年—1991年9月3日),当代著名作家。笔名知侠。1918年3月19日生于河南省汲县柳卫村一个贫农家里。父亲是铁路工人,他从小跟父亲在铁道边长大。十一岁开始上半工半读小学,后在一位进步教师资助下上了一年多中学。1938年9月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12月,随抗大一分校到太行山区,在行军路上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5月,抗大毕业,留校继续学习军事。同年冬天,随校迁到山东沂蒙山区。1940年调抗大文工团工作,任党支部书记。这时他常写歌词,并给《大众日报》写文艺通讯。1943年该团划归山东省文协,他担任《山东文化》副主编,后又任文化工作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省文协党总
林亿,北宋医家。任光禄卿直秘阁,精医术。嘉祐二年(1057)宋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仁宗赵祯命掌禹锡、林亿、高保衡等校订医书,经十余年,于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完成《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古医书的校订工作,并刊印流传,对保存古代医学文献和促进医药学术传播作出重大贡献。如对《素问》一书,采数十家之长,端本寻支,溯流讨源,改错6000余字,增注2000余条,使汉唐以来该书混乱和错漏的情况得到纠正。
刘宝楠(1791—1855),字楚桢,号念楼。清扬州宝应人。家寒素。五岁而孤,母乔氏教育以成。早年受业于叔父刘台拱。台拱硕学名儒,德盛礼恭,能令“顽夫骄士”抑然自敛,经其口传身教,宝楠学业日进,修持益坚,以学行闻于乡里。为诸生时,与仪征刘文淇齐名,人称“扬州二刘”。嘉庆二十二年(1817)徙居府城,课徒授业,一度主讲广陵书院,当时缀学之士如刘文淇、包世臣、汪喜孙、吴熙载、梅植之、李兆洛等,皆与之游。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历直隶文安、宝坻、固安、元氏、三河知县。文安境内,各庄堤岁久失修,遇水盛涨,辄为民害。宝楠遍视堤防,询知疾苦,
李舜臣(1499-1559),明诗文家、学者。明山东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字懋钦,一字梦虞,号愚谷,又号未村居士。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进士,官至太仆侍卿。精六书,治经推崇汉人注疏。著有《籀文考》、《六经直音》、《五经字义》、《古文考》等书,均未见传本。(事迹见《皇明通纪直解》卷十,《国朝献征录》卷七十二,万斯同《明史》卷二百八十四,《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七,《明人小传》卷二,《明诗综》卷三十九,《小学考》卷二十五、四十八。) 史书曾记载《四库总目提要》:《愚谷集》十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李舜臣撰。舜臣字茂钦,号愚谷,又号未村居士,山东乐安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太仆寺卿。是集
李守先,清针灸医家。字善述。河南长葛人。少学针灸,六年未尝稍懈,然不敢轻试。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以针灸医疟疾大有效,始自信能医人。因见针灸专书古奥难窥,遂撰《针灸易学》两卷(1789年),将古人针法置于前,己所亲历治验及心得见解列于后,浅而易知,以便后学。
刘党,宋代医家。又名刘真人。精于针灸之术。重视针刺手法的研究,凡腹部盘搓循逆顺之法,诸如刮、战、提、按、摄、弹、搓、搜,无不精晓。也明男妇诸科疾病的取穴法,如疾病的上取下取、左取右取诸般变通,八法流注、呼吸补泻等等,用之皆能出神入化。以其医术深得宋朝廷重视,徽宗时曾赐太师官职。著《琼瑶真人针经》(一名《琼瑶发明神书》)。见《读书敏求记》、《浙江采集遗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
路翎(1923-1994),现、当代作家。原名徐嗣兴,笔名冰菱、徐灵、徐宁等。江苏苏州人。早年在南京莲花桥小学、江宁中学读书。抗战爆发后流亡四川,曾在国立第二中学学习,因思想左倾,触犯教员被开除。为谋生先后做过三青团总部宣传队员(1939年)、陶行知育才学校艺友(1940年)、经济部矿冶研究所职员(1940年)、中央政治学校图书馆助理员(1942年)、经济部燃料管理码头职员(1943—1946)。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刻苦自学中外文学、社会科学,并以充沛的精力进行创作。1937年在《弹花》发表处女作散文《古城上》。1939年认识胡风,受到胡风的影响与帮助,在《七月》、《希望》等刊物上发表小说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