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林太古

林太古,北宋道士,生卒不详。字象先,道号淳和子。北宋初并州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及长,寻师访道,云游齐鲁间。宋太宗闻其名召见,赐于京兆山居,遂自称京兆山人。后隐居益州华阳,号华阳先生。著《龙虎还丹诀颂》一卷,以诗诀揭示道教内丹要旨。

  • 别名:字象先,道号淳和子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并州太原

李駉

李駉[jiōng],南宋医学家。字子野,号晞范子。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业儒擅医。因见古医书文字深奥,庸医不读经典医著,妄用药饵伤人,于是钻研《难经》、《脉经》等古代医书,详加注解,撰有《难经句解》 (1269年)、《脉诀集解》、《脉髓》、《幼幼歌句解》等。

  • 别名:字子野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李思聪

李思聪,北宋仁宗时虔州(今江西赣县)人,号冲妙先生。大中祥符宫道士,编撰《洞渊集》九卷。

  • 别名:号冲妙先生
  • 性别:
  • 朝代:宋代

林鸿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明初诗人。字子羽。福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未详。少任侠不羁,读书能强记。洪武初,以人才荐。授为将乐儒学训导。7年后,擢拜膳部员外郎。明太祖临轩,试《龙池春晓》、《孤雁》2诗称旨,一时名动京师。性脱落不善仕,自免归。他与王恭、王偁、高、陈亮、唐泰、郑定、王褒、黄玄、周玄合称“闽中十子”,为其首。作品有《鸣盛集》4卷。林鸿论诗主盛唐。高《唐诗品汇》的凡例说:“先辈博陵林鸿,尝与余论诗,上自苏李,下迄六代。汉魏风骨虽雄,而菁华不足,晋祖玄虚,宋尚条畅,齐梁而下,但务春华,殊欠秋实。唯李唐作者,可谓大成。然贞观尚习故陋,神龙渐变唐调,开元天宝间,神秀声律,

  • 别名:字子羽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福清(今属福建)人

李通玄

李通玄,金末元初人。号通玄子,全真道士,居锦屏山。著述有《悟真集》二卷,宣扬全真教旨,倡导性命双修。

  • 别名:通玄子
  • 性别:
  • 朝代:金末元初

刘谧

刘谧[mì],元代学者。号静斋学士。元英宗时(1321—1323)曾著《三教平心论》上、下二卷,综合三教之学,力驳傅奕、韩愈、欧阳修、朱熹、二程等唐宋儒家排佛论调。从理论上阐述了儒、释、道三教止恶扬善的现实立场,认为“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三教缺一不可,竭力主张儒释道三教调和:儒家示明人伦,端系纲常,而有功于天下;道教崇信清虚自守,而归于静默无为之境;佛教捨伪归真,自利利他。因此儒、释、道三教皆归一心之旨,当互补共存。指出三教之士当“平其心念,究其功极”,超越是非曲直,以达三教平等明心见性之效。其三教一致论对于后世三教合流思想有着较大影响。

  • 性别:
  • 朝代:元代

卢柟

卢柟(1507-1560),明代诗文家。字少梗,一字次梗,又字子木。濬县(今属河南)人。以赀为国学生,博闻强识,负才忤县令,县令诬以杀人,搒掠论死。系狱数年,谢榛走京师,为称冤,适陆光祖代为县令,才平反其冤狱。后遍游吴会,落魄病酒而卒。著有《蠛蠓集》5卷。他被诬下获的生活经历,是其诗歌咏的主要题材。如《系狱敬呈王大伾侍御、李复斋工部丈六十韵》、《狱夜书愁敬呈吴少槐吏部》、《书怀投李篁台外传》、《狱结后书情呈王龙池二府》等长篇都是自写身陷囹圄的凄苦:“石室梏两足,仰无日月攀。我稽浔阳囚,迢迢如玉关。妻女阻会面,何时复生还?卫水东北流,日夜恣漰濞。如何耒枕上,化作万行泪?申包哭秦庭,七夜救楚地

  • 别名:字次梗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浚县城关镇人
  • 出生日期:1507

李孝美

李孝美,宋代制墨师。赵郡人。字伯扬。好金石,尤精泉布,亦擅製墨。所著 《墨谱法式》,持论剖析毫芒,具有精理。

  • 别名:字伯扬
  • 性别:
  • 朝代:宋代

李承勋

李承勋(1473年-1531年3月22日),明朝将领。字立卿。嘉鱼(今属湖北)人。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由太湖(今属安徽)知县迁南京刑部主事,再迁南昌知府。正德初年,江西北部爆发农民起义,以华林山(在今奉新县西南、高安县西北、上高县东北间)为根据地,称华林军,克州府,杀明将,一时势盛。承勋招抚起义军叛徒,并率军镇压,内外策应,遂平华林军,以功超迁浙江按察使。历陕西、河南左、右布政使,又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时边备久弛,开原(今辽宁开原北)尤甚。承勋到镇后,请得明廷允准,领得帑金数十万两,修补城堑墩堡,筑铁岭(今属辽宁)、抚顺等城以扼要冲,招逋逃以开屯田,边防乃强。嘉靖六年(1527年

  • 别名:字立卿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嘉鱼(今属湖北)人
  • 出生日期:1473年

吕大临

吕大临(1042~1090),中国宋代金石学家,学者。字与叔,吕大钧弟。京兆蓝田(今属陕西)人。兄弟俱登科,唯先生不应举,以祖荫入官,后登进士弟,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范祖禹荐其好学修身可为讲官,未及用而卒。终年52岁。在治学上,初学于张载,与吕大忠,吕大钧同为张载得意门生;为关学的传播和发展卓有贡献。曾为张载立传,作《横渠先生行状》以表其志,传其学。张载死后,关学开始分化,三吕、苏昞等人转而投师二程,归依洛学,其中吕大临最为典型,成为程氏门下“高于诸公”的“四先生之一”,深得程、朱的赞许。二程称其“深潜缜密”,“深淳近道”、“有如颜回;”朱熹认为其“高于诸公,大段有筋骨,天假之

  • 别名:字与叔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京兆蓝田(今属陕西)人
  • 出生日期:1042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