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山松(?~401年),字不详。一作袁崧,字山松。东晋史学家、音乐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袁乔孙。士族出身。少有才名,博学能文章。安帝时历任秘书监、吴郡太守。孙恩起义时,防守沪渎(今上海),城破被杀。著有《后汉书》一百卷,已散佚,书中《艺文志》为梁阮孝绪《七录》所取资。今存《光武纪论》、《章帝纪论》等,有清人辑本,曾论作史有五难:一、烦而不整;二、俗而不典;三、书不实录;四、赏罚不中;五、文不胜质。又善音乐,曾对旧歌《行路难》曲进行加工,文其辞句,婉其节制,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此前,羊昙善唱乐,桓伊能挽歌,及其《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绝”。时张湛好于斋前种松柏,而他每出
叶寘[ zhì ]字子真,号坦斋,池州青阳(今属安徽)人。隐居九华山,以著书自娱。嘉定间,胡榘为侍郎,主和议,袁燮与之廷争,辞归,太学生三百人作诗送行,寘作《三学义举颂》。有诗寄洪咨夔,洪作《九华叶子真有诗见寄因和酬》,又《答叶子真书》称其“不作儿女子昵昵贺语”,“昔行见寄,崛奇警切”。魏了翁也有《次韵九华叶寘见思鹤山书院诗》。后监司论荐,补迪功郎、池州签判。著有《爱日斋丛抄》十卷、《坦斋笔衡》一卷(《千顷堂书目》卷一二),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为《爱日斋丛抄》五卷,《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八称其体例与张淏《云谷杂记》、叶大庆《考古质疑》相近。特其文笔拖沓,颇伤冗蔓,援引多而断制
尹洙(公元1001~公元1047年)字师鲁,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天圣二年进士,授绛州正平县主簿,历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应书判拔萃科试,知河南府伊阳县。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景祐中,范仲淹以言事贬官,洙上书言仲淹忠亮有素,自称与仲淹为党,愿与俱贬,坐是贬监郢州商税,徙唐州酒税。丁父忧,服除,知河南长水县。西夏战事起,大将葛怀敏辟为陕西经略判官。庆历元年,诸将败于好水川,以洙擅自发兵,降濠州通判,徙秦州。历知泾、渭、庆、潞州。坐以公使钱为部将偿债,贬监均州酒税。七年卒,年四十七。 尹洙为北宋古文运动先导,惩戒当时文风靡丽卑弱,继柳开之后,与穆修大力倡导唐代韩、柳古文,又
虞通之,又作虞通。南朝宋小说家。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善言《易》,有学行。曾为宋明帝黄门郎,官至步兵校尉。原有集,著《后妃记》,俱佚。又著小说《妒记》,亦佚,今存佚文七则,鲁迅辑入《古小说钩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二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一首。生平事迹见《南史》卷七二、《隋书》卷三五。
姚汝能,唐武宗会昌(841—846)末乡贡进士,生平事迹及邑里不详,只知道曾任华阴县尉等职。姚汝能喜好文史,大致在唐宣宗大中(847—859)后期任职华阴县尉期间撰写了《安禄山事迹》,《新唐书》记载,“姚汝能《安禄山事迹》,华阴尉”1468,其时距安史之乱百年左右。《安禄山事迹》是以记载安禄山生平活动为主线,兼述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等人的叛乱行迹。书中汇聚了大量相关材料,对安史之乱的发生、延续、失败及其恶劣影响等做了专门记述。全书共3卷,“上卷序禄山始生,至玄宗宠遇,起长安三年,尽天宝十二载事。中卷序天宝十三四载禄山构乱事。下卷序禄山僭号被杀,并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事。下尽宝应元年,记
袁淑(408—453)字阳源。 南朝宋文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于南朝时期侨姓大族———陈郡阳夏袁氏,乃汉魏名士袁涣、袁准之后,文学卓荦,甚有成就。少有风气,伯父袁湛称“此非凡儿”。 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初为彭城王刘义康司徒祭酒。刘义康不好文学,虽优礼相接,袁淑意甚疏慵。时临川王刘义庆雅好文章,招纳文士,请为谘议参军。 后迁司徒左西属,出为宣城太守,入补中书侍郎。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太子中庶子,元嘉二十六年(449)迁尚书吏部郎,出为始兴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后迁为御史中丞、左子左卫率。元嘉三十年(453)元凶刘劭作逆,袁淑不从,被杀。宋孝武帝即位,认为他“以身殉义,忠
殷芸(471年―529年),字灌蔬,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人。性洒脱倜傥,励精勤学,博洽多闻。齐武帝永明年间,为宜都王行参军。入梁,为临江王记室,历任散骑侍郎、尚书左丞、中书舍人、国子博士、昭明太子侍读等,经至秘书监、司徒左长史。大通三年(529年),殷芸去世,享年五十九。 南朝齐永明年间(483年—493年),殷芸担任宜都王萧铿的行参军。南朝梁天监初年(502年),殷芸担任西中郎主簿、后军临川王萧宏的记室。天监七年(508年),殷芸升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天监十年(511年),殷芸再次担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任尚书左丞、中书舍人。后来升任国子博士,并担任昭明太子萧统的侍读
杨香池(1893-1964) ,原名森。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有名的开明人士。1893年出生于凤城文明街。其父杨金石为清光绪乙酉(1885年)科拔贡,善诗文书法。所以杨香池幼承庭训,加之天资聪颖,在文学艺术上显示出其过人之处。一生著述很多。著作计有:《偷闲录集言》《偷闲庐诗话》《偷闲庐敝帚集》《志余随笔》《偷闲庐文集》《偷闲庐诗集》《香池信稿》《溟南异闻》《秋窗梦醒录》《短篇小说》《偷闲庐联话》等十余种。由他主持编写的《顺宁县志初稿》仅一年就编成。当时顺宁县长张问德称赞他为:“香池邃于学,长于诗,留心掌故,富新旧知识。然非余莫能致,一时庆得人。”。因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受到人们的尊敬。远征军第
袁嘉谷(1872-1937年),云南石屏人,字树五,又字树圃,又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经济特科考试第一,滇督魏午庄书“大魁天下”以示纪念和祝贺,因有杨状元之称。 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次年赴日考察学务,任云南留学生监督,宣统元年(1909年)出任浙江提学使兼署布政使。1911年辛亥革命后,回云南任云南省图书馆馆长、云南大学教授等职务,主要致力于地方文化的研究、教学、著述,涉及历史、文学、教育、经学等各个领域,并显现自己的独特见解。是云南文化史上卓有贡献的学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京、南京相继失守。袁嘉谷忧愤成疾,卧床不起,随即召集子女,说:“人
由云龙(1876-1961)近代文学家。字夔举,号定庵,别署碧峣散人。云南姚安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后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官候补学部主事。辛亥革命后,任大理、丽江、楚雄、永昌、顺宁、永北五府一厅自治总理,旋署永昌知府。后历任云南都督府秘书长、北洋政府云南教育司司长、政务厅厅长、云南将军府秘书长、云南水利局局长、云南盐运使、云南实业厅厅长、清史馆名誉协修。少攻帖括,于诗少留意,唯好沈德潜《古诗源》,所作曾受朱庭珍赞赏。后远涉重洋,诗取径亦宽,上法杜甫、韩愈、王安石、黄庭坚,近师钱载、郑珍、郑孝胥,属宋诗派一路。周钟岳序其诗称:“以君之才丰学赡,又身历诸艰,壮游数万里外,意其所作,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