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希声(?~895年),字鸿磬,号君阳,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朝时期宰相,诗人陆翱的儿子。初为岭南从事,又为商州刺史郑愚表为僚属,后隐居于义兴,自号“君阳遁叟”。乾符初,召为右拾遗,后累迁为歙州刺史。大顺初,召为给事中。乾宁二年,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未几,罢为太子少师。后李茂贞兵犯京师,避难病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希声博学善属文,通《易》、《春秋》、《老子》,论著甚多。其诗以七绝为主,尤以《阳羡杂咏》十九首为著名。其《梅花坞》“冻芯凝香色艳新,小山深坞伴幽人。知君有意凌寒雪,羞共千花一样春”诗,尤为杨慎所称赏,赞其“乃‘疏影暗香’之先鞭也”(《升庵诗话》)。广明后,希
励宗万(1705年—1759年),字滋大,号衣园,又号竹溪、子大、信天居士,直隶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县)人,励廷仪子,清代藏书家、书画家。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入翰林,年才十七。历官刑部侍郎。以画供奉内廷,兼工山水、花鸟,笔意恬雅,设色古淡。书法褚、颜、苏、米,圆劲秀拔,与张照齐名,称“南张北励”。卒年五十五。《清画家诗史》、《归石轩画谈》、《熙朝名画录》、《桐阴论画》、《香树斋文集》、《读画辑略》。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卒,葬于北五里庄。好诗词,尤工书法。书法直追晋人,兼融褚遂良、颜真卿、苏轼、米芾各家之长。以画供奉内廷,兼工山水、花鸟,尤工书。与张照齐名,时称“南张北励”。富
李材,元代诗人。字子构。京兆(陕西西安)人。生卒不详。早慧,未成年即有诗名。年仅17岁时,与赵孟頫同赋《海子上即事》,赵孟頫对李材之作十分惊叹,以为杂于唐人诗中也很难分辨。在一次聚会时,有人赋10月桃,李材应声云:“刘郎再来岁云暮,王母一笑天回春”,与会者都再也想不出比这更新颖贴切的诗句了。可惜的是,他很早就去世了。顾嗣立曾把他比作唐人中的李贺(《元诗选》二集小传)。《元诗选》二集选入他的诗11首,题为《子构集》,内容同于《元文类》所收入的李材诗,其中8首又见于《元音》卷3。他的七律《海子上即事》是最有影响之作,赵孟頫同赋之作见《松雪斋集》卷5。另外,七言歌行《悬瓠城歌》气韵流畅,节奏紧迫
吕大圭,南宋经学家。字圭叔,号朴乡。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淳祐进士。累官吏部员外郎兼国子编修、实录检讨官兼崇政殿说书,出知兴化军。德祐初,蒲寿庚降元,大圭不肯署降表,变服逃入海岛,被蒲寿庚追杀。少好学,为杨昭复门人,宗朱熹之学。精《春秋》,曾撰《春秋集传》,今已佚。好说《易》,取阴阳对卦并论。著有《易经集解》、《学易广见》、《论孟集解》等。今存《春秋或问》、《春秋五论》。
李时勉(1374年—1450年),明代诗文作家。名懋,以字行,号古廉。安福(今属江西)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庶吉士,参与编纂《永乐大典》及《高庙实录》,授侍讲。洪熙元年(1425)以言事下狱。宣德初复官,改侍读学士,升国子祭酒,以直节重望,为士类所依归。时陈敬宗官南祭酒,亦为士林所重,人称南陈、北李。谥文毅,后改谥忠文。著有《古廉集》11卷。其人刚烈,但其诗却温丽、妩媚。他的《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7首,尽管模拟痕迹严重,也无多大艺术价值,但却较细腻地倾诉了一个少妇的复杂感情。开始说明抒写长恨的原因:“深闺有思妇,惨凄亦何为!容华不自惜,独理流黄机。言将成匹帛,多裁游子衣。衣新忽变
刘于义(1675年-1748年),清高宗时协办大学士。字喻旃,号蔚冈,江苏武进(今属江苏)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有文名。雍正初,在京供职,后长期任地方官。在署直隶总督内,遇盗案十余起,每案数十人,依旧例皆应斩首。他以凶器系农具、赃物仅谷米,判为饥民借粮争夺,奏请减罪。直隶盗案区分首从自此始。署陕西总督时,见粮草昂贵,数次疏请于甘肃一带开垦屯田,教回民耕种,以应军需。不久,以钦差大臣专管军储事。甘肃自康熙末至雍正初,文书散缺,亏损巨大。他任职四年,部署军队往返,输送军粮战马,屯田筑堡,安置流民,辖内事极繁多。后因失察下属犯罪,被牵连免官。后复起用。乾隆九年(1744),任吏部尚书
罗霆震,元代龙兴路临川云山的一个隐士。据元代武当道士编刊的《玄天上帝启圣录》(载《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卷一所引“云麓仙人《磨针涧》诗”,其文字与《纪胜集》中“磨针涧”一诗相同,可知罗霆震又号“云麓仙人”。《纪胜集》写作于元代中期,因为该诗集中有《南岩改天乙真庆万寿宫》一诗;而南岩宫改天乙真庆万寿宫是在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又据《纪胜集》中《承应仙游》一诗:“几捧天书雨露香,风霆握在掌中央。剑函退了仙魂往,尚想鞭鸾入帝乡”可知,作者是应邀来游武当的。元代统治者奉祀玄帝,作为玄武神修真飞升之地的武当山及其武当道教自然就受到元皇室的优宠。有元一代,武当山成为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
刘道明,生卒年代不详,元代武当山道士。荆门(湖北省荆门市)人。号洞阳子,人称“道学进士”。元初入武当山学道,后与武当山叶云莱、张道贵同师从雷渊真人黄舜申,得受清微上道。他是“武当清徽派”创立人之一。 元世祖至元22年(1285),刘道明与叶云莱、华洞真应诏赴京,充任御前承应法师,获得成功。受赐银印“充武当山教提点”,任武当山护持。元世祖颂发“护持圣旨”,保护武当山道教。刘道明等武当高道编道书,置办庙产,修葺殿宇,使武当山凸现元代中兴的局面。 刘道明居武当山五龙宫,苦志修道,对武当山绮丽自然风光及历世真仙修道传闻亦有浓厚的兴趣。他披览群书,访求耆老遗籍,广收资料,撰写成《武当福地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