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次焱,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字济鼎,号梅岩,晚号馀学,婺源(今属江西)人。少孤贫,其母策励以学,魁江东漕,入上庠。咸淳四年进士,授湖口簿,以母老,改贵池尉。德祐元年,池州降元,微服逃归,以《易》教授乡里,从学者逾百人。或劝出仕,即赋《媒嫠问答》诗以见志。元大德十年卒,年七十八。明潘滋称其文得益于《易》,于《雪梅赋》、《明经桥》、《书厨铭》、《爱莲说》诸篇,称其潜心理学,守道不穷,“内则离经而辨志,外则感世而化俗”(《梅岩文集序》)。文敬所《与馀学胡先生书》亦盛称其《除夕雷》诗“雄健快著”。诗已不存。尝注朱熹《感兴诗》,又笺注赵蕃、韩淲所辑唐诗(谢枋得原注),今存明正德刻本
镏洪,号瑞泉野叟。金代都梁(今江苏盯眙) 人。生平未详。推崇名医刘完素, 尝敷演刘氏之说。所编《伤寒心要》约成书于1234年。所论伤寒, 大体以热病为主, 所用方药也多系寒凉之剂。尤其对双解散、小柴胡汤、凉膈散的运用更为灵活纯熟。如书中指出: “夫伤寒者, 前三日在表当汗, 可用双解散, 连进数服必愈。” “若不解者, 病已传变, 后三日在里,法当下, 殊不知下之太早则表乘入里, 逐成结胸、虚痞、懊、斑疹、发汗之证, 轻者必危, 危者必死, 但当以平和之药, 宜散其表和解其里, 病势或有汗而未愈, 或无汗而愈, 当用小柴胡、凉膈、天水三药合而服之。”并认为“双解、凉膈、白虎、泻心、此理伤寒
何炫,清医学家。字嗣宗,号令昭,别号也愚、二瞻、怡云、自宗。奉贤(今属上海市)人。世业医已历十九代。祖何汝阈,有医名。初习儒,入华亭庠,康熙三十年(1691年)岁贡生,后继世业。治疾神明变化,常起沉疴。求治者踵至,席不暇暖。诊达官贵人,不畏其左右非议,敢于坚持己见。脉案引据详明,或至千言。乐施济贫病,设义塾以劝学,置义田以育婴。今存医著有《何氏虚劳心传》、《何嗣宗医案》、《何氏伤寒纂要》;已佚医著有《伤寒本义》、《金匮要略本义》、《保产全书》。另存《怡云诗稿》。子何王模、何鸿堂皆业医。
何游,生卒年不详,清代名医。号澹庵。何金琇之子。丹徒人。为追念先世诸公医业。不使家学中断,从而发奋苦心钻研医学。他博览家传医书,探究医术之道,兼通内、外、针灸诸科。对脉理、医方别有神解,由此声名大振,四方请他看病的人很多。相传行医足迹遍及九省,凡经他珍视过的病人,立奏奇效。生性大方,乐于助人,曾数次捐万金济贫.乡里事如育婴、施棺、赈粥、修桥等,皆捐资赞助。医著甚多,有《医学折衷论》10卷、《何氏十三方注解》1卷、《医案》40卷等。今所见《何澹庵医案》,为中国医科大学编成单行本。子何修业,号学庵,亦承家学,精通医道,声名不亚于父。
韩懋(1441~1522),明代峨眉山道士,又名白自虚,字天爵,号飞霞道人,蜀之泸州人,即今之四川省泸州市。这是做道士又兼做医生,做出了名的人物。《四川总志》称其幼具俊才,为诸生制行高雅,但试而不第,于是淡泊功名,遂黄冠出游,往峨眉山访求高道名医,学医学道,终于“遇异人授以仙术”,于是名闻于朝。明正德年间(1506—1521)被召见,以医术为武宗治病有功,赐号“抱一守正真人”,赐建飞霞宫,着实风光了一阵,后乞请还归峨眉山。 韩氏所授异人之学不得而知,但有《韩氏医通》二卷传世,论医甚精,其中不乏名方良药。笔者曾取其所创之“霞天膏”治虚劳羸弱病人,或大病初愈需调理者,确有健脾益气、填精壮骨之效
胡幽贞,唐代诗人。自号无生居士。四明(浙江宁波)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活动于中唐。工诗,所作五绝《题西施浣纱石》:“一朝入紫宫,万古遣芳尘。至今溪边花,不敢娇青春。”并《归四明诗》,在当时便被传诵。晚唐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胡幽贞为“高古奥逸”派入室诗人。《全唐诗》卷768存其诗2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黄妙应,即妙应禅师, 是唐末福建高僧。黄妙应俗名黄文矩,字子熏,别号涅盘、慧日,泉州莆田人,生于唐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十五日。黄文矩的祖先于晋永嘉年间因避乱入闽,先居侯官,号黄巷。至十二世黄岸迁居莆田涵江延福山下,仍称黄巷,黄文矩是黄岸的玄孙。胞弟黄崇精,出家后号本寂,舍田建上生寺,后游江西曹山,成为高僧,人称曹山本寂。相传黄文矩生时火里开莲,自幼向佛,常随母到寺院礼拜。长大后在衙门当狱吏,经常弃役与神光院灵观和尚和西院大安禅师来往听禅,后来拜万岁塔院谭空禅师为师,出家为僧,自取法名涅盘。他未在万岁塔院久留,不久即投西院大安禅师,且剃发而不披袈裟,也不受具足戒,不受寺院清规约束,大安禅
横光利一(よこみつ りいち,1923年 - 1947年)日本小说家。父为土木工程师,生于福冈县。中学时期开始习作,1916年入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文科,因旷课过多,被开除,后曾复学转科,但终于离开学校。1917年起常向《文章世界》、《万朝报》投寄短篇。1923年发表《蝇》和《太阳》,受到文坛的重视。关东大地震后,与川端康成、片冈铁兵、中河与一、今东光等人创刊《文艺时代》 (1924~1927),发表短篇《头与腹》(1924)。从此以横光为中心,发起了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同当时的自然主义、小说的传统和方兴未艾的无产阶级文学形成对立,主张立体的描写和感觉的表现, 并在真与美,内容与形式等方面,挑起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