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文林

文林,生卒年月不详,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宗儒,号交木。文洪长子,文徵明父,桑悦表兄,徐祯卿、唐寅师。成化八年(1472年)进士。授浙江永嘉知县,善听讼断狱,通水利毁淫祠,旌表为浙令第一。十八年起补博平知县,二十一年迁南京太仆寺丞,入觐建言时政十事。弘治五年(1492年)病归。十年起为温州知府,祀名宦。与吴宽、李应祯、杨君谦、沈周为知己。学术优明赅博,以经济自负。考证经史,善数学,尤精于易数,亦通堪舆、卜筮。书法墨浓体肥有古意,诗文明畅不蹈袭雕刻。修有《文氏族谱》,著有《文温州诗》《文温州集》《琅琊漫钞》《族范》等。

  • 别名:字宗儒,号交木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伍余福

伍余福,生卒年月不详,明代中期笔记小说家、诗人、书法家。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嘉兴(今属浙江)。字君求,更字畴中。伍孝先父。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授河南长垣知县,堂名三善,大治称名宦。嘉靖元年(1522年)迁工部营缮司主事,历刑部员外郎,兵部车驾、职方二司,升武库司郎中,以议大礼受廷杖,谪为浙江安吉知州,迁建昌府同知,官至贵州镇远知府。归居雁村草堂。与文徵明为友。精研吴中水利,诗格雅丽,与崔桐、蒋焘时称三凤。曾纂修《安吉州志》。著有《北驰录》《虔行录》《西山探梅集》《三吴水利论》《苹野纂闻》等。

  • 别名:字君求
  • 性别:
  • 祖籍:嘉兴(今属浙江)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王轼

王轼(1439年—1506年),明代官吏。公安(今属湖北)人。字用敬。英宗天顺时进士。历大理右评事、四川按察副使、陕西按察副使等。孝宗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迁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弘治十三年(1500年), 授南京户部尚书。旋命兼左副都御史,都督贵州军务,征讨普安(今贵州西南部)农民起义。时明军屡败,文官武将战死多人。他调集广西、湖广、云南及四川官军和士兵八万余众, 与贵州兵分八路进剿, 用兵五个月,镇压了反抗的农民军。还朝后,加太子少保,改南京兵部尚书。武宗登基后,以疾致仕,加太子太保。卒,赠太保, 谥襄简。 王轼著有《平蛮录》1卷,叙述明孝宗时其人平定贵州普安叛乱的始末。

  • 别名:字用敬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公安(今属湖北)人
  • 出生日期:1439年

王泌

王泌,明代人,撰有《东朝纪》,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吴虞公

吴虞公,本名吴公雄,生卒年月不详,出生于1900年前后,江苏常熟人,鸳鸯蝴蝶派作家,民国武侠小说健将。 1915年,吴虞公的老乡平襟亚丢下乡村教员不做,跑到上海滩闯荡江湖,博些稿费立住脚跟后,邀了吴虞公及松江朱鸳雏同到上海。三人打定主意卖文为生,成为“三人小集团”。先是平襟亚把社会上的刀笔讼师的传说,采纳笔记资料,写了一部《中国恶讼师》,出版后由吴虞公推销,竟是大获成功。吴虞公能写又能编校,他最早一本书《民国趣闻》1919年印行,出版者是“襟霞图书馆”,其实是自印的,平襟亚自称就是“襟霞主人”。此后,吴虞公因能力出众受到世界书局老板沈知方赏识,被聘为《世界》杂志编辑主任,并邀他写了一

  • 本名:吴公雄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常熟人

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小说作家,诗文作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涟水(今属江苏)人,上代不知何时迁居山阳(江苏淮安)。出身于“两世相继为学官”而败落成小商人的家庭。曾祖吴铭做过余姚训导,祖父吴贞做过仁和教谕,卒于任所。父亲吴锐与徐氏结婚后,继承了岳父家经营“彩缕文榖 ”的小商业,成为小商人。他的父亲常常遭受官府的敲诈而忍气吞声,“意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有一定的正义感。父亲喜欢读书,对少年吴承恩也颇有影响。吴承恩性敏多慧,很早就显露出文学才华,吴国荣在《射阳先生存稿跋》中说他“髫龄即以文鸣于淮”,曾受到同乡名人蔡昂的赏识。同时,他“幼年即好奇闻”。他常偷“野言稗史”,“私

  • 别名:字汝忠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山阳(江苏淮安)
  • 出生日期:约1500

王祎

王祎(1322~1374),字子充。明初散文作家。其家族早居太原,五代时迁徙会稽,后至义乌,或为学、或入仕,代不乏人。王祎少秀爽敏惠,初从祖、父学,稍长从柳贯学,后又拜在黄溍门下,深为黄所器重,属以斯文之任。元末,睹时政衰敝,往大都上书时宰,未报,归隐青岩山中。明太祖进军浙东,征为中书省掾,进《平江西颂》,改授江南儒学提举,司校理,迁侍礼郎,兼引进使,寻掌起居注,出为南康同知,多惠政。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上疏建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诏修《元史》,与宋濂同为总裁官,书成,擢翰林侍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 别名:字子充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义乌
  • 出生日期:1322

王必昌

王必昌(1704-1788),乳名揆,生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为德化名进士,史乘善本清乾隆版《台湾县志》、《德化县志》主纂者。他付出的心血与劳动,为中华民族、为台湾人民与德化人民作出不朽的贡献。 王必昌自幼聪明好学。5岁启蒙。8岁时,为探望在台湾谋生的兄长王必捷,第一次登上台湾宝岛。山区童稚初次见识宝岛风情,天真好奇,顿启茅塞。从此,蕴育了他后来求知之渴望。小必昌不久返德后,曾受业于当时名儒蔡嗣隆。15岁考入泉州府学。次年乡试,准附科举进场。17岁丧父辍学,应聘为塾师,以束薪养家,兼修学业。家贫无力买书,常向人借阅或抄读,长期研习,寒暑不辍。雍正十年(1732)壬子科乡试,以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日期:1704
  • 逝世日期:1788

王闿运

王闿运(1832-1916),字壬秋,又字壬父,书斋名湘绮楼,故以湘绮为号,湖南湘潭人,1833年1月19日(清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生于善化县(今长沙)。其父王士璿,业商。王闿运六岁丧父。七岁入塾,三年后日诵不及百言;后能成诵,又不能解,因此常被同学们嬉笑。塾师激励他说:读书被人嗤笑,是可羞耻的,而被人耻笑还不奋发,那就太没出息了。之后,他发奋向学,废寝忘食地攻读,而且持之以恒,结果有长足的进步。十七岁时应童子试,答卷中有“月落梦无痕”的佳句,甚得师友之赞赏。十八岁入长沙城南书院学习,老师选文四十篇授之,未数日竟能应对如流,不失一字。十九岁应县试,补诸生。不久与邓辅纶、邓绎、李寿蓉、

  • 别名:字壬秋,又字壬父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湘潭人
  • 出生日期:1832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