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诜[shēn],元代诗文家。字桂翁,号桂隐。吉安庐陵(江西吉安)人。2岁失母,7岁失父,9岁而宋亡。12岁作科场律赋策论,宋代遗老一见即以斯文之任期许。成年后以教授门徒为生,江南行御史台屡以教职举报,均未赴职。延祐初恢复科举,益着力于训诂笺注之学。10年不第,乃刻意于诗、古文。终生未仕。卒年83。门人私谥为文敏。其为文不事摹拟,文章自出机杼。时人评其诗,以为风格高古逼人。至正年间,门人罗如篪编其诗为《桂隐存稿》14卷。明人重编为《桂隐文集》4卷、《桂隐诗集》4卷。《元诗选》二集选入其诗320余首。刘诜诗以律诗水平最高,且多佳句。七言律诗中“不妨小雨留人住,未觉东风到酒寒”(《丁巳上元前一
罗玘(1447年-1519年),字景鸣,南城(今河南孟县)人。博学好古文,务为求奥。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祭酒丘濬试以文,大为惊异。弘治元年(1488)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进侍读。正德初,累迁至南京太常少卿、吏部右侍郎。因忤时宰,致仕归,走避深山中。学者称圭峰先生。卒赠礼部尚书,谥文肃。《明史》卷二八六有传。词仅存三首,且为幛词,赵尊岳以为其“所作尚有拙致”,并就其《谒金门》加以称述:“向来作幛词,多赞颂语,一无雅致,令人不堪卒读。兹圭峰以南宋人寿词之法作幛词,仅于收处以‘金鼎调羹’,微致企颂,而‘车骑如云’,“天风两袖’,“明春宫柳’,均以词笔扣住颂扬,借物写生,真所谓融情入景。
卢琦(1306~1362年),字希韩,号立斋,泉州惠安(今属福建)人。登至正二年(1342)进士第,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济饥馑,制止横征暴敛,均赋役,振兴教育。至正十六年改调宁德,历官漕司提举,至正二十二年迁平阳知州,命下而卒。因世居圭峰之下,故名所著为《圭峰集》,系他人编定,集中真赝杂陈,多杂萨都刺诗,又误人陈旅等人诗,明徐火勃《笔精》指出集中“误入萨都剌诗六十馀首”。清顾嗣立将重见于他人集者删除,采入《元诗选》,说:“良吏高风,情调婉约,蔼然自见于言外,是则《圭峰》之真而已矣。”卢诗对元末干戈四起的社会现实多有反映,他所向往的是“人有居,鬼有享,卖刀买犊耕山田”(《中元回家拜祭感怀
刘通微(?~1196),金代道士。字悦道,号默然子,山东东莱(今山东掖县一带)人。金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赴山东传道,收其为徒。后刘通微离山东到陕西,在终南山修道。又赴山西、河南等地传播全真道。金明昌(1190~1195年) 初年, 章宗召至京城,问养生及治国之道,刘通微以清静自正相对,为章宗所悦,敕命居于天长观,后又迁往永寿道院,开堂讲道。其后在山东、河南继续传道,逝于山东商河县, 著有 《全道集》。
刘三吾(1313—1400),明初诗文作家。初名昆,后名如孙,字三吾,以字行。茶陵(今属湖南)人。生卒年未详。元末避兵广西,提举靖江学。明初还里。洪武十八年(1385)以荐授左赞善。洪武二十一年,撰《御制洪范注后序》,称旨,升翰林学士,3年考满,降国子博士。次年,复翰林学士。洪武三十年主会试,因会试多中南人,坐罪戍边。永乐年间病卒。著有《坦坦斋集》2卷。其诗作往往迅笔直书,不暇矜炼,但时有可诵的佳句,而无精警的完篇。如《湘中纪行》:“流水石梁迷故宇,夕阳烟树出疏钟。”《与先复初州判》:“欲涉湘江采蘅杜,美人遥隔暮云中。”《次蔡元礼过洞庭》:“欲向黄陵怀帝子,鹧鸪啼处雨斑斑。”都有些诗味。他
李天根,生卒时间不详,清戏曲作家。原名大本,字云墟。江南江阴(今属江苏)人。康熙间在世。不事科举,学画,学医,学园艺,均无师自通。诗规模陶渊明、韦应物,尤擅作戏曲。生平不妄言,严于自律,顾好为人所不为之事。康熙四十五年(1706)春,同人集为惜字会,以素纸刷印虫鱼草木花板,装订成帙,易城乡女子夹针线破书,数年中得稗官野史千余种,又得计六奇《明季南北略》残稿,编次整理南明弘光、永历朝事,著成《爝火录》。另著有诗集《云墟小稿》及杂剧《紫金环》、《白头花烛》、《颠倒鸳鸯》。其中,《爝火录》三十二卷,“附记”一卷,书成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用编年形式,排日编纂,以《明史》为经,摭拾《江南通志
李如圭,南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字宝之。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进士,官至福建路抚干。曾助朱熹校订《仪礼》。著有《仪礼集释》三十卷、《仪礼释宫》一卷,《仪礼纲目》一卷。魏了翁称其密致。(事迹见《宋元学案》卷六十九。)其《仪礼纲目》,未见传本。
李复言(公元775年—833年),名谅,字复言,陇西人,唐代著名传奇作家、诗人。在乡应举时,因缴纳“省卷”中有小说《纂异》一部,被斥为“事非经济,动涉虚妄”而遭罢举。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与白居易同中进士,任同州澄城县尉,结识了王叔文、柳宗元等人。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王叔文荐其为谏官,同年夏任拾遗。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任徐州澎城县令,后升为安徽寿州剌史。在这期间,他写出了《辛公平》《杨恭政》《定婚店》《韦氏子》等十多篇传奇小说。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调任苏州刺史,与大诗人、杭州刺史白居易及著名诗人、越州刺史元稹相友善,有诗酬答唱和。唐文宗大和四年(公元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