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应祥(1483—1565),字惟贤,号箬溪。祖籍长洲(今江苏吴县),父昶悦长兴山水,定居今鸿桥顾家潭。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正德三年(1508)授江西饶州(今江西鄱阳)推官。时府属乐平(今德兴县)农民暴动,县令被俘,众官皆束手无策。应祥携一老卒,骑一羸马,径至义军营垒,陈明利害。事平,迁锦衣卫经历,后任广东按察佥事兼岭东道。赣、粤、闽交界地区又爆发农民起义,明廷派中丞王伯安(守仁)率顾应祥前去镇压。又移兵驱逐海盗。正德十四年擢江西副使、分巡南昌道。后又参与镇压湖南、广西的农民起义。嘉靖六年(1527),迁山东布政使,不久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在云南,着意经略。定永昌(今云
顾起元(1565年~1628年),明代诗文作家。字太初,一作邻初,号遁园居士。江宁(江苏南京)人。万历二十年(1592)他与何栋如、俞彦等人在乡里共结文社。万历二十六年,成进士,初授编修,累官至国子监祭酒、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他博览群书,在任上也注意撰述,《说略》30卷在任上已基本完成。万历三十三年,解京职归,遇河决舟坏,所著《说略》稿本丢失。解职归里后,7征皆不起,友人题其小筑日七召亭。但他仍关心世事,更加勤于著述。万历四十一年,他访得所著《说略》副本,重订为30卷刊行。万历四十五年,他撰写《客座赘语》10卷。万历四十六年,他自定《懒真草堂集》,诗20卷,文30卷。万历四十八年,
宫梦仁(1632~1713),字宗衮,号定山。鏐伟子。康熙九年(1670年)会试第一,康熙十二年补殿试,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御史、河南督粮道、湖北驿盐道、山东提学副使、通政使司右参议、右副都御史、福建巡抚等。宫梦仁谙熟河务,曾因淮黄泛滥上疏建议疏理海口,并绘制地图进呈。后奉旨分修高良涧、龙门坝、高家堰等工程,亲临工地,露宿河岸半年之久,清除了淮扬水患,得到清圣祖嘉奖。晚年闭门却扫,日事著述,有自订文集100卷,并编有《文苑英华选》等。所编《中声集》、《读书纪数略》54卷,奉旨刊刻行世,此书辑录各书所载有数字可记的故实,分类编排,颇便检寻。。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纂《湖广总志》八十卷。
葛万里,生卒年不详,清昆山人。字翊甫,一字逸父,号梦航,一作梦舫。葛莘伍长子,从伯葛芝嗣子。与甥徐骏比邻交密。早弃科举,虔修净土宗,人称老僧。少能文,偶作诗词,长于评论。精于史学,考据详慎。辑有《明人同姓名录》《别号录》《明人别号录》。康熙间刻所著《葛万里杂著》。
顾嗣立(1665—1722)清代学者。字侠君,号闾邱,因家有秀野园,常自署秀野,故人又以秀野称之。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尝浪迹南北,遍访名儒故老,于诗学颇有成就。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1699)举人,值圣祖南巡,有以嗣立名荐者,并进其所编著《元诗选》,受到嘉许。康熙四十四年,圣祖复南巡,因宋荦荐召试,遂被选至京师,入馆纂修《宋金元明四代诗选》、《皇舆全览》等书,以工作勤勉于康熙五十一年特赐进士及第,康熙五十三年,复荐入武英殿纂修《鸟兽虫鱼广义》。康熙五十四年,以不习满文改授知县,后移疾归。嗣立《寒厅诗话自序》云:“余少孤失学,年二十始学诗,上自汉、魏、六朝、唐、宋、金、元、明以迄于今,诗家源
顾野王(519—581),中国南朝梁陈间训诂学家。字希冯,海盐华亭乡(今属上海金山县)人。顾野王出身吴地名门望族,聪明颖异,9岁曾写成《日赋》,文采可观,领军朱异见了大为惊奇。12岁随父去建安 ( 今福建建瓯 ),撰成《建安地记》两篇。他博学宏才,通经史,精于天文、地理、文字音义。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官太学博士,不久升为中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侯景之乱,野王回海盐,召募乡党数百人,杖戈披甲,支援京城。乱平,太尉王僧辩命其作海盐县监。入陈,任金威将军,升府咨议参军。文帝天嘉元年(560),补撰史学士,迁国子博士兼东宫管记。天嘉六年,授太子率更令,掌国史,主修梁史,后迁黄门侍郎、光禄卿。
高启(1336-1374),明初诗文作家。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丘子。长洲(江苏苏州)人。元末,张士诚据浙右,高启依外舅周仲达居吴淞江之青丘,以咏歌自适。洪武二年(1369)正月应诏赴金陵与修《元史》。翌年授翰林编修,七月擢为户部侍郎,他以“谕冒进用”为辞,乃赐金放还。他曾赋诗讽刺,朱元璋隐而未发。洪武六年,知府魏观改修府治,被人告发,《上梁文》为高启所作,遭朱元璋将其腰斩,年仅39岁。 高启有较为明确的诗歌观。他在《独庵集序》中说:“诗之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辨其体,意从达其情,趣以臻其妙也。体不辩,则入于邪陋,而师古之义乖;情不达,则堕于浮虚,而感人之实浅;妙不臻,则流
郭忠恕(?-977),字恕先,北宋河南洛阳人。他的生年不详,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公元977年)。幼时聪敏,五六岁就能诵读五经,撰写文章。7岁时参加童子试及第成名。20岁步入仕途,是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五代后汉时,他曾在徐州节度使刘赟手下任幕僚。后汉隐帝被杀后,群臣欲拥刘赟为帝,在赴开封途中即被郭威废掉,降封湘阴公。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郭威为周太祖。郭忠恕本是刘赟的从事,本来可以在仕途上飞黄腾达,由于刘赟被废,使郭忠恕受到很大打击。从此他把精力转向钻研文字学和书画方面。 后周太祖广顺年间,召郭忠恕为宗正丞兼国子书学博士、周易博士。入宋以后,宋太祖赵匡胤任用他为国子博士。郭忠恕
龚炜(1704-?),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清昆山人。字巢林,号巢林散人、际熙老民。诸生。家贫好学。喜经史,善吹笛、弹琵琶,工诗文,善丝竹,兼习武艺。然屡蹶科场,复因疾病时作,不得已而绝意仕途。晚年家境中落,心情颓唐。诗文为沈起元及诸师友赞赏,被誉为才子。著有《巢林笔谈》《屑金集》《虫灾志》《翰薮探奇》等。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