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又号浒西山人、泮东渔父、太白山人,明武功县(今武功镇)人。家庭豪富,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居官。康海聪明勤学,学识超群,在廷试对策中,他从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法制、吏制等方面作了创见性的论述,轰动了考场,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李梦阳、王九思、王廷相等号称“十才子”,在明文学史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称“前七子”,以他在“前七子”中诗文成就甚高,文尤胜,《拟廷臣论》《宁夏事状》《铸钱论》切中时弊,堪称力作,时人比之司马迁。正德元年(1506)太监刘瑾专权,想拉拢他结为同党,他避而不见,
孔延之(1013~1074)字长源,孔子四十六代孙,迁居新淦。幼孤,发愤读书,昼耕,读书陇上,夜燃松明,读书窗前。宋庆曆二年(公元1042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钦州军事推官,迁监杭州龙山税,转知洪州新建、筠州新昌,陞封州知州,迁本路转运判官,改荆湖北路提点刑狱、转运使,知越州,入京任尚书司封郎中,再出知润州,未行先卒,年六十一岁。延之为官多善政,阻筑封州城,平反方倪冤狱,命六百家採珠户而免受富人掠夺。喜藏书,家食不足却以俸钱购书。工于爲文,有《会稽掇英总集》。子七,其中文仲、武仲、平仲为宋代著名诗人。人称“三孔”。 幼孤自励,勤奋好学,日耕与陇,夜深晓读。登仁宗庆历二年(104
空空主人,生平不详,大致生于清朝乾隆中期。文字统达、老道,标新立异;异语惊人,绝非泛泛之辈。此人文章纵横捭阖;疯话连篇,从帝王将相咏到马桶、牙签、痒痒挠。后空空主人将这些与众不同的文章编订成书,因感世伤怀,觉得天下已有之理不为理;遂名之日《岂有此理》。
况周颐(1859~1926),原名周仪,改名周颐。字夔笙,又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蕙风词隐、阮盦、阮堪。广西临桂人。光绪五年(1879)以优贡生中举。十四年后历任内阁中书、会典馆纂修。与王鹏运订交,朝夕论词。曾先后入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幕为幕僚,又尝执教于武进龙城书院和南京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在上海卖文为生。 况周颐一生治词不辍。平生“襟宇孤洁,艺业通深,乐府之工,允称独秀。每当露辰星晚,候雁初莺,往往绛蜡烧残,犹寻幽绪。黄华笑冷,自写傲情”(孙德谦《秀道人修梅清课序》)。早期词好为“侧艳”之作。中日甲午战争时期亦有感时抚事之作。辛亥革命后之作多抒写封建遗老情怀。王国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别号云亭山人。清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 少习儒术,兼通礼、乐、兵、农,尤精乐律。康熙六年(1667)前后中秀才,隐居曲阜之石门山,潜心攻读,后捐资为国子生。康熙二十二年(1683),玄烨帝南巡祭孔,尚任以讲经、导览称旨,特授国子监博士。二十五年(1686),奉命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淮扬,浚疏黄河海口。三年后还京,历户部主事、广东司员外郎,旋罢官归里。康熙五十七年(1718)卒。 孔尚任倾半生心血,为撰《桃花扇》传奇。此剧写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一见钟情,复为奸贼阮大铖所忌恨。方域避祸扬州,入史可法幕,旋回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出身高贵,乃孔子二十世孙。孔融自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拜访李膺时,妙语连珠,大受李膺称赞。其生性好学,博览群书。建宁二年(169),党锢祸起,朝廷追捕党人张俭,孔融因藏慝张俭下狱,一门争死,后坐其兄孔褒,孔融由是显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州郡礼命,皆不就。后辟司徒杨赐府,任其掾属,检举宦官亲属中贪浊之人。后举高第,任侍御史,但与中丞赵舍不和,托病还家。后又被辟为司空掾,任中军侯,任职三天,升任虎贲中郎将。当时董卓专权,擅行废立,孔融时有匡正之言,以此触怒董卓,转任议郎。时黄巾侵扰数州,北海(郡名,今山东潍坊一
柯培元,生卒年不详,清代官员。字易堂,胶州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举人。补福建瓯宁县知县,署龙岩直隶州知州、台湾玛兰通判。龙岩民众感其惠政,立生祠祀之。著有《海防志略》《玛兰志略》《黄华山馆日记》《说文辨误》《石耳山房古文集》等。
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代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玄烨。年号康熙,死后庙号为清圣祖。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世祖病危,遗诏八岁皇子玄烨嗣位,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大臣辅政。鳌拜恃功骄横,视康熙如无物,俨然以太上皇自居,反对朝中任用汉臣等一系列封建化过程。康熙六年(1667)亲政,欲除掉鳌拜。1670年,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等人智捕鳌拜,诛其余党,夺回大权。随后,康熙推行了一系列稳定政局、发展生产的政策。 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平定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的叛乱;接着派兵攻入台湾,消灭郑氏政权,并派兵驻守,管理
孔衍栻[shì],清画论家。生卒年不详。字懋法,号石村,山东曲阜(今山东曲阜市)人。孔子第六十五代孙,孔尚任从子。其活动年代,当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之前。尝为济宁州训导,又举为孝廉方正,辞却后,再举乡饮大宾,又辞。善绘画。美学思想上,提出“以情造境”的命题,反对画家先用炭画,勾划轮廓,认为这会使画先自拘滞,不能发挥画家创造精神,“如何笔力有雄壮之气”?强调“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注重绘画之“精神”:“树石人皆能之,笔致缥缈,全在云烟,乃联贯树石,合为一处者,画之精神在焉。”把绘画的局部与整体、人物与风景、实与虚联成一气,视为绘画的生命。欣赏绘画美的最高境界是:“一片灵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