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祗和,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1030~1100年间。据《伤寒微旨论》病案记载,韩氏曾于“邢磁二郡”(今河北邢台磁县),“怀卫二郡”(今河南泌县、汲县)及“滏阳”(在今河北境内)等地行医,或可推断韩氏原籍在今河北、河南两省交界地区。韩氏对外感热病研究精深,他研习仲景《伤寒论》30余年,于1085年撰成《伤寒微旨论》2卷,两万余字,宏扬仲景思想又富有创新精神。韩氏倡用辛凉解表之法,所制方剂多用柴胡、簿荷、石膏、知母等辛凉清解之品。这不仅在医生习用温药普治外感病的当时具有补偏救弊之功,对于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精研伤寒之学,推崇张仲景学说之精要,能变通于其间,于伤寒辨脉及汗、下
护法,印度佛教晚期瑜伽行派的主要论师。原是南印度达罗毗荼国建志补罗城一大臣之子。少时出家去那烂陀寺跟随陈那学习瑜珈行派和因明教义。20岁时任那烂陀寺住持,招徒传授佛法,著名弟子有戒贤。29岁离开那烂陀寺,来到菩提伽耶寺,住持菩提寺三四年,主要修习禅观和进行著书立说。32岁病逝。 护法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对世亲几部著作的注释中。他在陈那三分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分法,认为“见”和“相”是一重关系,对于心的主体来说,“见”和“相”是比较外围的部分;“自证”是心的核心部分,属于内缘,这种内缘有能所,“能”即证自证,“所”即自证,这是另一种关系,两种关系构成四分说,后人称其为四分家。他在解释世亲的
何白(1562-1642),明代诗文作家。字无咎,号丹邱生,又别号鹤溪老渔,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市)人。后移居郡城积谷山下,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和崇祯六帝,于崇祯十五年(1642)病逝于家,终年八十一,葬于瞿溪金岩。幼时为郡小史,龙膺为郡司理时,异其才,为延誉于海内,遂有盛名。西游酒泉,南穷湘沅,归隐于梅屿山中。他的诗反映了某些社会现实,如长诗《长江头》:“中官榷税来江州,讥征令敛深诛求。大旗卓天天为怒,峨舰压江江不流。长江日高一丈五,传呼奏乐频挝鼓。于阗宝带刻麒麟,大内金牌画飞虎。秃袖监奴紫绣衣,锐头恶少青丝组。长官俯首不敢言,何况区区商与贾。左右滥用水衡钱,夜椎肥牛朝击鲜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1891年12月26日 - 1980年6月7日),美国作家。米勒在纽约长大,《暗淡的春天》(1916)写他童年时期在纽约的生活。1924年专心从事写作。1930年到法国。《北回归线》写他在大萧条阴影笼罩下的巴黎勉强糊口的生活。《南回归线》描写早期纽约的情景。1939年访问希腊,后来发表《马洛西的大石像》(1941)一书,论述了这个国家在文化方面的重要性。1940-1941年在美国各地旅行,写了尖锐批评美国的《空气调节器的恶梦》(1945),论述人类为机械化和商品化付出的代价。在加利福尼亚海岸的大瑟尔定居后,受到避世运动作家的推崇。他的《在玫瑰
皇甫冉(约717—约771年),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唐玄宗开元至唐代宗大历年间著名诗人。唐玄宗天宝十五年进士及第。历官无锡县尉、左金吾卫兵曹参军,广德二年入河南元帅、东都留守王缙幕,任掌书记。大历二年入朝为左拾遗,擢左补阙。后奉使江表,省家至丹阳,卒,年五十四。皇甫冉是盛唐至中唐过渡时期有名的诗人,“于词场为先辈,推钱、郎为伯仲”,“至其造语玄微,端可平揖沈、谢,雄视潘、张”。有《皇甫冉诗集》二卷,其弟皇甫曾编次,独孤及作序。
黄滔(公元840-911年),字文江,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困举场二十馀年,至乾宁二年方登进士第。光化中,任四门博士。天复元年,应王审知辟,以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王审知之据有全闽,颇得滔规正之力。滔工诗文,尤擅律赋。时金石志铭及国中大著作,多为其所草。其“《马嵬》、《馆娃》、《景阳》、《水殿》诸赋,雄新隽永,称一时绝调”(《十国春秋》本传)。宋洪迈称“其文赡蔚有典则,策扶教化;其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唐黄御史集序》)。滔交游颇广,与罗隐、林宽、崔道融、徐寅、翁承赞等尤善,迭有唱酬。时中原板荡,文士如韩偓、王涤、崔道融辈多南奔依王审知,闽中文学
皇甫汸(1497-1582),字子循,号百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皇甫录第三子。皇甫冲的二弟。七岁能诗。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工部虞衡司郎中。名动公卿,严嵩等人皆引与酬和。因监运陵石稽缓,贬为黄州府推官。嘉靖十八年抵黄州时,作《赤壁赋》。累官至南京吏部稽勋郎中,再贬为开州同知,量移处州府同知,升云南按察司佥事,以计典论黜。罢官后,复为人所窘,几破其家。其为人和易,不修边幅,近声色,好狎游,而不能通知户外事,以故数困,然信心而行,以诗文自娱,行游湖山之间,撷芬采和,以老寿终其天年。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云:“子循少与伯仲氏及中表二黄(鲁曾、省曾)称诗,掉鞅词苑五十馀年。其在燕中
皇甫涍(1497-1546),明代诗文作家。字子安,号少玄子。长洲(江苏苏州)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初授工部主事,改礼部。历仪制员外郎,主客郎中。在仪制时,夏言为尚书,连疏请建储,皆皇甫涍起草,故夏言深知皇甫涍才能,于是用为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言者论他致官有私,贬谪为广平通判。量移南京刑部主事,进员外郎,迁浙江佥事。后又以南曹事论罢,悒悒发病卒。他居官砥廉隅,然颇操切,多忤物,故数被谗谤。 他自负高峻,但宦途又屡踬不达,往往触景都能生发出悲哀和怨恨,如《秋夜忆山中》正是较好地渲染了这种情绪:“怅兹丰景沦,感此流晖驰。青霄有翔隼,落蕊多寒枝。徒对盈樽酒,美人不共持。聊且娱心忧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现代德语作家。1877年生于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的卡尔夫市。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法籍瑞士人。父母和外祖父都是虔诚的新教徒,并曾长期在印度传教。黑塞是在具有浓厚宗教色彩和东方精神的环境中长大的。少年时期,黑塞不堪忍受僵化的经院式教育,中途辍学,先后当过工厂学徒,书店店员。他对文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刻苦自学,并开始写作。1899年底发表一些作品.但没有引起注意,直到1904年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德》的出版才一举成功。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他发表了许多抗议暴力、战争和法西斯的言论,受到德国的攻击和德国官方的仇恨,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