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从彦(1072-1135年),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南剑州(今福建南平)人。自幼颖悟,刻苦为学,初从吴国华游,后从学于杨时,又至洛阳向程颐问学。以特科恩授惠州博罗县主簿,绍兴五年,卒于官,年六十四。淳祐间,谥文质。从彦为东南理学之先,尝居乡授徒,朱熹为其再传弟子,故后世多尊崇之。在靖康间撰成《圣宋遵尧录》八卷,历述宋朝政治之统,指斥王安石始作俑变革祖宗之制,以宋朝“君圣臣贤,若舜禹遵尧而不变”,故名“遵尧”。刘允济评此书“道术精粹,议论正平”(《缴进遵尧录状》),不无理学家之偏见。其现存诗文多为理学家之言,重义理而不著文彩,尤其是诗歌重议论而忽略比兴,文学价值不高。其著述有《遵尧录》(收
李祁,元代诗文家。元延祐元年(1314)前后在世。字一初,别号希蘧,自称海沤道人,茶陵(今属湖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李东阳是其五世孙。元统元年(1333)左榜进士第二人,右榜进士第二名则余阙。授应奉翰林文字,母老就养江南,除婺州同知,迁江浙儒学副提举,因丁母忧解职。时天下已乱,于是退隐永新山中。在动乱中被明兵砍伤,僵卧路旁,为千户俞子茂救回,才免于一死。入明后,力辞征辟,自称“不二心老人”,年七十馀卒。前人把他比作南宋遗民谢枋得,他忠于元室,以未能如同年进士余阙那样死难而深感遗憾,他在余阙《青阳集》序中说:“常恨不得乘一障以效死。”其《昭君出塞图》诗便是借昭君明志,表示决不负元,又如《次王
刘爚[yuè](1144年-1216年),字晦伯,号云庄,建阳(今属福建)人。与弟炳受学于朱熹、吕祖谦。乾道八年,举进士,授山阴主簿,历饶州录事,知莲城县、闽县。庆元中,差通判潭州,未上,丁父忧。伪学禁兴,从朱熹于武夷山讲道读书,怡然自适。调赣州坑冶司主管文字,嘉定元年,知德庆府,提举广东常平。二年,召为吏部郎中,除浙西提点刑狱。四年,召为国子司业,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接伴金使于盱眙军。五年,进国子祭酒,兼权兵部侍郎,改兼权刑部侍郎,兼太子左谕德,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六年,除刑部侍郎。八年,权工部尚书。九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所著有《奏议》、《史稿》、《经筵故事》、《东宫诗
刘仕廉,清医学家。字清臣。四川双流人。幼学诗文。中年患疾,四肢僵直,病经五载,治之无效。乃研习医籍,其术日精,后以自拟方药治愈。遂潜心医学,历十年始悬壶应世。其学采各家精华,温凉攻补不执一偏。临证既久,见识亦广,晚年纂辑先贤论述,参以平生治验,手录成篇。同治十二年(1873年),年已古稀,撰《医学集成》四卷(1874年刊),门人刘文俨(望之)、李仲元(子乾),弟仕鹏(万里),子永钟校录。此书首载医论大纲,次列杂证,后附医案、歌诀,按证选方,切于实用。
李洪(1129-?)宋诗人。字子大,号芸庵,扬州(今属江苏)人,李正民子,寓居海盐,又寓湖州,卜居归安飞英坊,有诗云“羁游二十春,寓农安一廛”、“何当毕婚嫁,四十在明年”。绍兴二十五年,监盐官县税。隆兴元年,为永嘉监仓。乾道初,入朝为官。淳熙初入莆阳幕府。终知藤州。与弟漳、泳、洤、淛合著《李氏花萼集》五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又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均佚。宋陈贵谦序称其“该括众体,每于草木鸟兽之微,有可寄兴以为忠邪贤否之辨者,未始不反覆致意”。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六卷,其中诗五卷。其诗“虽骨干未坚,而神思清超,时露警秀,七言律诗尤为工稳”,足继其父(《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
李辕,明诗人。字公载。钱塘(浙江杭州)人,家于永康(今属浙江)。李晔子。明初曾任宜纶县丞。有诗名,能继其家学。不幸早卒,为士林所惜。存诗仅二十余首,诗风与其父相近。著有《筠谷诗集》,附载于其父《草阁诗集》之后。生平事迹见《草阁诗集》卷首宋濂序。
李梴[chān]字建斋(一作楗斋)。江西南丰人。明代著名儒医。与陈自明、崔嘉彦、严用和、危亦林、龚廷贤、龚居中、喻昌、黄宫绣、谢星焕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其兄李桥,为明代名进士,历任要职。李梴少习儒,为邑庠生,负奇才。青年时期因病学医,博览群书,勤于临床,医声斐然。常以儒理释医理,尝谓:“学者不深入易,则于死生之故不达,利济人物,终无把握。”晚年因感初学者苦无门径可寻,乃收集医书数十家,“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遂立志于门经书之编纂,经四年之久,著成《医学入门》九卷,首1卷。并于万历三年(1575)刊行于世。此书为初学中医者而撰,内容包括历代医家传略、保养、运气、经络、脏腑、
李朝威(766年?-820年?),唐代著名传奇作家,陇西人,生平事迹无考。唐代中期著名传奇作家。作品今存两篇,即 《柳毅传》和 《柳参军传》,《柳毅传》是唐人传奇的代表作之一。写柳毅上京考试落第,归湘滨途中遇一牧羊女,自言龙女,因婆家虐待,荒郊牧羊,托毅寄书于其父洞庭龙君。洞庭君之弟钱塘君,杀仇家,救回龙女,欲嫁柳毅,拒绝再三,后终成眷属。构思奇特,布局宏伟,情节曲折,笔调优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唐人传奇留遗甚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惟 《莺莺传》及李朝威 《柳毅传》而已。”作品对后代文学影响颇深。元朝人尚仲贤作 《洞庭湖柳毅传书》,李好古作《沙门岛张生煮海》,明朝
李景亮,唐代小说家。生卒年里不详,活动于唐德宗时期。贞元十年(794),登详明政术可以理人制科。其他事迹无考。著有传奇小说《李章武传》,故事大略是诗人李章武游华州,与王氏一见钟情,离别后,王氏思念成疾而卒。后李章武故地重游,王氏鬼魂出来与之欢聚。情节离奇曲折,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人鬼恋爱,有一定的影响。文载《太平广记》卷340。
凌云翰(1323—1382),明初诗人。字彦翀。仁和(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元至正十九年(1359)举浙江乡试,除平正路学正,不赴。明洪武十四年(1381),以荐授四川成都教授,坐贡举乏人,谪居西荒而卒。归葬西湖,他的小友瞿佑作诗送之:“一去西川隔在台,忍看白璧瘗苍苔。酒朋诗友凋零尽,只有存斋(瞿佑号)冒雨来。”他才情奔放,古诗尤有纵横驰骋、不可羁勒的文气,如《关山雪霁图》:“前峰后峰雪模糊,东村西村春有无。快雪时睛入佳想,况复见此关山图。关山迢递相联属,玉洁珠光眩人目。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野桥行过路三叉,青旗插檐沽酒家,驱驴倦客得少憩,怅望远道还咨嗟。”联想翩翩。四库馆臣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