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芾南,其生卒年不详,清医家。字寿棠,一字湛棠。安东(今江苏涟水)人。七世业医,遵父训,朝习儒,晚学医,坚持不懈。父体弱,侍疾时得与医者切磋,术业尤进。咸丰九、十年间(1858—1859)汇集前贤之说,参以己见,撰《医原》三卷,探求疾病之本原及治本之法,虽有论无方,然能洞悉疾病原委,深明病机,可供参考。另辑《温病合编》四卷(1867年)。
沈奉江,近代名医。名祖复,字礼庵。无锡东亭乡新塘桥人。曾应城西高承祖及凌学攽之聘,课督其子弟六七年。光绪20年执贽盂河马培之门下习医,马曾应诏为慈禧后治病,名噪都下,自奉为师,问难质疑,洞见症结,医学日精。随师诊视,临床日久,默识心悟,对古今医方法理,无不贯通。返锡后寓居崇安寺,自立诊所,求医者不绝。邑宰杨士晟、守戍汪福林,均心钦之,制额以赠。1922年秋,与同道组织无锡中医友谊会,任理事。次年春,创办《医钟》月刊,任名誉编辑,著论文多篇。所著《全球医通》巨帙,藏稿已散失。所刊者有《医验随笔》、《医通》、《锄经堂文稿》、《棣华集》等。子沈轼,能佐其业。门人之著者有王冠西、丁士镛、季鸣九、周
沈辽(1032—1085),字叡达(一作睿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沈括侄、沈遘弟。初试不中第,以兄任为将作监主簿,监寿州酒税,历监内藏库、金耀门书库。熙宁初,为审官西院主簿。出监明州市舶司,迁太常寺奉礼郎,改监杭州军资库。摄秀州华亭令。曾为人书裙带诗,辗转为神宗所见,坐此夺官,徙永州,更徙池州。筑室秋浦齐山,号云巢,优游于山水间。元丰八年卒,年五十四。工书法,以文学知名于时,黄庭坚称其“工为词章,洒落豪放,无世俗气,而尤长于为诗”(《墓志铭》),又谓“文章雄奇,能转古语为我家物”(《云巢诗并序》);王安石赠诗亦云“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其现存诗歌风格大多与江西诗派相近,如《初创二山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英国戏剧家和诗人。他在戏剧艺术的发展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西方文艺评论界把他同荷马、但丁和歌德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中部沃里克郡艾汶河上的斯特拉福镇。父名约翰,早年是自耕农,1551年迁居到斯特拉福镇,开了一家店铺,经销皮革制造品兼营农产品的生意。约翰的家境逐渐富裕起来,1557年他同当地富家女儿玛丽·阿登结婚,生了8个子女,存活5人,莎士比亚行三,也是长子。1566年,约翰担任了镇上公职,三年后,又
施枢,字知言,号芸隐,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绍定五年举进士,未第,始学吟诗。端平初,往来家乡与京城间。二年,入吴,摄庾台幕。三年,入浙东转运司幕。嘉熙二年,奉檄至绍兴,董筑江隄。淳祐三年,知溧阳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六年,离任。自编有《芸隐倦游稿》及《芸隐横舟稿》,有《汲古阁景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本、《四库全书》本。曹庭栋谓“其诗间涉俗调,而清俊之致自在,格律亦老成”(《宋百家诗存》卷一六)。《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四谓其自我矜许之,《见月》诗“未见有超诣之处”,“其他登临酬赠之作,虽乏气格,而神韵尚为清婉”。其词如《摸鱼儿》(柳蒙茸),近人俞陛云谓其“有身世之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舒頔[dí](1304—1377),字道元,绩溪(今属安徽)人。年十五六与同郡朱允升等人讲明经史之学,后受业姑苏李青山之门。为马祖常、韩伯高所器重。后至元三年(1337),江东宪使辟为贵池教谕,秩满,调丹徒校官。至正十年(1350),转台州学正,因道阻不赴,奉亲携书,归卧山中,隐居教授,以陶渊明自比。朱元璋定安徽后,交章礼聘,高卧北山之阳,以疾辞不出。他辞聘后,结庐为读书所,名贞素斋,以明自守之志,学者称贞素先生,自作《贞素先生传》,言其隐居之趣。卒于洪武十年(1377),年七十四。他有诗说:“湖海半生客,乾坤一布衣。义哉周伯叔,饱食首阳薇”(《寄兴》),以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自居,甘作
孙应时(1154—1206),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又号竹隐,余姚(今属浙江)人。八岁能文,师事陆九渊。早入太学,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台州黄岩尉,有惠政,常平使者朱熹重之。继为泰州海陵丞,丁父忧,服除,知严州遂安县。绍熙三年,丘崈帅蜀,辟入制幕,知吴曦之将叛,人服其先见。庆元中,知常熟县,为郡守捃摭贬秩。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任而卒,年五十三。应时学问深醇,自游太学已为士友所推,登科以后,声誉蔼然。与兄应求、应符皆以文学知名当世。朱熹谓其《读通鉴》二绝“甚佳”(《困学纪闻》卷一八)、《湖山》诸诗“语意清远”(《吴礼部诗话》)。刘过《寄竹隐先生孙应时》称其“江山绕楼诗句好,奔走万变同驰驱。
胜庄,唐代僧。新罗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游学我国,曾住于大荐福寺、崇义寺,研学唯识。其后师事圆测。所著成唯识论注枢要、成唯识论决、成唯识论要集、阿毗达磨杂集论疏、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瑜伽师地论疏、显扬圣教论略述章等,今皆已不传,现存者仅有梵网经菩萨戒本述记四卷。曾参与玄奘三藏、义净及菩提流支等之译场,担任证义之职。
孙继皋(1550-1610),明代诗文作家。字以德。无锡(今属江苏)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第一,除修撰,累官迁少詹事。拜礼部侍郎,改吏部,摄铨事,论救诸谴谪言官,无所避讳。陈太后梓宫发引,神宗称疾不送,遗官代行,孙继皋上疏极谏,忤旨、致仕。他的诗多赠答、唱和之作,一般写得雍容恬雅,如《雨霁有怀钱征君》:“去住各何意,交情中路分。长安一夜雨,漂泊倍思君。树霭淡初日,城阴低暮云。雁鸿那可问,空自惜离群。”似有承平台阁之遗风。在他的各体诗作中,五言较优。如《送华三还南》:“弹铗意何所,挂帆秋满船。艰难为客倦,惨淡逐人怜。世路浮云外,乡心落日前。西风吹易水,因尔一潸然。”冲淡圆美,流转自如,
石珤[bǎo](公元1464—1528年),明代诗文作家。字邦彦,号熊峰。蒿城(今属河北)人。生卒年未详。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数次因病居家。弘治末,始为修撰。正德元年(1506)擢南京侍读学士,累官至礼部左侍郎。帝游宣府,力谏不报。正德十六年,拜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世宗立,改为吏部尚书。嘉靖三年(1524)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廷臣谏“大礼”,他实助之,又因上疏忤旨,故嘉靖四年即致仕。归装襆被车一辆而已,都人叹异。卒谥文隐,后改谥文介。著有《熊峰集》10卷。其诗多叙年岁易逝、凄怨随生的情怀,如:“坐感岁树速,忽感车轮推。”(《杂诗》),“仰视西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