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溪行森(1614~1677)明末清初临济宗僧。博罗(广东)人,俗姓黎。世称茆溪行森禅师。其母梦白光入怀而妊,既诞,眉宇俊秀。七岁,弃家从宗宝独公削发出家,参学于云门雪峤圆信,复参谒玉林通琇于大雄,得嗣其法,随侍多年。清代顺治十七年(1660),蒙圣恩召入内廷,师力辞封号,上遂赐呼‘慈翁’,既归,隐于浙江杭州龙溪庵,开法弘化,帝下诏改龙溪为圆照寺,恩宠殊隆。康熙十六年示寂于吴山华严寺,世寿六十四。雍正十一年(1733),追谥‘明道正觉禅师’。师生平言行收入御选语录卷十一。有茆溪森禅师语录一卷行世。
冥祥,三藏僧玄奘弟子。麟德间玄奘卒后,撰《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长达八千馀字,记载玄奘一生行事甚详,与《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同为研究玄奘西行及译经的重要史料。《大正藏》收入时,列为一卷。《全唐文》失收。事迹据《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
缪希雍(约1546-1627年)明著名医药学家。字仲淳,或作仲醇,号慕台。常熟(今属江苏)虞山人,侨居浙江长兴,后徙于江苏金坛终老。幼习儒,因久疟不愈,自检方书获痊,遂嗜医药。尝从无锡名医司马铭鞠学,深究医理,尤精于本草。察脉审证谨慎。平日游历所至,常与樵叟村夫交往,搜罗秘方甚富。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丁元荐汇集其三十余年所积效方及医案,分类编成《先醒斋笔记》。天启二年(1622年),应弟子庄继光(字敛之) 之请,增益群方,兼采常用药四百余品,详其炮炙。又增入伤寒、温病、时疫治法要旨,易名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简称《医学广笔记》,或名《缪仲醇医案》)四卷。今单行之《炮炙大法》、《缪仲
闵一得(1749—1836)清代全真派道士,内丹学家。原名苕旉,法名一得,字小艮,一字补之,号守一子,又号懒云子,晚年自称金盖山人。因身体羸弱,九岁时即由家人送往桐柏山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代高东篱门下,受服食跷引法,后又据师嘱,师事师兄沈一炳数十年。曾出访名胜,历游吴、楚、燕、赵,足迹半天下。先后遇金怀怀、白马李、李蓬头等,皆龙门西竺心宗诸师,相与讲论,多所契合。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往云南谒鸡足道者黄守中、受西竺斗法之传,归山后纂有《大梵先天梵音斗法》十部,计十二卷。晚年隐居于吴兴县南之金盖山,选原龙门派第九代宗师陶太定修炼之龙峤山房旧址,修葺为炼功论道讲学之所,自是学者日进,门庭光大。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